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1068)

作者:不吃小南瓜 阅读记录

这就是纯粹的科技碾压!

马斯科确实感到很郁闷,他名下最有名的就是特丝拉和太空探索公司。

几年前,磁化锂材料的出现,大大增加了锂电池的性能,让电力汽车的续航轻易超过一千公里,有的甚至能达到两千公里,锂电池的性能变得不可思议。

当时,率先申请到使用锂电池的都是种花家汽车品牌。

过了一整年时间,特丝拉才申请到使用超高性能的磁化锂电池,可高端市场也被占据了很大一部分。

后来又有了一阶银,其他竞争对手用上一阶银,大大增强了电子系统、锂电池,甚至是电动机的性能。

特丝拉,又晚了一步,也因此受到了第二次重创。

如果不是情况不允许,马斯科都想更换国籍并把旗下公司打上种花家的标签,但特丝拉还好说一些,太空探索公司则根本是不可能的,而他一直以来,都更关注太空探索公司的发展。

现在太空探索公司也受到了重大影响,马斯科抿嘴盯着点头,他觉得自己应该提前考虑退休……

或者,彻底放手公司,去种花家寻求新的发展?

……

测试开始前一周。

很多人都已经迫不及待,有很多机构做出了准备,他们需要了解光压发动机更多的性能以及科技信息。

比如,六角大楼。

高层官员已经制定了侦查计划,甚至制定了备用的进攻计划。

计划并不是直接对光压发动机展开攻击,而是在特殊的情况下,会考虑启动备用计划对光压发动机进行干扰。

万一,信号干扰或是其他无法直接察觉的手段,能够影响到光压发动机运作,近而让其失控、坠毁呢?

他们为此安排了各个轨道高度的二十几颗卫星,专门用于侦查以及备用干扰。

高层官员们还连续召开了会议,针对各个计划做出讨论,他们的最低要求就是详细了解光压发动机的性能以及装配的新型科技体系。

正当高层官员召开新一次会议时,有军官忽然进入会场喊道,“新消息!种花家发公告了!”

“什么公告?”

军官马上提供了新消息。

高层官员们也一起查看了新的公告,他们的表情最开始是不屑一顾,马上就变成了惊愕,有的甚至浑身直冒冷汗——

六月一日12:00起,到六月三号12:00止,航天飞船公司的光压发动机将会进行太空测试。

为了保证太空卫星的飞行安全,光压发动机基地正对上空一千二百公里,半径两百公里的圆柱区域范围,禁止任何非常规轨道的飞行器、卫星进入。

不在禁止范围的常规轨道卫星如下:GW-13、GW-142、GW-143、GW-144、Starlink-81、Starlink-82、DN-31、DN-111、USA-215、USA-113、kh-3、未知-1、未知-2……

公告不止是罗列了‘不在禁止范围的轨道卫星’代号,代号下方还列出了每一颗卫星的图像。

其中也包括一些说不出代号的卫星图像,有的甚至附带分析出的‘轨迹函数’。

第六百一十四章 威慑与警告,发动机竟能击毁卫星!

“不只是有卫星代号、图像,的还包括卫星的轨道?”

“不可能,他们是怎么知道的轨道数据?”

“照片都很清晰!”

“从照片上来看,应该是利用雷达信号反馈的AI图像,准确吗?”

高层官员们紧张的讨论着,马上就联系了卫星中心进行确认,也很快得到了回复,“我们核对了21颗卫星数据,图像和轨道数据都很准确。”

“其中有四颗卫星的轨道可以调整。那些轨道数据都是当前最新的,说明这些数据都是在七天之内侦查出来的。”

这个结果让高层官员们更紧张了。

公告上罗列了29颗卫星代号、图像和轨道数据。

有些卫星的轨道距离所谓‘太空军事管制区域’很近,最远的不超过500公里,有些则会进入到‘太空军事管制区域’内。

其中还包括归属阿迈瑞肯的两颗常规军用侦察卫星、一颗刚发射升空的近地轨道间-谍卫星,三颗卫星的轨道都会通过光压发动机实验基地上空,是因为它们是专门用来对实验基地进行侦查的。

结果,几颗卫星都被标注出来,包括卫星的图像、轨道数据。

唯一没有标注的是代号,因为卫星代号对内就只有一个数字,其他国家和机构自然就不可能知道了。

现在公告发布了如此多卫星的图像和轨道数据,就说明他们可能掌握了所有千公里高度卫星的详细数据。

这个推断结果太可怕了。

常规来说,几百公里高度的卫星照片和轨道数据,就只能通过军-用卫星跟踪手段才能获取。

利用雷达监测来获取卫星图像、轨迹,现有的技术是做不到的。

太空中轨道更高的卫星,大多只能用于地面探测,想针对同样的太空中的卫星就太难了,因为卫星在太空中实在太小、太小,不管是定位检测还是跟踪,难度实在是太高了。

地面雷达侦测手段就更加不可能了。

各个大国也建造过地面的大型雷达基站设施,专门用来对于太空中的卫星进行监测,但即便最高端的技术、再庞大的雷达基站,监测高度也不会超过两百公里。

这主要是因为大气层会对于地面到太空的信号产生强烈干扰。

所以想得到一颗卫星的图像和轨迹数据,能想到的就是用其他卫星进行跟踪,通过不断的跟踪,才能够计算出轨道数据。

现在公告则是有一大堆的卫星准确数据,其中还包括标号为‘未知’,也就是未公开军用卫星的数据。

所有的高层官员都知道意味着什么。

当得知了卫星的准确轨道数据,就可以利用地面导弹对卫星进行击毁,几百公里的高度,对于地面导弹来说并不算太高,常规的中程导弹就能够得上。

导弹的速度是很快的。

中程导弹的速度,平均都会超过千米每秒,高性能的中程导弹平均速度甚至能超过8马赫、近三千米每秒,即便爬升过程速度相对慢一些,但也能轻易超过千米每秒。

换句话说,地面的中程导弹,从发射到爬升几百公里,只需要十几分钟就够了。

当然,导弹轨迹不会有那么精准,但偏差也能用饱和攻击来弥补,针对一颗确定轨迹的卫星,两、三颗导弹就足够了。

相对来说,卫星的轨迹已经被锁定,即便能够进行控制,想躲闪都根本来不及。

卫星要躲闪,先是要检测到导弹,得知卫星被锁定攻击后,然后再进行人工控制,控制并不像操作汽车那么简单,十几分钟根本就来不及调整。

所以,如此多精准数据放出来,本身就可以看做是‘太空威慑’了。

问题是,他们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高层官员们顿时讨论起来,“难道出现了内部泄密?”

“有间谍?”

“我们必须要进行内外排查、仔细排查!”

“这种可能性不大,他们的间谍是很少见的,有没有一种可能,他们掌握了超高端的雷达技术?”

这个观点提出来,顿时让所有人沉默了。

换做是十年以前,马上就会有一大堆反对的声音,他们可不相信种花家能掌握什么高端的雷达技术,而且还高端到能够对于太空中的卫星进行详细侦测。

现在……

种花家已经掌握了那么多无法想象的高端技术,再多一项超高端的雷达技术,似乎也没什么大不了?

“是什么超高端的雷达技术呢?”

在场的官员是想不出来的,他们马上咨询了雷达方面的技术专家。

军用雷达研发相关的机构,也针对公告内容进行讨论,他们比高层官员们分析的更快,很快就确定是雷达技术。

卫星图像,已经说明了问题。

上一篇:鼻炎Beta生活手册 下一篇:5G时代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