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1098)

作者:不吃小南瓜 阅读记录

这违反了学术界对于元素组成和外在表现关系的理解。

在看了成果内容以后,他们也知道为什么会有如此的外在表现,主要是因为特殊碳化硅的分子结构已经彻底改变。

碳和硅的结合并不依靠外层电子共价,而是依靠内层电子共价。

这种结构,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

自然界,包括人造的化学物质,元素和元素之间都是依靠外层电子共价组成的。

比如,碳,有四个外层共价电子,就可以分出四个共价键和其他元素结合。

特殊碳化硅,是以内层电子共价形成,其分子组成来说,已经不能简单称之为‘分子’,因为‘内层电子共价’,会让外层出现全新可结合的共价键。

这样的碳化硅,就会拥有全新的化学性质。

以上内容,一定程度上已经是对于化学基础的颠覆,特殊碳化硅的出现,也意味着可能会发现或制造一大批全新的化学物质。

这些化学物质的共同点是,它们都是依靠内层电子共价结构形成的。

托尼-马克斯仔细看了成果内容以后,嘴里就不断念叨着一句话,“不可能!”

“不可能!”

“绝对不可能……”

虽然嘴上说着不可能,脸上却带着震惊和绝望。

当湮灭物理影响到化学领域,或许未来他也会像是那些受影响的学者一样,所做的研究变得不被重视,甚至变得毫无意义?

马克斯想到了这一点。

同时,更多的学者则关心碳化硅制造的过程,他们注意到成果内容中提到的一个词汇——

定向强S波技术!

“什么是定向强s波技术?”

“定向强S波,好像在某个理论物理论文中出现过……怎么出现了这样一个技术?”

“定向强S波,制造特殊碳化硅,也就意味着能制造出其他的内层电子共价化合物吧?”

“这到底是什么样的技术!”

……

碳化硅的成果论文发布后,产生了国际范围的巨大影响力。

很多媒体都对此进行了报道。

常规的研究成果很难被放到公众舆论上,但碳化硅的成果论文,提到了‘定向强S波技术’,公众舆论都在讨论有关技术。

很多学者看到消息以后,也马上找到了‘定向强S波’的出处,也就是王浩团队发布的《湮灭物理-黑洞理论》。

这一理论发表时,就被认为是纯粹的理论物理,纯粹的理论物理,也只有相关的理论物理学家会感兴趣,当然做湮灭物理研究的也会看论文,但他们只认为是理论的拓展内容。

那就像是弦理论的‘膜理论’,给人的感觉非常的震撼,但永远也不会被证明。

《湮灭物理-黑洞理论》也是一样的。

虽然人类已经观测到了黑洞,但想要研究黑洞内的物理特性,显然不是短时间能够达成的。

现在看到‘定向强S波技术’,就感到非常不可思议了。

“原来,黑洞理论不是推断,是他们已经掌握了定向强S波技术!”

“他们是在掌握了技术以后,才发布理论……”

“换句话说,黑洞理论也不是理论,而是因为他们掌握了制造黑洞的技术,才确定发布出来。”

“这也太可怕了吧!”

“反重力中心,或者说王浩团队,已经掌握了制造黑洞的技术?”

“如果他们把这种技术用于战争,只需要制造一个小黑点,就能毁灭阿迈瑞肯,甚至是毁灭地球……”

第六百三十二章 舆论的担忧,磁场阶位论,重大突破!

碳硅晶石成果内容中‘定向强S波技术’表述,引起了国际舆论的沸腾。

很多人都在讨论定向强S波和黑洞的关系,一些专业的学者深入的挖掘信息,找出了《湮灭物理-黑洞理论》中所有的相关内容。

有理论物理的专业人士,到网络舆论上进行分析,“《湮灭物理-黑洞理论》中认为,黑洞的中心是一个散发定向强S波的奇点。”

“奇点向四周散发向内的定向强s波,也就是释放一个向内方向的强湮灭力场。”

“这种极为特殊的场力会撕裂原子核,并剥离原子的电力特性,包括正电荷的质子,电磁特性也会被剥离并转化为中子,集中到奇点周围,形成一个质量密度惊人的中心。”

“在物质电磁特性被剥离的过程中,电磁特性会被向外层抛出,并在黑洞表层集中,当强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起电磁风暴。”

“这也是黑洞会阶段性出现电磁风暴,抛出内部物质的原因。”

“碳硅晶石制造所用的‘定向强S波技术’,只能让碳化硅变成内层分子共价结构的化学分子,说明没有达到让原子核撕裂的程度。”

“两者的区别,一个是强度。”

“黑洞中心奇点的定向强S波,强度是非常高的,而制造碳硅晶石所需的强度,必定不会超过元素升阶的临界线。”

“第二就是方向,因为资料非常有限,不确定强S波的方向,也不能肯定王浩团队是否掌握了单点制造强S波,也就是类似于黑洞中心奇点的技术。”

“如果掌握了这种技术,就实在太可怕了……”

专业理论物理学者的分析,并没有减轻舆论的担忧,任何技术和黑洞关联在一起,都会显得非常可怕。

即便定向强S波不是制造黑洞的技术,影响力也是非常大的,因为定向强S波技术制造出了新的分子,改变了分子特性并出现了内层电子共价分子,就直接影响到了‘化学’学科。

这并不只是猜测。

实际上,成果内容中已经说明了对化学的影响,碳硅晶石内的碳化硅分子,化学特性已经出现了改变。

比如,成果中说明,新的碳化硅可以和很多种物质发生反应,和三硫化铁以及氢气发生反应时,还能形成一种含有多种元素的有机分子。

这个内容在成果论文中并不显眼,却引起了很多专业人士的注意,因为其形成的必定是一个全新的有机分子,就牵扯到了有机化学、生物材料等学科。

总之,原来没有影响的学科已经被影响到了。

湮灭物理已经不单单是物理,而是近乎对所有学科造成影响的新兴科技。

定向强S波技术,也代表着一种全新的技术。

这种技术比引力场技术还要惊人,引力场技术也只是制造S波,也就是制造新的空间来制造等同引力效果的区域,定向强s波技术则是制造“带强湮灭力特性的强引力”,必定会具有惊人的破坏力。

当然,具体会有什么样的特性,外界也只能进行猜测,但舆论都认为必定是非常可怕的。

现在直接造成影响的就是碳硅晶石,碳硅晶石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湮灭物理与理论》发布的成果内容中,还附带了一张碳硅晶石的图片,是一个正二十四面体的钻石,再配合发布的一系列物理、化学性质,让人们普遍认为碳硅晶石拥有巨大的珠宝潜力。

“它拥有比金刚石更稳定的物理、化学性质。”

“它非常的美丽,不比钻石差。”

“它完全可以顶替钻石!”

舆论议论的直接影响就是,国际市场上的钻石价格大跌。

现在绝大部分钻石都是人工制造的,因为天然的钻石和人工制造的钻石放在一起,也根本无法进行鉴定,‘钻石专家’们的鉴定方法,可以简单归纳为一句话——品质更差的是天然钻石。

这显然没有任何的意义。

同样是人工制造产品,碳化硅的美丽不差于钻石,个头相对还要大的多,自然会影响到钻石的价值了。

……

国际舆论的热议不用理会,但舆论中有关黑洞的担忧,还是需要澄清一下的。

杨志芬和卢震出现在媒体视野前,他们到国家材料科学研究中心,公开接受了几家媒体的采访。

上一篇:鼻炎Beta生活手册 下一篇:5G时代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