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1103)

作者:不吃小南瓜 阅读记录

物质的电磁特性会被抛到黑洞的表面,积攒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爆发出来并产生电磁风暴。

在电磁爆发中,黑洞中的粒子会被抛出,近而会形成一些类型的宇宙射线。

虽然表述的很明确,但实际上他们并没有做过相关的研究,所谓‘黑洞的电磁风暴’,也只是采用了天文物理对黑洞研究的一个结论而已。

想要进一步的研究,就要分析黑洞表层的电磁排列,也要知道电磁风暴爆发和黑洞内能量的关系。

简单来说,外层电磁积累到什么样的程度,才会爆发出电磁风暴?

这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黑洞外层发生的电磁风暴,是一种非常复杂、影响力巨大的宇宙现象,也会释放出非常巨大的能量。

这些能量中包含各类宇宙射线并不奇怪,实际上,宇宙射线可能是其中能量密度最低的产物了。

就像是一颗导弹爆炸,距离很远的位置也只能感受到微弱的热量。

在遥远的地球上,甚至连‘热量’都感受不到,只能通过各种科学手段才能够检测到黑洞电磁风暴的残留(宇宙射线)。

理论组掌握的资料是非常有限的,想以此结合湮灭理论去解析黑洞电磁风暴,根本是不可能做到的。

他们也只能通过分析,去讨论其中含有各类物理现象的可能。

丁志强提出了一个观点,“黑洞的电磁风暴会喷射出物质、粒子,还有大量的能量,但是否会影响黑洞内部的强湮灭力场?”

其他人顿时眼前一亮。

按照磁场阶位论,磁场会对于更高阶位的强湮灭力场造成影响,黑洞表层的磁场是剥离物质电磁特性产生的,其阶位必定低于黑洞内部的强湮灭力场。

电磁风暴,必定会爆发巨大的磁场,很可能会对于黑洞内部力场造成影响。

“这或许也是黑洞会喷出大量物质、能量的原因之一!”

王浩非常肯定的说道。

研究进行到这一步,他已经能够得到系统的正确反馈。

丁志强推断的内容,直接让任务灵感值提升了四点。

王浩都不由露出了惊喜,任务灵感值很久没有增长,刚才一下子增长了四点,达到了‘93’点。

这就说明,已经找到了方向。

王浩对丁志强的想法表示了肯定,并认真说道,“我知道了。”

“下一步,我们要在强S波区域,主动制造‘电磁风暴’。”

“模拟出特殊的电磁环境,就可能把强S波场力激发出来,并制造出特殊的F射线!”

第六百三十五章 黑洞可以被击毁?S波归零的混乱区域!

理论组制定的研究方向是在强S波区域外围,模拟黑洞外层的电磁风暴来继发出F射线。

但黑洞外层电磁风暴是什么,具体会产生什么样的反应,也是根本不知道的。

这个问题涉及内容非常复杂,只是进行理论的研究讨论,也不可能会有结果。

全世界范围内,也没有相关的研究,连黑洞外层电磁风暴也只是一个概念性的天文理论而已。

天文学家们都认为黑洞外层会产生电磁风暴,会让黑洞阶段性的向外大量喷吐物质,并引发规模庞大的天文现象,但实际上,相关的研究都只是推断。

他们是依靠观测到的现象,依靠对于宇宙射线的宇宙线的研究等,最终以黑洞外层爆发强大电磁场来做出解释。

换句话说,电磁风暴也只是一种对于天文现象的解释而已,自然也不可能有相关的研究。

现在要模拟黑洞外层电磁风暴,具体要怎么做就只能通过实验研究了。

首先要做的还是要进行强磁限制,把强S波区域约束到更近的距离,否则实验根本无法进行下去。

现在的强s波区域释放在500公里外,他们不可能制造长达500公里的设备,只是约束强s波区域也没有意义,强S波区域必定和制造设备的距离足够近才行,最好就是在几十米内。

“我们可以制造通道,把设备和制造的场力区域连通在一起,这样就可以进行完全的约束。”

“新设备已经制造好了。”

“磁场约束设备也已经运了过来,最高能制造10.3T的超强磁场!”

这种磁场约束设备的性能说出去都非常惊人。

10.3T,强度是非常高的。

有些研究团队发布的成果信息,宣称制造了几十T强度的超强磁场,但实际上,他们所制造的磁场持续时间非常短暂,采用的一般都是脉冲技术、混合磁体技术,又或者超高功率电磁铁技术。

这些技术制造出来的磁场并不稳定。

想要制造出覆盖范围大并且持续稳定的磁场,还是要用超导材料以常规电磁方式制造才可以。

强S波研究组的磁场设备,是国内最先进、最高端的大型设备,能够稳定制造超高强度的大范围磁场。

10.3T,强度已经很高了,只要达到5T以上,就能称之为超强磁场。

这种设备内部应用的是承载电流强度超高的一阶超导材料。

研究组对于磁场设备的性能还是很满意的,他们进行了讨论以后,把第一次实验开启的磁场强度定在了1T。

首先还是要进行测试,确定磁场约束能够缩短强S波释放距离。

实际上,1T的磁场强度也很高了。

对比来说,有些核聚变技术研究机构,制造的托卡马克环形容器,内部用来约束电离子的磁场强度,也就只在1T左右。

在磁场设备调试好以后,实验室上下都忙碌的准备第一次实验。

第一次实验只是进行测试,希望能够以此确定此约束对于缩短强S波释放距离有效。

在明确了这一点以后,才会继续增大磁场强度,让强S波释放距离更近。

所有人还是非常期待的。

虽然他们都对于王浩无比的信任,但毕竟所谓‘缩短强S波释放距离’,就只是进行过理论论证。

很快就到了测试时间。

好多无关实验的人,依旧只是留在办公室里,因为强S波释放距离太远,开启设备什么也看不到,他们只需要等结果就可以了。

王浩也同样留在了办公室,类似的实验他不会直接参与,主要还是担心安全问题。

即便是想要接近实验设备,他也会被劝阻离开。

这是很郁闷的地方。

实验过程分为两步,第一步就是开启磁场设备,第二步则是开启强S波设备。

王浩是通过电脑屏幕观看测试了。

先后开启设备以后,他就很耐心的等待结果。

强S波区域具体会出现在哪里,还是需要军方的团队去查找。

“要等一段时间。”

王浩确定设备已经开启后,就干脆到旁边冲了一杯咖啡,顺带和黄振说了一句。

这时候,就听到对讲机传来一声喊,“王院士,大发现!”

“啊?”

王浩听的一愣,他马上拿起了对讲机,就听到对面王强喊道,“就在眼前,不到一百米!”

他顿时一惊,马上和黄振、海伦等人一起跑了过去。

因为实验目标是缩短强s波释放距离,最好是约束到几十米范围,新设备被安装放置在山脚的实验间。

实验间的外面是一大片黄土覆盖的平坦之地。

当两台设备开启以后,有些人走出了实验间,朝前面一看就感觉有些不对,距离不到百米的位置,忽然出现了一大片烟雾。

最开始还以为是火灾,后来凑近一看就惊住了。

他们没有看到强S波薄层,但地下冒出了大量烟雾,和最初见到强S波薄层的情景非常类似。

虽然无法进行检测,但他们还是确定已经制造出强S波薄层。

王浩和理论组的人也来到了现场,他们远远的看到了烟雾弥漫,赶紧让王强指挥关闭设备。

这时候已经不需要确认了。

王浩亲眼看到了烟雾弥漫的情景,自然就确定了强S波薄层的存在。

上一篇:鼻炎Beta生活手册 下一篇:5G时代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