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111)

作者:不吃小南瓜 阅读记录

“王浩老师,有时间给我看看研究吗?我碰到个问题……”

孟芊赶紧宣布‘王浩的所有权’,“你们都让开,我是想让王浩老师给我指点几句。”

“好、好……”

几人都不说话了。

孟芊打开了电脑,里面有几个文件,点开了其中的一个,都是一些代码之类的东西,她也开始解释起来,“我正在做表示学习的算法研究。”

“基础是CNN(卷积神经网络),基于CNN的相关研究是热点,这个算法一直都在改进。”

“我也对另外一种机器学习算法GBDT有了解……”

孟芊连续说了一大堆,能听的出来确实很专业,肯定是下了不少功夫,实验室里的其他几人,也都是在读博士生,研究的不是同一方向,但也都有类似、重复之处。

王浩抿着嘴认真听了好半天,思考着正要开口,陈庆华和另一个教授走了进来。

“孙老师!”

“陈教授!”

几个博士生纷纷礼貌的喊了一声。

陈庆华也给王浩做了介绍,“这是孙光远教授。”

孙光远是博士生导师,实验室有两个就是他的学生,他和王浩握手以后,马上道,“王教授,不好意思打扰了,你别管我们,继续说你们的。”

陈庆华和孙光远就站在旁边看着。

两个计算机专业学者站在旁边,很大可能都是从事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王浩都感觉自己是在外行指点内行,赶紧强调了一句,“我是外行人,说的不对,你们可别笑话。人工智能,我是真不懂。”

孙光远马上笑道,“王教授,这有什么笑话不笑话的,跨行如隔山啊,研究就是这样,自己闷头做研究,也很难有进展,也许听其他人说两句,就能想到思路。”

陈庆华也道,“说的对不对的,都没关系,这又不是专业的学术会议。”

王浩顿时心里有底了,他开口道,“我对于‘表示学习’的理解,它是人工智能领域的核心研究问题,一些成功的模型都可以被理解成是表示学习的特例……”

当有了个开头以后,大量的知识涌入到脑海里,再结合自己对算法的理解以及想法,王浩顿时有了信心,继续道,“用概率建模隐变量和观测变量联合分布的隐变量模型,以及端到端学习层次化表示的深度模型,都是表示学习的一种。”

“现在已经是大数据时代,表示学习的研究主要难点,是对于超大数据量的分析。”

“不管是随机算法的噪声,近似优化算法的不稳定性,高时间复杂度等都影响了表示学习算法的效率……”

他说着进入到了正题,干脆走到了旁边小白板前,花了个简单的模型图,才继续说道,“我们来看这个图,其实不管在表示学习方向,做什么样的研究,都离不开这个图。要么是分析简化算法,要么是从构造入手,最容易、也最容易出成果的,应该是简化构造,某个方向上,形成直接通路。”

“我们从A点走到B点,再走到C点,肯定比不上在A和C之间修一条通路。”

“那么,怎么去做研究,怎么去修通路呢?”

“我认为可以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采用新的构架,另一种是采用新的分析方法……”

“哇啦哇啦……”

王浩一口气讲了近三十分钟,有个有眼力见的博士生,还倒了杯水递过来。

然后,继续。

终于在四十分钟左右,他才结束了话头。

看着陷入思考、认真理解的实验室众人,顿时满意的点点头说道,“我就是有点粗浅的理解,有说的不对的地方忘见谅。”

“对人工智能,我就是个外行。”

一众博士生,也包括孟芊,顿时投过来崇拜的眼神,他们听了一大堆的讲解,都感觉有了很大收获,想到自己的研究思路都清晰了。

孙光远和陈庆华则同时用力扯扯嘴角。

这叫外行?

‘外行’这个词,是不是重新定义一下?

第八十九章 这很有意思!让我们一起吧!

在孟芊和其他博士生崇拜的眼神中,王浩离开了计算机实验室,他是以‘还有工作要忙’为借口离开的,因为感觉再不离开就要‘露馅’了。

对人工智能方向的内容,他确实了解的很少。

即便是人工智能相关的算法,包括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等领域,也没有真正深入去了解过。

刚才就只是结合教学反馈的内容以及自己对算法的理解,说一些可能的研发方向而已。

当然了,对找不到研发方向的博士生来说还是有帮助的。

在简化‘表示学习’的研究领域,最好的办法就是从构造上入手,因为真正涉及的知识内容比较多,只把握大方向远远不够,还需要非常耐心的研究。

王浩出了实验楼以后,发现自己的收获不小。

【任务二】

【研究项目名称:新型梅森素数检验算法(难度:A)。】

【灵感值:14点。】

‘任务二’的灵感值比之前提升了11点,增长的幅度是相当大的。

“这就是相关性了。刚才在计算机实验室,讲的是表示学习的算法、研究方向,梅森素数的检验算法也同样是算法研发。”

“方向上是一致的,肯定还有其他的相关之处,带来的提升就比较大。”

“其中知识的提升多一些,灵感方向还是少一些……”

“还是缺乏知识基础啊!”

虽然教学的馈赠也能帮助增长知识,但毕竟只是一瞬间的反馈,而不是系统性的内容,带来的知识并不全面,受限于研究的方向以及年龄,他还是感觉知识量有所不足。

“看来想完成这个研究,还是要多看相关的内容。有关‘质数分布’的研究也是一样,了解的还是太少了。”

王浩知道了自己薄弱之处,他也知道该怎么去做。

当天他就到理学院的图书馆借阅了几本解析数论相关的专业书籍,然后下载了几篇有关解析数论成果的论文,其中还包括一篇一百多页的论文,是安德鲁-怀尔斯对于费马猜想的证明。

这一篇论文在学术界非常有争议,有很多数学家并不相信怀尔斯的证明,最主要就是因为证明的复杂性,同时也因为证明中使用了受争议的数学定理和方法。

不过对王浩来说并不存在问题,他不需要去验证论文是否正确,只是看看复杂论文的内容,了解一下其他人在相关领域的研究、解析方式。

这对于研究来说非常有参考价值。

王浩开始了啃书之旅。

接下来将近半个月时间里,他大部分时间都在啃书,不是在看专业的书籍,就是在看专业的论文,持续半个月,对于专业知识内容的恶补,再加上偶尔教学带来灵感值,也带来了研发相关的提升。

【任务三】

【研发项目名称:质数分布概率研究(难度:S)。】

【灵感值:24。】

【任务二】

【研究项目名称:新型梅森素数检验算法(难度:A)。】

【灵感值:74点。】

“任务二,灵感值已经快要达到四分之三了。”王浩对于研发的进展还是很满意的,他最满意的是知识量的提升,可以说到现在,知识基础已经不是解决研发问题的障碍,他缺少的变成了灵感。

真正的灵感,而不是灵感值。

王浩感觉只需要一点儿灵感,他就会知道应该怎么解决问题。

半个月的时间里,办公室里的人也发生了很多变化,不管是教学、研发又或者是个人生活,等等。

因为有喜欢八卦的朱萍在,最少综合楼发生什么事情,根本不需要特别去问就能知道。

办公室里就更不用多说。

王浩连关心都没有关心,就知道罗大勇去相亲了,而且连怎么被拒绝都知道。

“女方的要求高,说他有点儿呆。”朱萍哈哈笑着道,“这次我可是解气了,罗大勇总是说我。”

上一篇:鼻炎Beta生活手册 下一篇:5G时代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