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1163)

作者:不吃小南瓜 阅读记录

很多人都想到了这一点。

高端科技力量的差距,让他们必须要面对现实,一号决策人‘合作’的理念,也被更多的人接受,近而一些策略执行也顺利很多。

比如,更多的经济、科技合作谈判。

比如,主动进行各类领域的交流,也主动要求进行科技项目的合作。

当然,他们最希望进行高端科技研究的合作,但短时间显然是不可能的。

实际上,种花家方面也有增加合作的想法,湮灭科技领域也是如此,但科技方面的合作,目的是促进经济发展。

科技的核心内容必须掌握在手里,下游的技术产业可以进行大范围的合作。

科技领域的合作大多都是如此。

当然,合作方面的事不是短时间能够确定下来的,还需要不断的交流、商谈。

……

强S波研究基地。

之前进行的两次实验得到了非常精准的数据,包括能量传送的强度,也包括强S波薄层中心位置的坐标。

但是想要更加精准的掌握技术,就必须要更多的数据,就像是发射导弹校对精准度一样,不仅仅要进行非常精密的计算,还需要进行多次发生实验。

即便如此,导弹精度也是存在偏差的。

强S波薄层释放距离超过一万公里,而且是即时制造,并没有中途变轨的能力,想要精准的控制制造位置,难度自然是更高的。

现在也只能把握大体的方向和高度,偏差范围达到几百公里。

等时间过了半个月以后,舆论热度才稍稍降下去,研究组就开始频繁的进行实验,过不了几天,就会爆出天空出现亮点的新闻。

舆论一直都围绕实验,也确定进行的是能量传送。

这一天,科技部门发布了实验相关的公告,把实验内容确定下来,“研究组进行了六次能量传送实验,并且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

“在太空12000~17000公里的高度上进行能量传送实验,可以探究空间和湮灭力场的关系,并以此探究更深一级的物理规律……”

“……”

科技部门的公告说了很多,但也只有第一句是明确了实验内容,而后续说的都是实验和物理研究之间的关系,也包括明确的是空间物理研究,并和湮灭物理研究存在直接关联。

这个公告让舆论陷入新一轮的沸腾。

空间物理!

学术领域的空间物理指的是地球空间、日地空间和行星际空间的物理现象,而科技部门公告说的空间物理,显然就是常人所理解的‘空间’。

“所以他们研究的是跳跃空间,已经能做到让能量跳跃……”

“真是不可思议,空间穿梭啊!”

“如果能量能进行空间穿梭,那么物质是不是也可以?研究出来,不就是虫洞技术?”

“现在频繁的进行实验,研究肯定是进展很大。”

“有了这种技术,地球上应该没有对手了吧……”

舆论上有很多的讨论和分析。

很多人的说法是正确的,研究组进行的就是空间研究,下一步准备进行的,也是‘物质传送’的研究。

那不是理论,而是实验。

王浩所率领的研究组一直都在准备进行物质传送的实验。

这个实验的底层理论已经由陈蒙檬、海伦、丁志强以及薛志超的小组完成。

他们构建出了‘空子和反空子理论’。

‘空子和反空子理论’认为,空间被大量和S波有关联的空子占据,空子和空子之间存在的关联,才让空间保持连续和稳定。

常规状态下,空子不会发生任何作用,也只是保持空间存在而已。

特殊状况下,空子就会发生作用。

比如,强S波会让周围的空子湮灭,外在看来就是常规空间挤压强S波,使其只能形成薄层,无法形成一整个区域。

湮灭空子,依靠的就是强S波释放出来的‘反空子’。

在强磁排异的特殊环境下,强S波的‘反空子特性’被限制,黑球则是充斥着‘反空子特性’,出现磁场缺口的时候,‘反空子特性’一口气被释放出来,就会让黑球和强S波薄层间的空间受到影响。

常规空子的关联被破坏,距离超远的两个空间被连接在一起。

王浩对于反空子理论还是认可的,他觉得理论是有一定支撑的,但因为条件的限制,他无法对于理论的真实性进行判断。

所以必须要依靠实验才能够确定下来。

最近一段时间,研究组一直在准备进行物质传送实验。

他们还需要等待一艘特殊的飞船——

千隼引力飞船。

这艘飞船是航天飞船公司和航天局合作研究制造的,其构造主要包含了横向反重力体系、霍尔推进器、超导电池、引力场设备,等等。

引力场设备是核心。

同时,飞船还有一定的运载能力,最大载量超过三十吨,能顶得上一艘中型的运输机。

千隼引力飞船,具有非常全面的功能,一方面,可以作为小型的太空运载船,帮助天航飞船把物资、设备等运送到星球上。

一方面,可以作为太空垃圾清理船,或者是特殊的牵引飞船。

其核心就是引力场设备了,利用在周边制造的引力场,飞船可以把太空上的物体,缓慢而稳定的牵引到载物舱体内。

这艘飞船对实验也是很重要的。

如果进行物质传送实验,就可以让飞船悬浮在实验周围,有物质传送过去,飞船可以把物质牵引到载物舱体,再带回地面进行检测。

否则,实验传送过去的物质就无法进行检测,还会待在太空上,成为真正的太空垃圾,给卫星带来不可控的风险。

甚至是,给地球、地面带来巨大的风险。

第六百七十二章 公开采访,王浩:理论走向实验需要很长时间!

“物质传送实验会发生什么是不确定的。”

“表层带有强磁的材料,放进黑球中时,掉层也会受到影响,没有发生传送就只是热化反应而已,如果发生特殊的反应,出现什么都有可能,甚至原地或强S波薄层位置释放出剧烈的能量……”

“也许会发生湮灭物质反应也说不定,到时候,波及范围会非常大。”

“这个实验必须要谨慎、再谨慎!”

在实验准备过程中,每一次会议都会强调物质传送实验的危险性。

未知的实验是有风险的。

未知,也就是存在不确定性,物质能够被传送,也有可能被直接湮灭,而质量完全转化为能量,就意味着巨大的风险。

哪怕只是一千克的材料,完全转化为能量也会达到9×10^16焦耳,换算成电力,也就是250亿度电,足够供应全人类使用半天时间。

如此庞大的能量在一个点爆发,足以顶得上几百上千万吨TNT爆炸当量,比‘炸弹之母’的强度还要高出百倍。

其中蕴含的风险可想而知了。

当然,实验过程中物质被直接湮灭的概率非常小,所使用材料的质量也不会达到一千克,但风险问题还是要仔细把控。

针对要进行的物质传送实验,研究组上下都非常的期待。

陈蒙檬小组是最兴奋的,她们完成了‘空子与反空子理论’,理论给予了实验底层的支持。

如果能够发生物质传送实验,也就等于验证了他们的理论。

这对于理论物理学家来说,就是至高的荣誉。

最近一段时间,他们都一直在全心的做理论工作,就连丁志强都一样,他太清楚研究得到验证代表什么了。

那可以直接让他脱离王浩的‘阴影’,真正成为一个公认最顶级的物理学家,也足以获得世界上任何一个物理相关的奖项。

保罗菲尔-琼斯的心情就比较复杂了。

一方面,他希望物质传送实验能够取得成功,他们研究的可是虫洞技术。

上一篇:鼻炎Beta生活手册 下一篇:5G时代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