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137)

作者:不吃小南瓜 阅读记录

“温度控制肯定是不一样的,这个就需要探索了,但是这一步,我认为会很关键……”

“理论上来讲,合金内部元素与元素之间,会因为快速冷却而产生特殊的效应……”

“如果是……”

王浩针对一个问题开始仔细说了起来,过了一会儿又跳转到了另外一个问题。

在不断说的过程中,更多的人围了过来,也包括‘感觉没兴趣’的彭辉,还包括其他的两个研究员,以及路过的一些副研究员、博士生等。

王浩顿时感觉灵感更多了。

他发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因为系统回馈的是正确理解,真正到了制造流程的问题上,就可以很顺畅的根据回馈内容,理清‘理论意义上’的最佳流程。

这个发现让他感觉非常振奋,因为类似的材料制造,制造流程是非常关键的,知道理论意义上的最佳流程,就代表方向肯定没有错。

当然了,制造过程中的细节更加重要。

每一个制造流程都会牵扯到温度、速度、拉伸力度之类的控制,细节性的控制就需要真正进入实验,并做数据分析来探索了。

王浩连续说了四十多分钟,他的状态越来越好,甚至还下意识用了一个教学币,而旁边儿一群人都变成了学生,他们一边跟着听,还一边思考着点头,有的人甚至还拿出纸笔做起了记录。

彭辉、万益明的表现都是一样的。

听着王浩讲解的内容,他们都发现收获很大,都准备按照其中的内容进行一下尝试。

等王浩停下来喝一口水的时候,旁边好多人都感觉有点不对劲,“王浩……他不是来学习、了解的吗?怎么好像是来指导工作的?”

“他就是来指导工作的吧,我们找不到实验方向,他说了几句方向就有了……”

“他真是太专业了!”

“网上不是说王浩教授不懂材料研究吗?怎么好像很懂的样子,感觉比我懂多了。”

“那是东港大学说的,肯定是假话,假新闻!”

“……”

彭辉都感觉怪怪的,他还想着让王浩感受一下金属实验室的专业性,没有想到实验室被反过来指导了。

王浩看起来比他们要专业的多了!

“这叫不懂材料学?”

“如果实验室有这样一个人,还发愁什么研究没有方向?”

“真搞不懂……陈建林那家伙,为什么会傻到让这样一个合金研究的天才,去给实验室的错误背锅?”

“东港大学的调查组竟然说这样一个人不懂材料学……真是笑话啊!”

终于。

王浩说完了制造工序上的建议,他还感觉有些意犹未尽,但想着自己是来问问题的,给出一些个人建议就可以了。

数据分析工作才是最重要的。

看看时间也差不多,对实验、数据也有了足够的了解,他就起身准备去吃晚饭。

史桂芳负责招待王浩,就站起来要和他一起出去。

王浩连忙摆手道,“不用了,我约了另一个朋友,计算机学院的阮海龙教授,你们不用为我忙了。”

他说完就走了。

等王浩的身影消失在楼梯口,数据分析办公室着实安静了有一会儿,大家似乎都平静的,消化着刚才王浩所说的内容。

彭辉忽然站了起来,扯起大嗓门问道,“刚才王浩教授说的东西都记下来了吗?”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确定完全记住了。

马益明顿时说道,“彭教授,不用担心,有监控记录。”

“好!”

彭辉大手一挥,开始指挥工作,“赶紧!调监控记录,把王浩教授说的内容理一遍,我们设计新的实验!”

“只要加入了高温熔炼后迅速冷却淬火这一步,我有预感……”

“一定能让成品的强度继续提升!”

他说着整个人都振奋起来。

第一百零五章 这就完成了?研究才刚开始啊!

高校的科研人员可没有加班一说。

当手里的研究眼看要有进展的时候,每个人都会自觉加班,彭辉一声令下,金属实验室上下全部运作起来,有的调出监控研究记录王浩说的内容,有的去准备新实验的材料、检查设备运转情况,有的则开始做了相关的分析,记录等等。

于此同时。

王浩离开金属实验室以后,和阮海龙通了电话,两人见面就说笑着去了餐厅。

他们是在校外的一家餐厅吃饭。

阮海龙点了几个硬菜,还特别要了两瓶啤酒,边吃边喝的说了起来,话题还是在王浩身上。

王浩身上的话题实在太多了,他依靠个人成果连续登上了新闻报道,近一段时间则和东港大学事件有关,阮海龙也恭喜他能够洗脱‘污点’。

虽然所谓‘污点’对王浩来说不算什么,完成了很多国际性成果以后,已经对他不构成影响了,但谁也不希望以后谈到的时候,会说起因为实验失误被东港大学解聘。

那是个很失败的经历。

不过到现在来说,因为王浩完成了很多成果,有些还是世界级的成果,甚至被认为是未来的菲尔兹得主,失败的一方就变成了东港大学。

东港大学事件调查结果出来以后,谈起这件事就感觉他们更失败了,因为他们是以一个错误的判断,把一个国际级别的数学天才解聘,等于是送给了西海大学。

阮海龙笑说道,“这个事上新闻的时候,我还在发了微博,可惜没有几个粉丝,就只有几个回复,还都是同事发的。”

“当时我就说这个事里面不对劲儿,因为我知道你,那种主要实验工作的计算失误,是不可能出现的。”

说一个顶级的数学家会出现简单的计算错误,简直就是对数学家的侮辱。

当然了,每个人都会出错。

但像是重要实验的数据计算,肯定不只是计算一遍,会进行仔细的检查验算,可能会用不同的方法验算好几遍。

这种认真的状态一下,出现好多个计算失误,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

之后他们又谈起了梅森素数的研究。

阮海龙建议王浩去水木大学数学科学中心发布成果,“如果是国际会议上发表成果,那就必须要用英文,而且是很正式的做报告。”

“如果是去水木大学就不一样了,因为你的论文已经投稿,并不需要再做英文的报告,做中文的说明就可以了。”

“去水木大学数学科学中心也比较自由,而且,对发展人脉也有一定的好处。”

他说着谈起了另一个话题,“国内来说,数学圈子说大也大、说小也小,主要有影响力的就只有六个高校。”

“这个有什么说法?”王浩感兴趣的问道。

“很简单,院士分布。”阮海龙道,“科学院的数学院士就这么多,大部分院士都集中在六所高校中,其他分散的很少。”

“你想想,如果是评选院士,自己院校的院士,肯定更愿意推荐自己院校的教授。”

王浩理解的点头。

只要是人就会有私心,换做是老院士也是一样的。

如果两个水平差不多的教授一起参加院士评选,有投票权的人毫无疑问会投给亲近的那个。

单一领域院士集中的高校就形成了圈子,圈子的边界很模糊,但确实是存在的。

阮海龙继续道,“院士人数最多的就是首都大学和东港大学,这两所高校的数学上的竞争也是最激烈的。”

“如果你一直在东港大学,做报告肯定是本校最好,但现在你在西海大学,还和东港大学有了点矛盾,有了成果,去水木大学数学科学中心是很好的选择。”

“多认识一些数学领域的顶尖人士,肯定没有坏处,对不对?”

王浩了然的点头。

虽然他可以说是无‘派系’人士,并没有在所谓‘院士最多的六所高校中’,对于发展什么人脉也没有兴趣,类似的事情也只是听听而已,但是去水木大学做报告,确实相对轻松一些,还可以用中文做报告。

上一篇:鼻炎Beta生活手册 下一篇:5G时代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