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226)

作者:不吃小南瓜 阅读记录

钟明初也感到非常不满,他和几个教授讨论了几句,出了办公室以后,就和数学院的院长洪维国说起了这件事。

洪维国听了以后安慰道,“你也别在意,这个奖,他傅春杰争不走,跳梁小丑跳的再欢,有什么用?”

“最近,我们不是要宣传吗?正好,我和宣传科那边儿说一下,就宣传一下我们的优秀数学博士。”

“啊?”

钟明初一时间没反应过来。

东港大学的宣传科一直很忙,主要因为合金实验室事件,还出现一个被逮捕的教授,对于高校的名称是个很大的影响。

他们一直在做宣传,希望能挽回一些名声。

洪维国到宣传部转了一圈,把事情说了一下。

很快,东港大学就发布了公告,微博以及媒体方面,也同步进行了更新。

他们宣传的是本校的优秀数学博士以及博士论文,被宣传的几篇博士论文,都有资格争夺钟家庆数学奖。

钟家庆数学奖,是国内数学会的三大奖项之一,也是马上就要公布出来的。

这个奖项针对的是在读博士生,评选在读博士生的优秀数学论文。

当然宣传中少不了提一下,东港大学出过王浩这样的优秀数学博士,凭借几个国际级的数学成果,年纪轻轻已经成为了公认的顶级数学家。

宣传的后面,说明了一下国内数学会的其他两大奖项,一个是陈省身数学奖,另一个是华罗庚数学奖。

其中陈省身数学奖是被重点说明的,原则上是奖励50岁以下的中青年学者,偏重于奖励‘更年轻的学者’。

“50岁以上的学者,可以去竞争华罗庚数学奖。”

“国内数学会的三大数学奖,针对三个不同年龄段的数学家,可以激励所有的数学学者……”

后面就是一系列的简单介绍了。

这个公告新闻看起来只是对于东港大学在读优秀博士的宣传,似乎是给本校优秀博士造势,肯定他们的研发水平。

可实际上,却有人因此而被波及。

因为傅春杰已经有52岁了,他超过了原则上颁奖的年龄界限。既然超过了年龄界限,真的是成果突出,可以去评选华罗庚数学奖啊?

52岁,已经是高龄数学家了!

……

西海大学,综合楼办公室的楼道里。

栾海平急急忙忙的找到了王浩,拉着他小声说了起来,“你看到那些NS方程的报道了吗?我打听过了,傅春杰就是你的主要竞争对手。”

“他这是不择手段,要为自己造势啊!”

西海大学还从未出现过陈省身数学奖获得者,自然对王浩的评奖非常的重视。

栾海平也是利用人脉各路打听消息,但西海大学处在‘数学的边缘’,他才刚刚听到有老朋友说,一些媒体消息可能和傅春杰有关,马上就过来找王浩了。

王浩听了以后恍然大悟,他就一直奇怪自己的研究还没有发布,就看到好多相关的媒体报道。

原来如此!

不过王浩并不太在意,“他想造势就造势吧,我倒是觉得宣传的很不错。”

“宣传的很不错?媒体肯定影响不到最后的评选,但谁知道他有没有其他手段……”栾海平比王浩还要着急。

王浩点头解释道,“我正好有一篇ns方程的求近似解的论文要发布,估计就是下个星期吧。”

栾海平都听愣了,“在哪里发布?”

“《数学新进展》,已经有确定消息了,就在下个星期。”

“……”

栾海平半张着嘴愣在了原地,心里仔细消化的刚才听到的内容。

王浩在国际顶级数学期刊上发表论文,倒也不是什么非常震撼的消息,因为他已经发表了过好几篇了。

但是,处在这个时间节点上,好多媒体都发布了有关方程求近似解的文章,听起来就有点怪异了。

Ns方程求近似解,其实并不是什么太大的研究,因为近似解是一个大方向,会出现很多相关的论文,甚至一些博士都可以发表相关研究论文。

如果是在四大顶级期刊上出现这样一篇论文,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论文要么就是非常有应用价值,要么就是在NS方程近似解理论上,取得了非常重大的突破,发表出来以后影响力也会很大,考虑到舆论中有好多有关报道,岂不是说……

等论文发表出来以后,会被大群媒体大书特书?

甚至说,取得本来不应该有的关注度。

栾海平愣在原地好半天,最后复杂的说了一句,“如果这事和傅春杰有关……”

“我会很同情他。”

……

王浩马上就要去参加国内数学年度会议。

在参加会议之前,他还是把自己手下的研究生都找了过来,在教研室见了一面,一起说一下学习和方向问题。

这还是他和带的研究生们,第一次一起见面。

一般研究生第一年都是以学习为主,打好了基础以后,真正跟着导师做研究,是从第二年开始的。

王浩带了四个数学的研究生,分别是海伦、陈蒙檬、邱会安以及许杰;两个信息学研究生,李鑫和张信益。

等大家都来了以后,他简单做了说明,“我是第一次带学生,也有一些想法,要和你们说一说。”

“首先呢,你们要想好自己读研的目的,究竟是想安安稳稳的拿到硕士学位,到外面找个工作,还是说想以后继续读博,从事科研类工作。”

这句话让几个学生都陷入了思考中。

其中不用多考虑的就只有海伦,海伦肯定是要继续读博的,她从未考虑过去找工作。

其他学生没有想的那么远。

王浩没有让他们直接做出决定,而是说道,“读研、完成硕士论文、拿学位,都很简单。”

“比如,在数学上来说,研究偏微分方程就很容易写出论文。”

“国内数学研究最多的就是偏微分方程,知道为什么吗?因为容易出成果。”

“我在读研读博的主要方向也是偏微分方程,博士期间就发表过好几篇论文。”

“如果你们只是想拿到硕士学位,就朝这个方向努力,做一些很简单的研究,就足够完成硕士论文了。”

许杰开口问道,“王老师,如果想继续读博,从事科研,要怎么做?”

“学好基础。”

王浩很认真的道,“想从事科研就要找对方向。我现在的主方向是偏微分方程和数论,但不一定会适合你们,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方向。”

“所以,你们就把各门课程都学好,先增加自己知识的广度,然后才能找到自己的兴趣点。”

“做科研,兴趣是很重要的,如果连兴趣都没有,肯定不可能完成什么研究。”

几个学生们都听的点点头。

王浩道,“我看过你们的资料,你们都非常优秀。我的要求就是你们所有的科目,都要达到优秀以上。”

“这是最基本的,而且我认为,对你们来说没有什么难度,只要认真就可以了。”

“以后具体从事什么研究,如果找不到方向,我可以给你们建议。”

“但是,我希望每个人都能找到喜欢的方向,而不是听从别人的建议去做。”

王浩很认真的说完,随后道,“第一年,你们有什么学习上的问题,都可以来找我。有人有什么想法也可以来问我。”

他要继续说了一些内容,就让几个数学系的离开了,剩下的就是两个信息学方向的学生,李鑫和张信益。

信息学方向和数学方向是不一样的。

数学研究,可以有很多的方向,信息学的学生跟着他做研究,就只能是计算机理论、算法。

王浩也不要求他们自己去考虑方向,而是很认真的说道,“你们两个,第一学年就只有一个目标,弄懂有效与无关进位筛选法。”

王浩分别给两人一叠资料,“学好基础课程,把这些全部都弄明白。”

上一篇:鼻炎Beta生活手册 下一篇:5G时代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