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229)

作者:不吃小南瓜 阅读记录

一系列讲话结束。

数学会议正式进入到开幕式阶段,会议的开幕式也就是颁奖仪式。

副理事会兼秘书长陶业洲宣布了获奖人名单,不像是一些评奖还制造悬念氛围,陶业洲是一口气把获奖人全部念出来。

第一个宣布的是华罗庚数学奖获奖名单,随后就是陈省身数学奖,获奖人是东港大学的钟明初和西海大学的王浩。

虽然只是宣布获奖人的名字,但一般来说念到名字的人,会站起来和其他人挥了一下手。

王浩被比尔卡尔提醒了一下,也赶紧站起来朝旁边挥手。

四周传来了理解的眼神。

好多顶尖数学家不愿意参加这个会议,就是因为流程太过于正式、官方,最开始就一大堆的讲话,到了闭幕式也是一样。

即便已经习惯的人,对于各种讲话也是左耳听、右耳冒,能坚持听下去就很不错了。

看到王浩刚才似乎是走神了,或者可能是睡了过去,其他人倒是也能够理解。

好多人都想睡过去,或者干脆不去听,只不过还尽量维持形象。

王浩倒是变精神了很多。

接下来,陶业洲继续宣布了钟家庆数学奖的获奖名单,随后直接进入到了颁奖仪式。

第一个颁发的是华罗庚数学奖。

这是国内数学最重量级的奖项,但因为针对的是50岁以上的数学家,也有一些终身肯定的意思,好多获奖人已经是数学院士。

这次获奖的也有一个数学院士,另一名教授也已经是一级教授。

在简单的颁奖以后,两人分别做了获奖感言。

下一个就轮到了陈省身数学奖。

钟明初和王浩一起走到了台上。

他们不是第一次见面。

王浩见过钟明初,只不过钟明初已经很有名气,是东港大学数学系的主任,肯定记不住王浩这样一个小小的博士生。

现在在陈省身数学奖的领奖台上,钟明初再见到王浩,却根本不是认识、不认识的问题了,他的心情非常的复杂。

原来的一个小小博士生,甚至他听过一次名字就忘记了,却和他站在同一领奖台上。

他从博士毕业一直到现在,已经有25年,他用了25年时间,才能够站在这里接受陈省身数学颁奖。

对方呢?

一年半?至多也不超过两年。

钟明初的心里感慨万分。

有被邀请进行颁奖的教授,上台给两个人分别进行了颁奖,讲台上主要是证书和奖章,其他还包括10万人民币的奖金。

钟明初手里拿着证书,胸口上别着奖章,再看下台下也感觉有些激动。

这不能说是他人生最高-潮的时刻,但他清楚自己,再想获得更高的奖项也很难了。

因为,年纪。

当年龄越接近50岁,他发现自己无论是精力、头脑都有下滑,创新思维更是越来越缺乏,很难接受一些新的东西。

以后再想有什么数学理论的大成果,不能说完全不可能,但机会也很渺茫了。

不过站在领奖的舞台上,钟明初还是感到有些激动,他还是沉下心来开口做获奖感言。

那是已经梳理过几遍的内容,“感谢数学会,感谢我的老师王明宣先生,感谢在座所有数学的同行们……”

“现在我感觉很激动,因为我很幸运的拿到了这个奖项。陈省身先生是一位伟大的数学家,以他命名的奖项都非常有意义。这个奖项让我感觉很沉重,给我带来了责任感……”

“在过去二十几年时间里,我做过一些被认可的数学研究,也自认为有一些经验,有人说,和其他学术研究相比,数学研究总体上是缺乏合作性的,但我认为数学家之间的沟通交流非常重要,我参加过很多……”

“我曾经专注于BSD猜想的研究,后来发现这个猜想的难度,比想象中的高很多,我连续六年没有任何成果,后来在学校图书馆才获得了灵感……”

“所以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坚持是非常重要的品质,同时和其他学者交流,也能够带来……”

“现在中国数学呈现越来越好的趋势,我们一直都在追赶的路上,相信未来也会越来越好!”

钟明初带着激动的情绪,说完了自己的获奖感言。

接下来就轮到了王浩。

王浩是有些紧张的,他的感觉和钟明初完全不同,他获得陈省身数学奖并没怎么激动,甚至心里感觉非常的平淡,就只是过来领个奖而已。

因为他的研究早就超出了这个奖项的评选要求,就感觉像是国际奥赛冠军的水平,拿到了一个地区性的数学竞赛奖,似乎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现在的紧张则是因为他没有特别准备获奖感言。

听了钟明初的感言以后,他发现对方说的还真是好,等话筒递过来以后,王浩思考着钟明初感言的‘逻辑’,也就直接开了口,“感谢数学会,感谢我的导师潘卫国以及周清源教授,还有所有的数学同行们……”

“现在我感觉很激动,因为我获得了这个奖项,它带给沉重的感觉,让我觉得自己有了责任感和压力感……”

“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我做过一些被认可的数学研究,也自认为有一些经验,我认为数学家之间的沟通交流非常重要,我参加过——”

王浩说着忽然停了下来,他仔细一想,自己似乎没有参加过专注于某方面学术讨论的会议,就干脆错开继续说道,“——所以我才来参加这次会议。”

“……”

“……”

台下好多人都听楞了,你觉得和学者交流很重要,所以第一次就是来参加数学会的会议?

数学会的会议也只是报告会议啊!

王浩硬着头皮,继续沿着‘逻辑思路’说着,“我曾经专注于角谷猜想的研究,后来发现这个猜想的难度比想象中的高,我连续两个星期都没有任何突破,后来给学生讲课时,才获得了灵感、找到了方向。”

“……”

“……”

台下好多人更是愣住了,连续两个星期没有突破?给学生讲课时获得了灵感?

这是人话吗?

王浩继续着,“所以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坚持是非常重要的品质……”

“……”

“……”

你的坚持就是两个星期?

台下好多学者都不知该做什么表情,他们感觉台上的年轻人不是在演讲,而是专门来打击人的。

旁边。

钟明初也忍不住扯了扯嘴角,他已经听出来了,王浩做感言的逻辑完全照抄他的。

最开始是感谢,然后说起自己的心得体会。

感言照抄也没多大关系,但是,到了‘心得体会’阶段,怎么就感觉越听越不对劲呢?

这是做感言吗?

这是来专门打击人的吧!

第一百五十三章 菲尔兹级的成果,NS方程研究的巨大收获!

主报告厅。

王浩站在讲台上,说完了最后一句感言,“国内的数学研究发展,正的呈现出越来越好的趋势……”

“相信未来,肯定更能够赶上国际水平,并实现超越!”

他礼貌地朝台下微微鞠躬。

现场沉默了好半天,才终于有人鼓起了掌,掌声还算是比较热烈,只是比刚才给钟明初的掌声出差了一些。

台下的学者们还是很礼貌的,毕竟是陈省身数学奖获得者的感言,而且是一位创造奖项最低年龄历史的数学家,只是他们的心情非常的复杂。

他们当然知道王浩说的是真话。

虽然让人听起来感觉怪怪的,但王浩一年内拿出那么多数学成果,就不可能在一个研究上卡多长时间。

哪怕两个星期说的有点短,但总归不可能超过一个月、两个月。

两个星期,一个月、两个月,对他们来说没有区别,都可以理解为,一路顺畅的完成了研究,根本不存在‘卡’的问题。

上一篇:鼻炎Beta生活手册 下一篇:5G时代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