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242)

作者:不吃小南瓜 阅读记录

“……什么实验?”王浩的语气都带上一点不相信,因为实在是太奇怪了。

如果是在粒子对撞等微观实验中,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能够发现湮灭力存在的痕迹,倒是有一定可能的。

但是,超导实验?

超导实验可不是微观物理实验,又怎么可能在实验中发现微观的力?

肖新宇解释起来。

他们刚刚完成了‘交流重力’实验。

‘交流重力’理论是三十年前李宁博士提出的。

李宁是阿迈瑞肯阿拉巴马大学空间等离子体与高层大气物理学研究中心的物理学家,他认为处于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中的离子,在被困在具有变磁场的高温超导体盘中时,就可以实现反重力效应,它的晶格结构可以储存大量的能量,理论上说这将产生一个类似重力的场,它可以增加或减少重力的影响。

李宁把其称作是‘交流重力’。

实验在圆盘上方产生了类似光束的效应,在一定距离内影响了物质。

这支持了交流重力的理论。

当李宁提出了这个理论以后,根本就不受重视,因为反重力实在是太超前了,交流重力的理论听起来,甚至可以说有些科幻。

但是,在20年前,荷兰团队在磁场中进行反重力实验的过程中,很意外的发现圆盘上的物体,受到重力影响降低了2%。

这表示反重力作用,取得了新的成果。

之后国际物理界,就再没有相关消息了,据说是阿迈瑞肯国-防部接手了相关研究。

一直到现在已经有20年,也再没有其他消息传出来。

物理实验室,就是想对‘超导反重力’做研究,他们希望能够看到‘重力减小’的现象。

当然,最终失败了。

失败的原因,可能有很多种,但失败也是在预料之中的,因为相关的实验,除了已经公布的一些资料以外,就没有任何可参考的内容。

国内来说,还没有在超导实验中发现‘反重力’现象。

即便是一次失败的实验,也带来了很多的成果,物理的大型实验,每一次可以说都是进步,不管是有结果,还是没有结果,都可以依照实验数据、分析,研究一些相关的成果。

不管是经验总结,或者理论推导,都是非常有价值的。

比如,这次准备了好几个月,耗费了五十多万经费,精工减料才完成的‘失败’实验,也足够总结完成好几篇论文。

当然了,耗费了五十多万经费,只是写出几篇论文,绝对可以说是‘亏了’。

物理实验室做实验数据总结的时候,却发现了一个奇怪的问题——

实验前后超导材料的‘质量偏差’。

虽然实验后的超导材料质量偏差非常微小,正常来说,一般不会特别注意到,但联想到王浩所说的湮灭力,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理解为‘湮灭力发挥作用,导致了超导材料质量偏差’?

何毅、肖新宇希望能够这么去理解。

当然,连他们自己都知道,这种说法实在站不住脚,实验测算数据误差的可能性更高。

所以肖新宇走出了解释以后,有些期待的看着王浩,但更多的却是‘不自信’,“王教授,你怎么看?”

王浩默默的摇摇头。

他一听就知道根本不可能,湮灭力针对的是质量单位,即便是电子,相对于质量单位,或许也是非常非常庞大的。

一个超导材料会因为实验损耗大量的电子,造成质量减轻吗?

或许有可能,但绝对不是能够检测出来的。

这就好像是用普通的秤,称一头牛的重量,走过去拔掉一根牛毛,是根本称不出来的。

不过,肖振宇和何毅这样去理解,其实也是有道理的,因为他们对湮灭力没有个清晰的概念,最多就是看过王浩发表的叙述文章。

那篇文章的介绍很模糊,并没有说的很确切,只有联系谱仪探测超子衰变信号消失的数学分析研究,才能够对‘湮灭力’的推测,有个更加深入的理解。

王浩正准备摇头做出否定,忽然间收到了系统提示——

【任务三,灵感值+13。】

【灵感值:29。】

“??”

他顿时愣住了。

因为没有能找到确切的方向,湮灭力相关的研究,都已经很久没有获得过灵感值。

现在竟然上涨了这么多?

再结合脑中得到的信息,就能肯定湮灭力的发现,和超导还是存在一定关系的,或者说,超导实验也是发现湮灭力的一种方法。

王浩顿时用力点点头,“肖教授、何教授,你们这个研究太重要了。”

“虽然超导材料的质量损耗,肯定和湮灭力无关,但我认为,你们这个实验有可能和湮灭力存在一定的关系。”

“——?”

这次轮到肖新宇和何毅惊讶了,他们说是发现了湮灭力,但只是分析一种非常微小的可能而已。

结果王浩否定了他们的可能,却依旧说超导实验和湮灭力有关?

这是什么逻辑?

是给我们一点安慰么……

第一百五十九章 我怎么有种被忽悠的感觉?!!

任务三‘湮灭力’的表现研究,骤然间获得了大量的灵感值,就证明利用超导制造交流重力场的实验,肯定是完成研究的方向之一。

之所以强调是‘之一’,是因为湮灭力可能有很多表现形式,不一定只是在超导相关的实验上。

不过,既然找到了一个方向,王浩肯定会抓住机会继续做深入研究。

超导物理实验室对实验的总结是错误的,他们根本不知道湮灭力的原理,说什么超导材料的质量损耗,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王浩肯定了物理实验室的研究有意义,就开始和肖新宇、何毅,谈起了‘利用超导制造交流重力场’的实验。

他对这个实验几乎没有任何了解。

当知道相关的内容以后,也感觉非常的惊讶,“所以说,你们是复刻国外的实验,而且相关资料非常少,交流重力也只是一个概念性说法,并不确定存在?”

“对。”何毅说道,“相关领域有一些资料,我们就照着这个方向研究了。”

“为什么?”

王浩稍微有些不理解,他看何毅、肖新宇的样子,也不是对于交流重力很‘狂热’,似乎只是找一个方向去做研究。

但是超导是属于新兴科技,相关的理论研究,可以说有非常多的方向,找一个‘可能存在,又可能不存在’的领域做研究,肯定比不上底层超导机制类更容易出成果。

肖新宇苦笑的开口道,“很简单,因为申请经费啊。”

王浩带着疑惑听着。

肖新宇仔细解释了一下,他们是西海大学支持建造的物理实验室,主要方向是超导方面的理论研究。

但是,超导的研究非常具有前沿性,而且已经在市场上有很多的应用。

在超导的应用领域研究中,肯定是以那些国家、企业高投入的实验室为主,而超导机制类理论的研究,大项目都被国家重点实验室拿下了。

一般的小实验室想申请超导理论类的项目,几乎是不可能通过的。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科学院旗下超导实验室,他们专门做超导理论性的研究,而且是对国外开放的,好多项目都有国际合作,实验室建立三十多年,拥有无数理论性成果,还在某些方面走在了国际前沿。

如果是大型的理论研究项目,肯定优先考虑这种大型的超导实验室。

他们的实验室规模属于‘中小型’,评级也只是‘市重点’,想要申请百万以上的项目,就必须有让人眼前一亮的研究特色。

显然,‘交流重力’的研究非常有特色。

肖新宇苦笑道,“上面怎么想的,我们都知道。”

“反正就是几百万的小项目,要是能有成果就赚大了,没有成果也没关系。”

上一篇:鼻炎Beta生活手册 下一篇:5G时代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