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315)

作者:不吃小南瓜 阅读记录

在获得了最后一丝灵感,梳理好复杂计算逻辑后,研究的思路已经很清晰了。

王浩开始做研究总结。

罗大勇也同样做起了总结,他是针对N对一的P问题,给出的解决方案做总结。

这个理论研究足以支撑写一篇顶刊论文。

针对这一篇复杂性理论的研究,他们的分配依旧是一个一作,一个通讯作者。

复杂性理论的研究论文,就全部交给罗大勇去写了。

罗大勇也有些兴奋。

在复杂性理论的研究方向上,想要出成果是非常困难的,而现在又有了新的成果。

即便是和王浩一起出的成果也很了不起。

哪怕王浩是贡献最大的,但如此重大的研究,合作研究对象也是很重要的,学术上来说,大部分研究都不是一个人做出来的。

只有他们两人完成的顶刊理论成果,说出来都很了不起了。

对于王浩来说,就只是个普通成果而已。

他更在意的‘随机三维函数曲线修正’的研究,因为他知道类似的研究应用价值有多高。

同样拿导弹来举例的话,导弹飞行过程中,可以进行随机的路线变换,随后都可以通过计算调整,慢慢修正到原有的路线。

这种修正不只能进行一次,只要有基础上的支持,理论上可以无数次的修正。

如果技术能够发展成熟,只要导弹发射出去,就可以自动进行‘避障’,从发射一直到击中目标,不管中途碰到多少次的拦截,都可以自动改变轨迹躲避,同时,线路也会变得‘十分诡异’,常规根本无法进行计算。

更甚至,也许发射的一方,都可以不清楚具体会是什么轨迹。

总归,最后都会修正到原来既定的路线。

面对这样的导弹,任何的防空体系都会失去意义。

第一百九十四章 升级版导弹变轨技术,好人汪市长又来送福利!

三天。

王浩完成了‘随机三维曲线函数的固定轨迹修正’的研究,把主要内容都总结在了一起。

这不是一篇论文,只是写了相关的数学实现方法,并没有理论基础在其中,因为相关的推导非常复杂,他觉得应该仔细的做总结,然后再提交上报进行保密归档。

看着二十几页的内容,王浩的心里不由涌现出巨大的成就感。

眼前的数学内容简直就是杰作,综合了计算数学,函数论,偏微分方程以及复杂性理论多学科内容,才实现随机三维函数定向修正的方法。

其中的逻辑分析是难点,但方法上并没有直接体现,内容主要还是以计算为主,只是说明了具体怎么去实现。

即便只是说明函数轨迹修正的方法,也写了二十多页的内容,足以见得其中的复杂性。

王浩还是做了一些数学上的注解,然后就打算联系刘荣兴,后来想想干脆登陆了内网,给刘荣兴发了一条留言,让他派人过来取。

刘荣兴收到消息感觉莫名其妙,因为上次王浩已经通过内网把资料传了过来。

他把资料又传给了137所那边,事情自然就结束了。

现在王浩专门派人取资料是什么意思?

他干脆就联系了137所,直接让郑国锋派人去取,不管是什么内容,反正最终还是要交给137所,就没有必要在他这里过一遍手。

郑国峰收到消息以后,也就马上派人过来了,同时也向上级传递了消息。

很快。

王浩的办公室就迎来四位客人。

这四位客人很特殊,有两个是穿着便衣的,有两个穿着军装的,甚至腰间鼓鼓囊囊,明显是带枪的。

“你们是一起来的吗?”王浩有点奇怪的问道。

有个穿军装的称呼是杜队长,直接说道,“王教授,我们是来拿资料的,这两位是上级派来保护您的。”

“保护我?”

“对。上级认为您的安全非常重要。他叫裴擒虎,他叫商亚丁,都是非常优秀的保卫人员。”

裴擒虎和商亚丁站的笔直。

王浩倒是有些意外,他知道自己早晚有被保护的一天,但没想到来的这么快。

不过仔细想想也是正常的,像是一些院士都有安保名额的,国家给配安保人员,也就是院士待遇了。

另外,他已经是最顶尖的数学家,还做过一些很重要的数学研究,包括NS方向的研究,可以给战斗机设计提供理论支持。

现在完成的研究就更加重大了,可以说指引了导弹突防性能提升的研发方向。

上级自然就会重视自己的安全问题。

“好吧。”

王浩把资料交给了赵队长,随后赵队长和另外一个军装的人就离开了,剩下的就是裴擒虎和商亚丁。

“你们是便衣安保吗?”王浩稍微有点好奇,“还是说站在门口那种……”他对于这方面缺乏了解。

裴擒虎道,“我们的职责是二十四小时保护您的安全,但一般不会影响您的生活。”

王浩还是有点不明白,他觉得自己要适应一段时间。

现在上级给的待遇增加了,提前享受了院士享受的安保待遇,感觉肩膀上的担子也加重了。

“再也不是曾经的小讲师了……”

他感慨的想着。

……

137所。

郑国峰和刘荣兴的想法类似,都觉得事情已经结束了,不明白为什么王浩还要特别提交一份资料上来,甚至还觉得内网不够安全,还需要专门派人过去取资料。

他实在有些搞不懂。

137所派去的人很快回来了,赵队长亲手把资料交给了郑国锋,他的工作就完成了。

资料就是一个U盘。

郑国峰把U盘连接了电脑,打开就看到里面的一份文件,总计有二十几页,写的全部是数学方法。

上面有一些简单的数学注释,他扫了几眼就明白过来。

“这个是……”

“导弹路线修正计算的升级版?”郑国锋看着上面的内容,不由惊讶的张大了嘴。

他一下子就被吸引了。

过去的半个月时间里,他们已经把前一份资料弄明白了,所里还进行了详细的论证,已经找到了研发方向。

数学,就是底层基础。

有了导弹轨迹修正的数学基础,就能够有此进行研究,并在技术上进行实现。

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

所里针对技术实现问题进行了论证,认为最少也需要两年时间,才能够真正去实验相关技术。

数学逻辑转化为代码倒是不难,即便再复杂几个月时间也能完成,但有了理论也需要技术设备支持。

比如,改变导弹轨迹的方式就需要添加新的动力系统。

再比如,还要进行设备的升级,以便让计算变得更加精准,也就是把导弹的电子设备全部更换。

这些配套的研发都需要时间。

当然最重要的是,他们找到了研发方向,从去年到现在,他们都在讨论这个问题,也一直都没有结论。

现在有了主研发方向,顺着进行研究就可以了。

本来已经确定的事情,在看到这份资料以后,郑国锋觉得还是要仔细论证一下,既然已经拿到了‘升级版本’,就肯定要往更高端的版本进行研究。

眼前的资料实在太惊人了。

虽然里面没有详细的数学基础支持,但方法具体准确还是不准确,可以用代入法进行分析,只要带入几个数值、函数,做一系列计算得出结论,再和原来的函数轨迹进行对比就可以了。

“以王浩的数学水平来说,他拿出的数学成果,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所以这份资料很可能是正确的,也就是能够实现随机的路径向固定路径进行变轨调整。”

“导弹随意的改变轨迹,都可以再通过计算进行轨迹修正。”

“这样导弹的路线就会很不确定,但最终都可以击中目标……”

上一篇:鼻炎Beta生活手册 下一篇:5G时代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