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457)

作者:不吃小南瓜 阅读记录

高振明也意识到似乎不应该找钟明初庆祝,就干脆安慰道,“没关系,钟教授,以后还有机会。”

钟明初也知道自己是有机会的,他只是感到有些后悔,其实最初他是想要放弃的,后来被其他人劝说,觉得今年也有机会才参与进来。

结果还是不尽人意的,最后被刷下来了。

王浩也感到很高兴。

即便是早就有心理准备,但成功当选了院士,感觉还是不一样的。

从现在开始,其他人就可以称上一声‘王院士’了。

现在就有很多人过来恭喜王浩,“王浩,恭喜啊,以后你可就是王院士了!”

“还不到二十八岁的年轻院士啊!”

“了不得、了不得!”

“恭喜呀恭喜,虽然早就知道你能当选,但还是很了不起。”

“王浩能评上太正常了,当时你们是不知道,学部评审的时候,几个院士都听的尴尬了,又是ns方程,又是哥德巴赫猜想,完成这种级别的成果,还不能评上院士,到时候,学部就没有脸了。”

“也对,王浩怎么也能评上院士!”

一群人围着王浩不断赞叹。

王浩则是笑着应对,寒暄了好半天才和高振明一起,去学部委员会递交材料。

这是最后一步了。

之后学部委员会会把材料提交给主席团进行评审,通过以后就正式成为了院士。

等完成了最后一步以后,王浩才和高振明一起走了出来,他们相互客套了一下,随后分开就去酒店休息了。

虽然只是参加个学部的会议,但一天下来还是很累人的,王浩的心情倒是很不错,院士头衔是很多学者的终身追求,而他已经拿到了院士头衔。

这是一辈子的荣誉,是来自国家的肯定。

……

很快。

数学物理学部就宣布了院士增选的终选结果,有七名候选人成功当选学部院士。

其中物理院士五人,数学院士两人。

在公布的当选院士名单中,王浩的名字被放在了第一位,消息真正传出去,也引起了一阵的舆论热议——

“数学物理学部院士增选工作结束,王浩成功当选了院士!”

“国内最年轻的院士出炉,年仅二十七岁!”

“曾易萍院士:王浩以全票当选新晋院士!”

“新晋院士介绍,王浩个人占据半个版面……”

消息传到了西海大学,很多人也为之高兴不已。

王浩是西海大学的超重量级人物,担任了院士以后,也让西海大学的理学院有了院士坐镇。

国内的院士,是学术带头人,地位自然是不一样的。

学校方面进行了大肆的宣传,学校里的人也私下讨论不止,自然也少不了梅森数实验室。

罗大勇、张志强以及朱萍等人,也一起讨论了起来。

“这就当选了院士?王浩还不到二十八岁吧?”

“他已经是一级教授,还当选了院士,去年还拿了菲尔兹……人生巅峰了!”

朱萍忽然开口道,“我一直在想工作问题,感觉我做研究,是肯定没什么前途了。”

其他人一起用力点头。

朱萍看着咬牙切齿的,她自己说说倒是没什么,被其他人‘肯定’就很郁闷了。

她还是压下了郁闷,继续道,“我去写一本书怎么样?书名就叫做《我的院士同事》。”

“这名字不好。”

张志强给了否定答案,“现在很多的小说,名字必须要吸引人,院士同事,有什么吸引人的?不如这样,就叫《我和我的学霸男神》……”

朱萍木然的看向张志强,“这种不是恋爱文吗?我可是准备写实的,你觉得适合吗?”

罗大勇也面无表情的看过去,眼神却看起来非常危险。

“哈哈~~”

张志强尴尬的笑笑,赶紧转移话题道,“其实也挺遗憾的。”

“怎么?”

“真的,挺遗憾。”张志强很认真的说道,“你们想啊,我们才三十多、不到四十的年纪,我和大勇已经是教授了。”他说完赶紧补充一句,“朱萍,你以后也肯定能升教授。”

罗大勇扯了扯嘴角。

朱萍完全装作没看见,嘴角也不由得勾了起来,她知道自己想升教授,估计最少也要十年起步,但被人说‘以后能当教授’,心情也肯定不会差。

张志强继续道,“总之,我们的人生才刚刚起飞啊,未来还有很多追求,而王浩,看看他,菲尔兹、一级教授、院士,人生圆满了,还有什么追求?”

“悲哀啊……”

张志强的话听起来似乎还很有哲理。

罗大勇似乎也认可的点头,忽然开口道,“要不这样,你把你家的房子免费转让给我?”

张志强满脸不解,“你想的真挺好。”

“你不是说,做人要有追求吗?你把房子送给了我,追求就更多了,事业、金钱,你不就变得更幸福了吗?”罗大勇很认真的说道。

张志强用力扯扯嘴角,道,“你不如说,让我把老婆也送给你?到时候,我还能追求爱情?”

“……那也……咳咳。”

罗大勇坚决摇头道,“那不要,我已经有老婆了。”他扫了一眼朱萍,马上道,“一个就够了。”

于此同时。

王浩正在参加科技处举办的超导磁悬浮列车项目论证会议。

超导磁悬浮项目列车项目,是已经讨论了好几年的大项目,廖光远院士一直到处游说,希望能把项目敲定下来。

之前项目通过的几率并不大,科技处审批都直接卡主了,而审批也只是刚刚开始,审批后才会正式进入论证研究。

现在不同了。

超导材料实验组研究出了超过临界温度超过120K的超导材料,和超导有关的项目申请,审核都相对宽松了很多。

科技处就通过了项目申请,项目进入到论证研究阶段。

虽然项目进入了新的阶段,但并不代表项目一定会进行,还要进行非常详细的论证,也就是研究具体怎么实施、投入多少的资金、什么时候开始正式修建,等等。

不管怎么说,项目通过了科技处的审核也都是好消息。

廖光远自然是满脸笑容。

这次的超导磁悬浮列车项目的论证会议是由廖光远主持,还有好多的官员、企业代表以及超导应用研究有关的学者参与。

王浩也是参与的学者之一,也是其中最受关注的。

当王浩进入到会场后,就收到了数不完的恭喜声,他才刚刚当选了数学物理学部院士,恭喜自然是源源不断的。

一声声的‘王院士’,也让王浩感觉心情很不错。

当正式进入到会议中,针对超导磁悬浮列车项目本身来说,王浩就没有发表任何意见了,他只是因为从事超导相关的研究,就过来参加一下应用领域的项目论证会议。

超导磁悬浮技术,听起来非常的高大上,实际上,核心原理也是很简单的,就是利用超导高电流的特性,来制造出超强的磁场。

在超强的磁场作用下,列车就会悬浮在轨道上方,没有直接的摩擦力,自然速度就会非常快。

如果制造出封闭轨道,抽光轨道内的空气,让列车全程真空运行,没有了空气的阻力,速度自然会更进一步,最快时速甚至可以超过两千公里。

当然,后者还处在理论状态,实施的可能性非常小。

即便只是超导磁悬浮技术,也能让列车的速度提升到超过六百到八百公里每小时。

在整个会议的过程中谈的主要内容,就是建造超导磁悬浮列车的技术,后续还谈到了建造线路的好处,包括积攒超导运用的经验、对国内交通的补充以及向国际展示高端技术,等等。

前来的学者关心的是技术,王浩关心的也是技术。

在旁听了大部分技术内容以后,王浩发现超导磁悬浮的技术,可以说没什么难度可言。

上一篇:鼻炎Beta生活手册 下一篇:5G时代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