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498)

作者:不吃小南瓜 阅读记录

单独反重力研究组肯定无法制造出飞行装置。

事实上,之前航空集团已经派出了专门的技术团队,来反重力组考察相关的技术,并论证合作的可能性。

他们的最终目的,就是研发出反重力技术的飞行装置。

王浩对此也是非常感兴趣的,他回到了西海大学以后,就马上去了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

过去的一年时间里,反重力相关的研究也有了突破,他们使用新型的材料,制造出96%超高强度的横向力场。

当王浩来到研究中心的时候,里面正进行着技术论证会议,议题就是‘反重力飞行技术’,直白来说,就是怎么实现,利用反重力技术达到让装置飞行的目的。

王浩从后门进入,就听到航空集团的技术代表柯晋南,正做着相关的报告,说着最关键的技术缺失,“动力!”

“我们不可能在飞行器上进行高功率的发电,但是高功率的电力怎么供应?”

“我们最新的论证,可以试着采用一种混动技术,可以用低功率的发电,配合航空发动机,来制造出一种新型的飞行装置,反重力技术可以减重……”

后面的内容,王浩连听都不想听了。

混动?

如果是使用航空发动机来制造飞行器,根本就没有必要再进行混动。

现在航空发动机支持制造的飞机已经相当先进了。

即便是加入反重力技术,又能怎么样?依然是依靠飞行器飞行的空气流动,来让航空发动机起到作用。

如果要制造反重力飞行器,自然是以反重力技术为主导,来实现全新的飞行方式。

‘混动’,简直是可笑啊!

但是,动力问题怎么解决?现在的电池技术,支持制造个无人机还能实现,制造大型可载人飞行器……

不可能的!

“电池,才是最好的解决方法,但超高功率的电池,也只有超导电磁技术的电池,才能支持。”

“但是,潘东那个团队,SMES储电做了两年都没完成,更别提,把大型装置缩小制造成电池了……”

王浩思考着摇了摇头。

这时,电话忽然震动起来。

他朝着其他人招呼一下,就出门接了个电话,是上级部门人员打来的,说是SMES储电研究团队,派出专门的小组,想咨询他一个技术研究的问题?

“SMES研究组的?来的小组组长叫梁静叶?”

“好……没什么问题,来就来吧。”王浩想了想还是答应下来,对方有个研究问题,他听一下确实也没什么损失。

更重要的是,他觉得反重力飞行装置的动力问题,还是要通过研制超高效能的电池来解决。

所以,对于SMES储电技术,他也是非常感兴趣的!

第二百八十六章 失超保护?王浩:真巧,我们要研制SMES电池!

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大型会议室。

台下坐着何毅、向乾生、刘云利,以及航天集团技术代表柯晋南等人。

王浩坐在了主位上,说了起来,“这一次航天集团的决议,大家应该提前有消息了。”

柯晋南、何毅都跟着点头。

航天集团的决议是个大消息,有内部渠道就肯定会知道,正因为如此,他们才会一心放在反重力飞行器的研究上。

王浩继续道,“我刚才听了你们的讨论。我相信在反重力技术以及飞行器整体设计上,我们是没有问题的。”

“关键就像是柯组长说的,是在于动力上……”

大家都听着点头。

如果能解决动力问题,可以提供高功率的电能,其他就都不是问题了。

王浩继续道,“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既然是碰到了动力问题,我们就想办法解决。”

柯晋南马上忍不住开口道,“王院士,动力可不是小问题,我们不可能在飞行器上……”

王浩一摆手,打断了他的话,说道,“柯组长,我已经想好了。”

他看向所有人,道,“我准备成立电磁能量组,以SMES技术为基础,集中全力研制高功率的超导电池。”

会议室的每个人都惊住了。

何毅、向乾生等人还好一些,他们对于王浩的决定向来百分百支持,甚至对王浩本人,都可以用崇拜来形容。

航空集团一方,也就是柯晋南小组的人,想法就完全不一样了。

SMES……电池?

SMES储电技术,也只有阿迈瑞肯的研究有团队,确定已经完成了实验研究,准备建造第一座超大型的储电装置。

国内的SMES储电技术,一直都在研究中,还没有披露相关的成果消息。

结果他们就准备‘跳过’大型储电装置的部分,直接进入到研制‘SMES电池’?

这怎么想都不靠谱啊!

等会议结束以后,柯晋南马上追着王浩问道,“王院士、王院士,SMES,可不是小问题,国内的研究组还没有成果,我们决定研制电池,是不是……”

“最少可以试试吧?”

王浩没有把话说死,解释道,“而且我们也不是没有基础。”

“有基础?”柯晋南顿时感到有些迷茫,他可没在西海大学见到SMES相关研究的团队。

“当然有基础。”王浩理所当然的说道,“国内不是有团队吗?我们参照他们的设计,再进行改进、升级、缩小……”

他思考着继续道,“人才也是个问题,这方面,我再想想,柯组长,你的小组还是负责飞行器设计,这方面一定要做好。”

“到时候,我们造好了电池,结果飞行器设计出了问题,就拖累进度了……”

柯晋南赶紧点头道,“那不会,飞行器设计方面,王院士,您就放心吧!”

“那就好。”

王浩说着就往外走,还特别提醒了一句,“不用考虑什么混动了,就是电池动力。”

“好、好……”

柯晋南答应着,有点无奈的摇了摇头,连SMES储电技术都没有,想要研究SMES电池?

怎么想都有些不靠谱。

何毅走过来笑道,“柯组长啊,要我说,你就是想太多了。”

“啊?”

“王院士决定研究SMES电池,咱们就支持就好了,又不是让你去研究,和我们的工作都不相干啊!”

“而且,经费有航空集团,对王院士来说,耗损几个亿,又有什么大不了?航空集团那边,每年十个亿的经费,不用不就浪费了?”

“额……也对。”

柯晋南仔细一想,还真就是这个道理。

哪怕闭着眼扔几个亿出去,连个水漂都没溅起来,航空集团都不会去怪王浩,也许还会再支持几个亿,他跟着操心什么?

……

王浩离开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又去了新建立的数学中心。

数学中心是西海大学为了发展理学院而建立的,理学院院长栾海平担任主任,处理一些相关的工作,王浩则是挂名副主任,只是偶尔过来看看,数学中心有什么有意思的研究。

数学中心的维持和发展,主要还是靠学校、北疆省以及国家的经费补贴,同时数学中心的经费,也会补贴给学校内数学类的项目。

王浩才刚走到门口,就碰到了正出来的周清源。

周清源见到王浩顿时一喜,马上拉着他去了一楼办公室,但具体有什么事情也不说。

王浩带着疑惑,就和周清源闲聊起来。

周清源是想找王浩说经费补贴的问题,他做的一项偏微分方程的研究,没有申请到国家补贴,只能靠学校和数学中心的资助。

学校确实给了资助,但也只有可怜的两万元。

数学中心这边要申请也不容易,需要每半年一次内部会议进行决策。

周清源就想找王浩问一下经费问题,他还想参加偏微分方程的学术会议,结果就连机票、酒店都报销不了。

他不好意思直接说,而是不断的顾左右而言他,还关心起了王浩的工作生活,“王浩啊,你也该成家了,马上要三十岁的人了,我在你这个年纪……”

上一篇:鼻炎Beta生活手册 下一篇:5G时代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