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651)

作者:不吃小南瓜 阅读记录

这时,王浩打断道,“后续,就不用了,传导上来说,你的基础定义是错误的,即便空间是有粒子构成,空间粒子跳转也必定受到速度限制。”

“……?”

海伦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直接被否定了,她想说什么最后还是没有说出来。

王浩没有理会海伦的心情,他低头认真看起了资料上的内容,发现是湮灭能量转化空间粒子的数学解析。

前面一部分解析是转化过程,后面一部分则是传递过程,只不过传递过程的描述,基础定义为‘空间粒子可以随意跳转,速度不受限制’。

这是错误的。

王浩很确定这一点,因为新的实验结果证明,湮灭能量的传导受到速度限制。

这就是强激光照射使得F射线释放距离增大的原因。

若是湮灭能量的传导不受速度限制,强激光照射就不可能影响到F射线的释放距离,既然已经有了确定的结论,后面的传导描述自然可以忽略。

但王浩还是感到非常满意,因为系统再次有了提示——

【任务四,灵感值+7。】

同样是7点增长!

王浩也朝着海伦竖起大拇指,赞叹道,“海伦,你和小丁做的很好。你们的工作对研究有很大帮助!”

海伦顿时轻呼了一口气,朝着王浩轻轻点了下头。

保罗菲尔-琼斯皱起了眉头,他开口问向王浩说道,“我们对于空间表现的理解不同,为什么都会‘做的很好’?”

他觉得自己还是要和海伦分个对错,他们的工作都被肯定,感觉就像是被老师欺骗的学生。

海伦则是问道,“王老师,你对于空间表现形式的理解是什么?你支持我的粒子论,还是保罗的短波论?”

其他人都变得真真起来。

海伦和保罗菲尔-琼斯的争议就在于看待空间表现形式的不同,是空间被看做粒子还是被看做波的争论。

这有点像是几百年前,光子是粒子还是波的争论。

王浩笑道,“粒子论也好,短波论也好,又或者是其他看待方式,对我来说,都是一样的。”

他认真说道,“我是站在实用角度出发,不管是什么样的看待方式,什么样的理论,只要能够对实验发现进行解释,就都可以拿来使用。”

“所以我认为,你们的工作都非常优秀,保罗,你的工作可以解释空间能量传导,这一点很重要。”

“海伦,你的后半部分研究,实际上,和实验结论不符,但前半部分,湮灭吸收的解释很清晰,数学构架做的很好。”

他做了点评以后,继续道,“我们的研究是基于实验结论出发,但内容依旧在理论物理范畴内。”

“理论物理,无论是弦理论,又或者宇宙论、大爆炸论,都是对于现有物理发现的解释,只要无法证明是错的,那么就可以暂时认定是正确的。”

“你们对于空间表现形式的看法不同。但是,从理论物理的角度出发,你们都是正确的。”

其他人顿时明白过来。

海伦和保罗菲尔-琼斯对于空间表现形式的看法不同,但他们的研究都没有问题,即便是去投稿也能在顶尖物理期刊发表。

理论物理,本来就是个包容的领域,是存在于诸多假设前提下的研究。

他们要对于实验结论进行理论解释,因为实验结论是有限的,依靠少量的实验结论想要完全挖掘深层物理的奥秘,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还是基于现有的物理以及想象,来构架底层的奥秘。

所以海伦和保罗菲尔-琼斯都是正确的。

王浩确实也是这么想的,就连系统任务的灵感值也有提升,说明海伦和保罗菲尔-琼斯的研究确实没有问题。

他仔细一想也能理解。

现在的研究是基于个人对于空间表现形式的看法,听起来只是凭空想象,但针对理论物理来说,只要能以数学的方式解析结论,就已经完全足够了。

那不一定是真实准确的,就像是一些物理研究。

比如,光子构架。

光子构架是质量点加二点五维拓扑结构组合,其中二点五维拓扑结构被描述为‘质数点排列’,是由一个个数字组成的。

那么光子的‘尾部结构’,真的是由一个个数字组成吗?

当然是不可能的。

数学,就只是理论物理的表达形式而已,同样的,理论物理也可以理解为是物理现象的表达形式,只要能够对物理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就可以认为是走在正确的方向上。

接下来,会议进入到正式内容。

颜静拿出了报告,简单说起了最新的实验发现,“我们通过一系列实验手段,得出一个结论,强湮灭力场湮灭能量的传导会被速度制约。”

“虽然无法进行具体验证,但传导速度最低是光速,最高则受到强湮灭力场的强度限制。”

这个结论说出来,顿时让所有人瞪大了眼睛。

每个人都很惊讶。

海伦当即问道,“颜教授,你们是怎么得到这个结论的?”

黄震干脆惊的连续三问,“实验已经检测出空间能量传导了?是怎么检测的?空间能检测到吗?”

颜静扭头看向了王浩。

她说的只是简单的结论,具体实验过程肯定不能说的,也根本无法进行回答。

王浩说道,“这是我根据实验发现做出的推论,具体的实验内容,暂时不能公开。”

“但是,这个结论没有任何问题。你们把它当成是研究基础,能量湮灭后的空间传导,会被速度限制。”

其他人互相看了看,都不知道该做出什么反应了。

这时候,海伦才明白为什么刚才王浩直接否定了后半部分研究,因为他们的研究基础是,空间粒子跳转不受速度限制,和实验结论是不符的。

王浩不止说了速度制约的结论,还谈到了速度,“和湮灭力场强度有关。”

其他人顿时都明白了。

湮灭力场强度影响粒子最高速度,常规最高速度就是光速,而在反重力场内,光速会受到弱化作用,强湮灭力场自然就会让速度有所上升。

……

研究会议时间持续了两个半小时,每一个人都在积极的发言,不只是说明了自己的工作,还在后续的讨论中说明想法。

这也让研究有了很大进展,最直接的反应就是系统任务的灵感值提升。

【任务四】

【研究项目名称:基于激光照射强湮灭场实验研究湮灭物理学(难度:S)。】

【灵感值:49。】

“将近一半儿了。”

王浩感到高兴的同时,心里也有些感慨,研究小组里有一群天才,感觉确实是不一样的。

这些天才自发就能够做很多的工作,只要给他们明确的方向,有成果几乎是必然的。

当然,他的贡献才是最大的,因为他引导了研究的正确方向。

他们所做的研究,可以命名为《湮灭理论——宇宙膨胀论》。

宇宙膨胀论,简单来解释就是,湮灭能量可以让空间扩张,并不断传导分散整个宇宙空间,从而导致了宇宙膨胀的发生。

研究就是以湮灭理论为基础,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了宇宙膨胀的原因,而不是把宇宙膨胀归在‘大爆炸’的延续上。

“但我们并不是完全否定大爆炸理论,也许膨胀本身就可以理解为大爆炸的过程。”

“大爆炸也许并非发生在一瞬间,发生在一个奇点的时刻,而是一直在发生。”

“此外,我们还可以联系宇宙膨胀加速的现象……”

最后一点就是拓展了。

理论物理中的大爆炸理论并不完善,比如大爆炸理论很难解释,为什么宇宙膨胀一直在加速,常规做一下爆炸的想象,肯定是在爆炸一瞬间速度最快、反应最强烈,后续则会越来越慢。

可是,天文物理的研究表明,宇宙很可能在加速膨胀。

上一篇:鼻炎Beta生活手册 下一篇:5G时代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