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876)

作者:不吃小南瓜 阅读记录

沈会明用力抿嘴,很无奈的摇头道,“没有特别大的进展,只有一些实验数据,我们正计划着进行一系列的实验研究。”

“一系列?”

“对。”

沈会明把王浩让到了电脑旁,打开了一个文件说道,“看看,这些都是我们计划的实验。”

“过去几个月,我们讨论过很多的方案,但都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所以我们准备进行覆盖性的实验研究。”

“这一系列的实验,预估需要三到四年完成,只要完成这些实验,我们就能找到方向……”

“巴拉巴拉。”

王浩听的目瞪口呆,他惊讶问道,“所以说你们想用几年时间来找一个正确方向?”

“对啊?”

沈会明有些无奈的说道,“上一次,王院士你说要激发能量,从粒子内制造,的好几种方法我们都试过了,效果都不太好。”

“有一种方法倒是能够制造各频段的一阶波,但根本就无法进行重复性的制造,每一次都要损耗很多材料,成本太高了,不具备任何的实用价值。”

王浩思考着点点头,“我看看。”

他操作着电脑查看起了实验计划,看到有些实验的标题,也不由得扯了扯嘴角,带着怪异看了沈会明一眼。

那些实验都需要消耗很高经费,而且准备过程非常的复杂,需要用到很多一阶元素材料,甚至是未来元素材料。

只是看着实验的标题,就知道沈会明的心态似乎变化了。

这家伙……

完全不在乎经费啊!

不过想想也对,沈会明早已不比当初,他的研究受到了科技部门、军方等多个方向重视,就根本不担心经费问题。

很多部门都认为,要不计代价的支持沈会明的研究,只要能够完成研究,别说花费几十个亿,百亿、几百亿经费也是值得了。

毕竟,那可是一阶雷达技术。

只要掌握了一阶雷达技术,国内所拥有的雷达技术,就能够一跃超过国际水平达到世界第一。

在学术领域来说,掌握一阶雷达技术可以用于制造大型雷达基站,来观测宇宙传到地球的一阶波,以此来对宇宙更加了解,也能在湮灭理论基础上,去完善天文学的相关内容。

等等。

总之,一阶雷达技术太重要了。

王浩思考着轻轻摇头,他可不管沈会明心态的变化,就直接在一些实验名称上标记了红色的下划线。

“这是……”

沈会明满是不解。

王浩道,“我个人认为,这些实验都是没有必要的,也不会有任何的结果,当然你也可以试着做一下。”

沈会明盯着几个实验标题,还是很不解,“为什么这些实验不会有结果呢?”

作为一个电磁波专家,沈会明对待实验研究是非常认真的,他想明白原理,而不是朦朦胧胧的听结果。

当然,王浩说了,他就信了。

不管是一阶波,还是相关技术的研发,他都是得到王浩的支持和指点才完成的。

王浩抿抿嘴没有说话。

沈会明皱着眉头又问了一句,“王院士,你划得这些实验我不太明白,为什么呢?”

“嗯~~”

王浩用力按了下脑门,扭过头叹气道,“好吧,我就给你解释一下。”

“我有个学生叫海伦,你应该知道吧。”

“当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沈会明马上点头。

王浩道,“海伦、保罗以及我的另一个学生,丁志强,一起做了一阶光子的理论研究,他们的研究认为,光子的升阶是带质量粒子在强湮灭力场作用下内部质量点组成维持存在的定向演化。”

“??”

沈会明半张着嘴,感觉脑子都麻木了。

王浩继续道,“我就简单解释一下,能量是物质制造出来的,光子是带质量粒子制造出来的,而光子升阶和本身无关,有关系的是升阶粒子的内部变化。”

“粒子受到强湮灭力场作用下发生升阶,而内部也会产生变化,比如,原来是三个质量点一组的边缘结构,而现在变成四个或五个质量点。”

“这种情况下,受到激发时释放出的就是四个或五个质量点……”

“多质量点的心核构造,决定了激发出的是升阶光子,而同时,常态湮灭力场环境下,升阶光子又会发生降阶现象……”

“巴拉巴拉~~~”

王浩连续说了一大堆。

沈会明听的只剩下点头了,他仿佛是一点点跟上听懂了,实际上,大脑早就已一片空白。

什么跟什么啊!

带质量粒子内部构造?

还有这种研究?

现在沈会明的大脑里,剩下的就只有一个想法,“我为什么要寻根问底呢?如果不相信王院士,或者有什么其他怀疑,做几个实验试试不就行了?”

“什么理论之类的重要吗?”

“不重要,一点儿都不重要,实验就是实验,原理……无所谓了……”

王浩解释完以后,问了一句,“你有哪里不明白吗?我可以再给你更精细的讲一下。”

“……没有、没有。”

沈会明赶忙摆手道,“我全都明白了,王院士你不需要再讲了,你就帮我们看看实验计划,多划掉一些实验,那么需要的时间就少了。”

“嗯。”

王浩沉默着继续工作的。

等把实验计划修改了一番以后,他站起来抻了抻胳膊,才道,“你们的研究进展太慢了。”

“这样吧。”

“我给你们打个申请,制造一台三倍湮灭力场的装置,到时候,让实验组那边设计出来,你们可以用湮灭力场装置进行实验。”

“在三倍湮灭力场的环境下,应该很容易制造出一阶电磁波,只是出了场力区域后会怎么样,也不一定。”

“如果不是真正制造出来,大概率还是会消散吧?”

“反正,要试试。”

沈会明听罢顿时兴奋起来,“那真是太好了,王院士,我一直想在强湮灭力场下进行实验,这样就能对一阶波更了解。”

“到时候,肯定能够得到更多的结果。”

“研究也会进展的更快。”

……

与此同时。

核聚变工程基地中心装置的F射线发生实验,受到了来自全世界的重点关注,也成为了国际舆论焦点。

核聚变工程项目组公开进行实验,并划定了所谓的‘太空实验禁区’,但效果似乎是截然相反的,不止没有让同轨道的卫星望而却步,反倒是吸引了更多可操控的卫星进入。

阿迈瑞肯和O洲方面,甚至为此临时发射了总计四台卫星,卫星全部进入了‘太空实验禁区’,专门用于观察F射线释放的情况。

他们并不担心。

太空实验禁区是个圆锥范围,到一千公里高度范围也只是十公里左右直径的圆。

五百公里高空,也就是五公里左右直径的圆。

卫星轨道处在五百公里的高度,理论上被击中的概率,大概在10万分之1的数量级上。

这个概率确实不高。

此外,还有商业卫星专门进入了太空实验区域,并把卫星摄像机拍摄的图形进行电视直播,还找了学者作为主持人,并宣称‘所有人能够通过卫星摄像观看f射线’。

同时还有一些有意思的事情。

比如,某个带信仰的波斯国家,流传了一个小道消息说,F射线是真主用来惩罚人类的死亡射线。

如果能看到死亡射线,也就代表能逃避意外死亡,安安稳稳过完一生。

所以‘死亡射线’直播有多少人观看就可以想象了,所属电视台收视数字都可以‘爆炸’来形容。

当天天气晴朗,明亮的月光照耀在中心装置上。

向乾生正在距离五百米的指挥中心,其中有一个屏幕播放的正是直播电视内容,他不由得用力扯扯嘴角,说道,“他们用来观测的卫星,最低的轨道高度也在七百公里吧?这个高度怎么可能看到f射线……”

上一篇:鼻炎Beta生活手册 下一篇:5G时代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