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903)

作者:不吃小南瓜 阅读记录

等爆炸发生以后,实验就结束了。

所有人都被转移到了260公里外的克什多斯旗,克什多斯旗市中心有个大型酒店被租赁下来,酒店的设施设备齐全,方便科学家们从事研究工作的同时,生活环境也会好上很多。

去往酒店的几个小时车程还是令人疲惫的,科学家们的激动都少了很多,大部分人到了酒店第一时间就是休息。

沙漠中的工作是很难熬的。

现在换成了环境舒心的酒店,能去冲个热水澡,吃上一顿美味的餐食,再美美的睡上一觉也是享受了。

等到了晚上的时候,好多人又聚集到了大厅或者会议室,讨论起了爆炸的问题,“现在数据还没有出来,但我们的实验肯定是成功了。”

“我希望会发生爆炸,只可惜了那几台高精度设备,都是非常尖端的设备,但只用来收集到瞬间的数据。”

“如果能最终分析出结论,就物超所值。”

“难道真的是粒子爆炸吗?中子爆炸?我在实验前仔细检查过,能接触强湮灭力场的就只有核辐射产生的放射线,带质量的最多就是中子。”

“分析研究也不一定有结果,这可不是粒子对撞实验,没有那么多详细的检测,相比来说,检测可以说很粗糙。”

“这会不会成为一个物理界的未解之谜?”

“虽然王浩教授认为是中子爆炸,但怎么证明呢?除非能找到其他类似的爆炸……”

“那根本是不可能的。”

王浩和其他人一样,到了酒店也先睡了一觉,随后就去餐厅吃了顿饭,见到了大厅里的尤尼尔-诺沃提尼。

他们没说几句话,杰尔-洛克耶也过来了。

三个人就坐在了一起,一边喝着服务员端来的咖啡,一边谈着实验相关的问题。

杰尔-洛克耶是实验爆炸事故的调查组负责人,但他并不是政-客,反倒是一名非常优秀的科学家,他在费米实验室工作,是非常知名的电磁专家,对于磁场、粒子加速领域很有研究。

杰尔-洛克耶率先谈到的话题,就和磁场有关,“两次爆炸都是磁场设备先失灵,然后爆炸就发生了,王浩教授,你觉得爆炸会不会和磁场失效有关?”

“不一定。”

王浩思考着摇头道,“磁场设备失效主要是因为热源逸出,电路被烧灼所导致的。”

“可能是存在一个界限值。”

“热源逸出达到一个程度,就会发生爆炸现象,两者不一定存在直接关系,也可能只是巧合。”

尤尼尔-诺沃提尼则问道,“王浩教授,我一直不明白,你怎么确定是中子爆炸呢?”

王浩道,“这是分析得出的结论,爆炸是不会凭空产生的,强湮灭力场毕竟只是力场,力场不会发生爆炸。”

他思考了一下,继续道,“我们已经有实验证明,湮灭力场没有达到一定强度,不会影响到物质和能量。”

“比如,光波。”

“我们做了相关的实验研究,发现低强度的强湮灭力场不会降低普通光波的能量强度。”

他又补充一句,“我之所以说没有达到一定强度,是因为达到了强度,光波就会被湮灭。”

“这个实验成功,马上就要发布了。”

那是徐华的研究。

在论文通过上级保密审查就可以发表了,她已经投稿给了《湮灭物理与理论》,会在下一期发布出来。

尤尼尔-诺沃提尼顿时惊讶道,“普通光波通过强湮灭力场,不会影响强度?多少倍率湮灭力场?”

“2.5倍率左右。”

“……这么低的倍率?”

尤尼尔-诺沃提尼弄了好半天,忽然感觉心里非常的郁闷,他们也可以做类似的实验。

可是,完全没有想到!

“我们一直都认为,即便是低倍率的湮灭力场,也可以让光波能量减弱,不过要做实验也很不容易,需要对于湮灭力场的强度进行控制。”

虽然实验确实很简单,但是控制湮灭力场强度却很难困难。

他们需要不断去进行实验研究,才能制造出相应倍率的强湮灭力场,可有这个精力为什么不论证制造更强的湮灭力场呢?

杰尔-洛克耶则根本不在意,他并没有参与湮灭力场的研究。

……

这个晚上还是非常清闲的,每个人都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就像是给放了一天假一样。

有的人一直都待在健身房。

有的去了娱乐厅。

有的干脆去了餐厅,点了几瓶酒喝了个痛快。

第二天上午的时候,项目组就开始忙了起来,好多的数据已经传送过来,一些小组已经可以开始工作了。

王浩依旧非常的清闲,他甚至有时间去游泳馆转了一圈,还和尤尼尔-诺沃提尼去打了几盘台球。

他们都是属于清闲的人。

王浩是技术总顾问,负责把握实验以及研究方向,并不需要参与繁杂的数据分析工作。

尤尼尔-诺沃提尼等人是临时委员会成员,同样不需要参与数据分析工作,他们的主要工作是对各个小组的报告进行评审。

何毅、杰尔-洛克耶、库博也是如此。

王浩还是第一次担任大项目的评审,他的感觉就是非常的清闲,根本没有什么事情可做,只需要等待各个小组完成工作就可以了。

很快,时间过了三天。

第一个完成分析工作的小组出现了,是来自国际湮灭理论组织的技术组,小组成员是由来自挪威、瑞典以及德国的五名科学家组成。

他们的工作是针对一台高精设备进行图像分析。

这台高清设备收集信息依靠的是三个贴在磁场设备内部的靶面,当有能量逸出强湮灭力场薄层的时候,其携带的粒子就会击中靶面并留下痕迹。

这个小组就负责分析痕迹,来确定粒子的性质以及占比。

小组组长是贝莱特-金-杜里舍夫,他手里拿着二十几页的文件,在会议室的台上做着报告。

杜里舍夫从数据分析的方法说起,大致的讲解了工作过程,随后谈起了一些重要的步骤以及数据。

最后对结论进行了说明。

虽然流程说起来很简单,实际上报告进行了一个多小时,有些关键过程牵扯到复杂的分析,还需要运用到复杂的数学手段,内容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繁杂的。

一般来说,类似的报告只是听一个过程,其中繁杂的数据是根本记不住的,评审就是判定大方向没有问题,报告也就能通过了。

等杜里舍夫完成了报告以后,其他评审都没有说什么,他们觉得报告已经很严谨了。

王浩则是开口问道,“杜里舍夫先生,我发现你们在分析过程中,有几处运用了近似手段,这也会导致结果出现偏差。”

“你觉得,在光子占比数值上,你们的结果是偏高还是偏低?”

贝莱特-金-杜里舍夫听的愣了一下,他有些不确定的道,“可能会偏高?”

“偏低!”

王浩很确定的说道,“你可以翻开报告,在第17页的位置,有个汇总计算的步骤取近似值偏低。”

“这直接关系到最后光子占比的计算。”

“你们的方法没有问题,但取值出现了问题,或许你可以现场再重新计算一下……”

贝莱特-金-杜里舍夫马上翻到了第17页,找到了王浩所说那一处去近似值的位置,随后就动手进行了计算。

其他旁听的人,包括负责评审的尤尼尔-诺沃提尼、杰尔-洛克耶,都忍不住拿笔进行了计算。

十分钟后,杜里舍夫率先完成计算,有些惊讶的说道,“确实偏低了,偏差超过了误差允许范围!”

其他人计算的相对慢一些,但也得到了同样的结果。

会议室顿时一片哗然。

“还真是偏低了?王浩教授找的也太准了吧,只是听个报告就能看出这个问题?”

上一篇:鼻炎Beta生活手册 下一篇:5G时代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