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954)

作者:不吃小南瓜 阅读记录

王浩和徐华讨论了一下,同意他们派出一个三人小组,去湮灭力场实验组工作。

他们到那里可以做很多实验。

于此同时,湮灭粒子实验也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他们连续不断的进行实验,可以说中途没有任何的停歇。

每个参与研究的人都是动力十足,也让实验组展现出了非常高的工作效率。

其他的实验组,一个小型的研究都可以进行几年时间,持续很久准备一项实验,能有一点点的小发现,都已经算得上成功了。

湮灭粒子实验则是一周进行两次实验,每一次实验都提供了大量的数据,后续还快速完成了分析,期间还有各种各样的小发现。

王浩的项目向来如此。

他个人的工作效率非常高,带队做研究花费的时间很少,先期的研究都没有多长时间,参与的人员也都很有压力,他们后续只是做重复性的实验,中途变化一下数值,实验后做数据记录。

这样的研究再拖后就没有办法交代了。

压力,就是动力。

工作效率高带来的好处就是,实验数据不断的快速积累,让湮灭粒子现象有了更多的数据支持,为后续的技术研究、应用,提供了非常有力的基础。

在返回西海的路上,王浩又听到了一个好消息,湮灭力场实验组的磁化发电技术项目研究有了突破。

然后他决定改变行程,“先不回去了,去湮灭力场实验组。”

“去实验组?”

“为什么?”

研究组几个人都有些疑惑。

王浩简单解释了一下。

保罗菲尔-琼斯顿时表示不感兴趣,“只是一个发电技术,即便和湮灭力场有关,类似的发现太多了。”

他补充一句,“我只关心光压发动机。”

“保罗,你可以先回去,我还是要去看看。”王浩不在意的说了一句,随后看向丁志强道,“小丁,你跟我一起去吧,其他人都先回去吧。”

丁志强顿时苦了脸。

他本来想着连续工作了很久,还跟着王浩到处奔波,准备回西华大学‘修养’一段时间。

结果到半路又要‘出差’了。

王浩对丁志强解释道,“你也跟我一起去看看。这个全新的发电方式非常重要,我们研究湮灭粒子技术,肯定要把制造的纯净光能转化为电能。”

“普通光电转化,比如,太阳能电池技术,转化效率很高,但上限太低,无法承受几百、几千摄氏度高温。”

“蒸汽发电转化效率也不低,但发电过程太复杂。”

“如果是制造空天母舰,内部还有预留大量的空间给蒸汽发电使用,这样的空天母舰和笨重的航空母舰有什么区别?只是能飞起来而已,完全失去了高效和灵活性。”

他说完,丁志强象征性的点头,表示自己听到并理解了。

保罗菲尔-琼斯则是用力举起手,很认真的说道,“我也要去!这种研究怎么能少的了我保罗菲尔-琼斯副舰长!”

几个人顿时笑出了声。

……

在科研部门的支持下,湮灭力场实验组成立了‘光能磁化发电技术’研究组,参与人包括发现光能磁化电势差现象的王善庆,实验中里的电力小组,还有上级派过来的十几个电磁专家、电力专家。

‘光能磁化发电技术’研究组,研究的是一种全新的发电技术,实验需求也是非常高的,他们需要两台不同强度的强湮灭力场设备。

当金属导体的一侧磁化强度高,另一侧磁化强度低,再加上强光照射的条件下,导体两侧就会形成电势差,进行外在的连接就会产生电流。

等王浩来到了实验基地后,王善庆就介绍起了研究进展,“我们发现每一种材料都可以产生这种电势差,导体材料的电势差更强、更明显。”

“另外,制造出的电流强度,则和材料的性质有关,相关条件包括吸光、吸热性能、磁化反应强度以及导电性能。”

“我们实验了十几种材料,发现磁化反应强度高的金属,光能转化效率更高,但是铁和铜不行,我们分析原因认为,可能是铁、铜的升阶倍率低,其产生的临界‘特异现象’,会影响到光能转化。”

“三天前,我们实验了一种新型的材料,钛银合金。”

“这种材料的光能转化效率很高,实验中的转化率大概在15%到20%之间,不过实验中,影响转化率的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温度,导体的温度上涨会导致电阻率上涨,我们必须把温度控制在两百摄氏度以下,才能有较高的转化率,否则就会大大降低……”

研究组用钛银合金进行实验,是找到一定规律后论证的结果。

钛元素的磁化反应强度高、升阶转变需求的力场强度倍率高,吸热性能也很好,而银元素的导电性能高。

两种元素组成的合金,自然就有不错的光转电效果。

王浩听完了全部内容,先是肯定了他们的研究,随意也提了个小建议,“你们可以扩大材料接触光能的横截面积,并在外层利用冷却剂进行持续的降温处理,再去实验看看效果。”

“按照现在的数据,设计一套完善的装置,光电转化效率也许能超过百分之二十五,甚至是百分之三十以上。”

“这种发电方式再配合蒸汽发电,就能大大提升光能的转化效率。当然……也没什么……”

王浩说着摇了摇头。

在拥有了湮灭粒子技术以后,他们考虑发电问题优先级高的是‘发电方式简单’、‘发电上限高’,而不是‘发电效率高’了。

因为可以制造大量的光能,‘发电上限高’就显得非常重要。

比如,可以在几千摄氏度高温下实现发电,或者是小范围高强度光能下,依旧可以实现光电转化。

等等。

这些才最重要。

如果湮灭粒子技术只用于常规的发现,研究组发现的钛银合金就足够了,但用于空天母舰的电力转化依旧有些不现实。

问题在于,钛银合金材料需要放置在湮灭粒子场力内部,那么材料的温度就不可能持续维持两百摄氏度以下。

如果是大量的制造光能,温度很轻松超过一千摄氏度。

这种发电技术就瞬间失去了意义。

王浩了解了一下研究进展后,和其他人讨论了一下,制定了接下来的实验目标,“争取能找到一种,可以在一千摄氏度实验光电转化的材料。”

“效率不需要太高,哪怕转化率只有5个点都可以接受,我们需要的是温度适应能力强、光电转化上限高。”

随后,他们就离开了实验基地。

在返回西海的路上,保罗菲尔-琼斯耸拉着脑袋,明显是非常郁闷,他对王浩道,“这种技术听起来确实很厉害,但也只是增加一种发电手段而已。”

“已经有了核聚变,用湮灭粒子技术发电……太浪费了。”

其他人也有同感。

现阶段来说,湮灭粒子技术可以称作是‘未来科技’,感觉像是超越现有科技几百年的技术。

如果围绕湮灭粒子技术建造一个大型发电站,就有种拿着核武器来捕鱼的感觉,听起来甚至有些可笑。

王浩则是笑道,“即便是研究出来,并且技术完善了,短时间也不可能用来建造发电站,现阶段只是作为一种高端技术储备,主方向还是以此研究更高端的技术。”

保罗菲尔-琼斯摇头道,“总之,这个技术暂时用不到。”

王浩道,“暂时用不到,但如果技术再有突破呢?比如,能实现一千摄氏度以上高温环境的发电,那样就有意义了。”

“也对……”

一群人讨论了几句,话题又转到了空天母舰上。

保罗菲尔-琼斯和海伦谈起了空天母舰的命名问题,陈蒙檬表示了对王浩的支持,认为应该叫做‘王浩号’。

上一篇:鼻炎Beta生活手册 下一篇:5G时代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