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秀(32)

作者:珞珈 阅读记录

“晓菁啊,你来得正好!唉,气死我了!有人看到这臭小子今天又和那帮混混在一起!”何全指着何多的手都在发抖。

“我没有……”何多底气不足地说。

何全一脚就踹倒了何多:“你个逼养的又撒谎!我揍死你!你看看人家晓菁,你再看看你!你是不是就盼着气死我,好一个人拿拆迁费啊?!”

何多歪倒在王晓菁脚下。王晓菁绕开他,把几张票子放在何全面前说:“何叔,那人一定是看错了。我今天看到何多和小美腻在一起呢,您不信去问问小美。”

何全愣了愣,何多也愣住了。

王晓菁下楼去擦三轮车,何多也跟了出来。

“哎美女,你不要以为我会感谢你哦。”

“那你跟着我干嘛?”

“我就是看看。干嘛?不能看啊?这是我家地盘!”

“何多,没有白给的便宜。我替你遮着,是要回报的。”

“哟!吊还知道和我讨价还价?你说说,我听听。”

“我人在上海,我妈照顾不上,我怕那帮家伙会欺负她。”

“行了行了,就是这个吊意思啊?我知道咯!我帮你和他们说说,保证不伤你妈!”

“就是这个意思!谢了。”

“不过我还有一个条件。”

“你说。”

“你啊能不要怂恿小美去上海?待在这里多好!吊马上一拆迁,我们都要成百万富翁了。她老瞎跑什么啊?”

“我不会怂恿她的。不过她要瞎跑,谁都拦不住。怎么?你怕了?”

“胡扯!我怕过什么?!”

“就是嘛。她要去上海,你也来就是咯。这破地方有什么好呆的?你在上海不一样等拆迁?”王晓菁胡乱抹了抹何多乱草一样的头发就走了。

然而麻烦很少单独找上门,麻烦从来都是成群结队来的。王晓菁刚花了一天多的时间摆平家里的事,就收到了一堆朱莉的催促邮件和电话。她不敢当着周红梅的面回复。在回上海的大巴,她回了电话才得知原来客户要求下周就看模型,而罗锐恒周一就要看初稿。

王晓菁心急火燎得想撞墙。此时已是周日下午了,她到哪去变出一个模型来呢?齐佳这个项目,看来一点都不“万事齐佳”啊!

[1].PS,指photoshop,是著名的平面设计和图像处理软件。

第6章 等价交换

赛玲娜坐在教室最后一排,在认真地记着笔记。教室里坐满了学生,昏昏欲睡,一位老教授在讲解公共卫生制度的各国比较。她刚脱离大学没几个月,现在看上去仍像这个群体中的一员。

三个小时过去了,这节周末的选修课终于结束了,学生们都迫不及待地挤出了教室。赛玲娜磨磨蹭蹭地收拾东西,等人走得差不多了才走到讲台上。

“王教授,我能请教您一点问题吗?”赛玲娜抱紧了笔记本和书,问,“您刚刚提到中国的医疗体制改革,您觉得互联网医药这块将来在基本医疗保险的报销范畴中,能占多大比例呢?”

“这跟我讲的课有关系吗?”王教授推了推眼镜,仔细打量着赛玲娜问,“我怎么没见过你?你是复旦的学生吗?”

赛玲娜脸一红,终于装不下去了,说:“抱歉冒昧打扰您了,我是罗申公司的分析师,之前给您发过邮件。”

其实赛玲娜发了三次邮件还打了两次电话,都被这个王教授回绝了。可是他是卫健委专家、是医改的重要专家组成员。齐佳项目需要了解互联网医疗未来的政策方向,赛玲娜和吴瑞刚承担了政策研究这块,王教授是必须要访谈到的专家。

“我不是说了不回答外界提问的吗?”王教授开始收拾包了。

赛玲娜恳求了半天,说连他的著作都看过了。王教授不屑一顾,说:“你们这些咨询公司的,哎,我最清楚不过了。当年请你们做的医改政策研究,最后根本不能落地,都是瞎忽悠。你说你读过我的书?那好,那你说说我在《中国医改热点问题研究》里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您是医改市场派,提倡先必须要让医疗服务业市场化,破除行政管制……这才是医改的根本。”

王教授摆了摆手,拿起包就要走。

“王教授!您等等!我特地找复旦的同学要了您的课表。我今天在这听了三个小时的课了,如果您不愿意接受访谈,那我下周还来上课,直到您愿意为止!”

“小姐,我很佩服你的毅力。你要是闲得很的话,你随便。”

王教授半只脚都踏出了教室门。赛玲娜还是不愿放弃,追上去说:“您刚刚说我们做过的政策不能落地,但是这一次的项目是必须要落地的,因为我们的客户是国内最大的民营制药厂。如果医保改革能报销互联网医药的购买,对他们是利好,对老百姓来说也更便捷了。我知道您是一直很维护民营药企的市场地位的,您也不希望看到他们在互联网时代被淘汰对吧?”

王教授终于站住了,转过身来说:“你们这些做咨询的,这张嘴啊,能把黑的都说成白的咯。”他顿了一下说,“我只有五分钟时间。”

午后的阳光透过车窗洒了进来,带着温暖的光晕薄薄地盖在王晓菁的手背上。她在疯狂地敲击着键盘。

她很快估算了一下时间,现在是下午两点。按照罗锐恒的习惯,工作要在end of day(一天结束)之前给他。他对时间有一套自己的定义,所谓一天结束不是指大多数人正常下班的下午六点,也不是指晚上12点,而是第二天早上7点。别以为他是仁慈地宽限了时间,当他说end of day时,他预期的是你会通宵。

明早七点前要把模型发到他的邮箱,也就是说满打满算王晓菁还有十七个小时。从搭建基本框架、到填入进假设数据、再到计算调试,每个部分她有将近六个小时去做,看上去应该还是够的。想清楚了时间规划安排,她心里踏实了一点。当她望向车窗外飞驰而过的景象,回上海的路也显得没那么长了。

可当王晓菁真正开始上手做时,却发现和设想的完全不一样。她大大低估了搭建excel模型的难度。

首先,她对Excel的快捷键还没达到烂熟于心的程度,很多公式也不知道,要现查现学。当五点多大巴到达上海、她最后一个从大巴上下来时,整个模型的框架也不过才搭起了10%而已。按现在这样的进度,她是铁定完不成的。昨天被那帮小混混围攻她都没有慌,现在一个模型做不出来,倒反而有点慌了。她不知道使自己进度如此之慢的症结在哪。大周末的,也不好意思去问同事。况且光是要向别人解释这个模型的背景,就要浪费不少时间。

她回到群租房里。她还没吃午饭,进到厨房,洗碗池里堆着脏兮兮的碗筷。灶台的锅里剩着别人的饭,都馊了。打开冰箱也没找到什么吃的,只有半瓶可乐。

王晓菁喝光半瓶已经没气的可乐,勉强抵饱。她在床上盘腿坐下,打开电脑。一旁是几个室友在斗地主,大笑大闹着。她就在嘈杂的环境里紧盯着屏幕,手上一直没歇着,噼里啪啦地敲着键盘。眼看满屏的英文字母和数字堆积得越来越多了,心里才踏实了下来。

王晓菁起身绕开打牌的室友们,在厨房里一边吹着口哨一边泡上了一杯茶。等她回来时,却发现室友们围着她的电脑在指指点点。

“晓菁,都怪大鹏玩你的电脑……”服务员小艾敲了一下大鹏的脑门。

“晓……菁……,我、我就是没……没见过……键盘还可以拆……拆的电脑。”手机装配工大鹏是个结巴。

王晓菁马上坐到电脑前,发现果然是遇到了上班族喜闻乐见的倒霉事——电脑死机了。她折腾了半天才打开了电脑,可刚刚做的模型只能恢复到五个小时以前的进度。

王晓菁黑着脸看着这几个室友,啪地合上电脑。她迅速收拾了电脑包,临出门时恶狠狠地说:“我回来时要看你们把屋子收拾好。厕所里的纸都堆了多高了?你们是要养蟑螂吗?”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