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投资,你养活半个娱乐圈?(172)

作者:诸葛黯 阅读记录

哪怕起步慢了,也比原地踏步强。

好饭不怕晚,起码徐嘉要把种子给播撒下去,这才有结果的希望。

……

第二天。

徐嘉独自一人回了京城。

杨蜜留在了魔都,她要抓紧配合《吐槽大会》录制第一期。

顺便把魔都当地的通告给消化掉。

刚坐到办公室,就见一桀骜不驯的男子敲门走了进来。

他还寻思着不记得公司有这号人物呢,男子就主动开口了。

“徐总,我是辛爽,这是我对《余罪》一点小小的看法,希望您能指正。”辛爽将一个笔记本递了过来,本子里密密麻麻都是他倾注的心血。

在他看来,徐嘉让他熟悉《余罪》,并给出拍摄意想法,明显是一次考验。

徐嘉微怔,接过笔记本。

他没想到对方这么快就交上来了。

随手翻了几页,全是手写的拍摄计划和想法,还挺认真的。

对《余罪》这个项目,徐嘉并不怎么重视,他真正重视的反而是辛爽这个人。

只有创作力,对于一个公司来说才是宝贵的财富。

而导演,显然就是创作力的核心人物。

“我知道你,不用紧张,让你做导演是我钦定的,而且你这个本子也证明了我的选择没错。”

徐嘉笑了笑,安抚了辛爽一句,说道:“你先说说为什么男一号会选用张艺山,我看网上呼声最高的是郑凯。”

前世的《余罪》或许请不来郑凯,但今世有嘉行坐镇,只要递出橄榄枝,前者估计屁颠屁颠就来了。

但辛爽还是选中了前世扮演余罪的演员张艺山,不禁让徐嘉产生了好奇。

“两个演员,我都有看过他们的表演片段,首先,郑凯在《跑男》上的形象,对角色本身是很大的冲击,因为余罪本身是有原著粉丝基础,也是一个固定的形象,双方容易产生冲突。”

“其次,郑凯的形象更多是花花公子,而不是痞,张艺山那股京城孩子的皮和贫,气质上相符合,且年轻一辈里,他演技算是有爆发力的了。”

“最重要的是,后者比前者落魄,我认为一个人在渴望成功的时候,才能投入最大的精力在角色,从而爆发出最大的潜力,而且作为网剧,我也觉得有必要在成本上加以控制。”

辛爽给出了自己的理由,可见他并不是没有准备,而是认真研究过,才做出来的选择。

徐嘉听完这一串发言后,心里只有一个想法。

自己捡到宝了!

一个会在意项目成本的导演,不一定是一个好导演,但一定是更容易成功的那一个。

娱乐圈就是个名利场,一个没有背景的导演,想从底层爬上来,就要学会怎么让作品盈利。

导演这个行业是很残酷的,一个片子亏钱,基本就没有下次执导的机会了。

只有不断取得成功,才能得到投资人的青睐和重视。

控制成本自然就成了重中之重。

不过这个日后连续两部作品,成为网剧爆款的家伙,显然导演功力还没有进化完全,本子上的想法依旧有些青涩。

徐嘉想了想,说道:“这样,我再请一个导演来,你们两个一起执导如何?”

等于是给辛爽配备了一个保姆,能够把控大局,帮助这家伙成长。

毕竟潜力股终究还是要先把潜力给兑现出来,才能达到徐嘉印象中的巅峰状态。

第216章 那我们算什么?

“您说了算。”辛爽忙道。

他能有这次执导机会,就已经倍感荣幸了。

毕竟在他原本的规划里,自己起码还得有两三年的时间,才有可能正式执掌导筒。

“这样吧,就请张睿导演来,他也就比你大四岁,你们应该有共同语言。”徐嘉拍板定下。

张睿便是前世《余罪》的导演,去年《刑警队长》就是他的作品,获得了第31届华夏电视剧飞天奖现实题材优秀电视剧大奖。

单论功力上,至少比现在的辛爽要更加成熟。

徐嘉请他来,除了给项目上个保险,其实也是想着能让对方带带辛爽。

后者天赋自然不必多说,就是需要时间去成长。

徐嘉能做的就是,尽自己所能,加速辛爽的成长。

“我会跟张睿导演配合好拍摄工作的。”辛爽说道。

“倒也不用过分谦让,你是我看好的人,算是嘉行的御林军,肯定是以自己人为主,选角工作你先负责着,尽量以公司艺人为主。”徐嘉笑道。

再牛逼的人,只要不是他的人,那都白搭,这个项目就是用来给辛爽的练手之作。

请张睿来,也是保驾护航。

若不是以辛爽为主,岂不是本末倒置了?

辛爽脸上满是士为知己者死的感动。

有时候这些搞文艺的,对于钱权可能没那么敏感,对于他人的尊重和荣誉,反而更加看重。

“好好干,这部剧做完,明年再给你肩上加点担子。”徐嘉鼓励道。

“是!”

辛爽乐滋滋地离开办公室。

徐嘉看着后者轻快的背影,咂了咂嘴。

明明是要替老板多干活,给老板多赚钱,还能这么有积极性。

这种单纯的员工,请给自己再来几打!

叮铃铃!

徐嘉正感慨着,手机响了起来。

看到是王磊打来的,嘴角不由轻挑,接起电话:“喂,王总,到地方了?”

“我已经抵达伯班克了,你该去完成之前对我的承诺。”王磊说道。

直至现在,他都觉着徐嘉是不是藏着什么猫腻和祸心。

可《花木兰》这个项目前景的诱惑,终究令他不顾一切来到伯班克。

“好说,不过在这之前,你是不是也该派人提前准备好《降魔篇》的版权转让协议?”

尽管徐嘉不怕王磊毁约,但也为免横生枝节,还是早签早完事。

“我的人马上到,只要你完成约定,我自然不会食言。”

王磊加重语气,“不过你最好尽快,因为我这趟出来,是瞒着其他公司的耳目,但料想不会隐瞒太久了。”

等到了那时候,甭管华艺威望如何,大家只会各凭本事,花落谁家可就说不准了。

毕竟国内那帮家伙,虽说成事不足,但败事从来都是绰绰有余。

“好,等着就是。”

徐嘉挂断电话,犹豫了一下,选择先给洛伦佐打过去。

“嗨,亲爱的徐,你终于想起了大洋彼岸的朋友了么?”

“我打算与罗伯特摊牌了,接下来会退出《花木兰》这个项目,推荐另一个公司接手,等到他们公布这个消息后,我们再公布。”

徐嘉对于洛伦佐的热情早有预料,后者现在等于是跟他一根绳上的蚂蚱。

甚至于洛伦佐未来还要靠他发展公司,难免会表现热切。

“这个没问题,得知《美人鱼》正式突破四十亿后,董事会同意以你和嘉行为主导,不过我个人建议你最好安抚住罗伯特的情绪,不要让他察觉出来,你是在利用他,不然以迪十尼的影响力,嘉行承受不起。”洛伦佐建议道。

别看华纳如今和嘉行成为了合作方,但是前者绝不可能为了一个项目,去为了嘉行得罪迪十尼。

相反,作为六大成员,他们互相之间才有着攻守同盟。

当然,该下手时,也绝不会手软就对了。

“嗯,我心里有数,乔·德特杜巴和杰森·斯坦森这两个人联系得如何,建组最好在京城,包括取景地,也以华夏场景为主,而且我会安排一支特效队伍。”徐嘉说道。

他当然知道洛伦佐作不了这个主,只是要后者帮忙传达给华纳。

无论有没有分歧,后面如何争论。

有洛伦佐这个制片人夹在中间,双方至少有一个缓冲地带,不至于撕破脸皮。

“按你说的话,这个项目除了我们占比一定投资份额外,等同于彻头彻尾的华夏电影,管理层很难会接受。”洛伦佐如实道。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