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投资,你养活半个娱乐圈?(293)

作者:诸葛黯 阅读记录

“徐,徐总?”

“老板好!”

“有点乱,大家工作态度有些散漫了,主要也是我带头作用没做好,您要怪就怪我吧。”

李木戈连忙起身,把责任给揽到了自己身上。

甭管怎么说,这个姿态做出来,顿时就让在场的人对他投向了感动的目光。

“不用,我们是做娱乐产品的,也算是一门艺术,放松些是应该的,你们如果不放松的话,怎么能让观众放松下来。”

徐嘉笑了笑,面对散落的草稿纸,以及随处可见的纸团,丝毫不介意,“我来就是看下你们的工作进展,有什么难题需要我帮忙的,倒不是催进度,你们也不用紧张。”

众人先是松了口气,紧接着就面露喜色。

早就听闻自家项目的女主角热芭与徐总关系非同一般,看来果然如此。

不然怎么能有功夫专门来他们这个小剧组指导一二。

要知道今天的《唐探2》首映礼,徐总也只是露了个面,说句话就走了。

“选角这方面,徐总您指定的男女主角已经很合适了,其他角色也好说,就是置景方面,我这里斗胆想提两句。”李木戈犹豫着开口道。

他知道自己此时最好的应对方法,就是拍着胸脯表示没有任何问题。

但在看到剧本后,作为他进入嘉行第一部指导的剧,他还是想做到尽善尽美。

“没关系,尽管说,在嘉行从来没有什么斗胆不斗胆的,只要是工作范围内的问题,都可以畅所欲言,真理从来只会越辩越明。”徐嘉安抚道。

不知不觉间,他的地位足以让大部分人站在面前,自然而然就变得紧张。

“咱们这部剧是有一定的环保理念,我认为单纯的特效很难体现出地球美丽的景色,最好还是实景拍摄,将真实的自然风貌与剧中场景结合,我认为会有更大的冲击力。”李木戈说完就闭上了嘴,等待着徐嘉的宣判。

这其实等于是向公司张口要求追加预算,尤其是实景拍摄,最是烧钱。

整个剧组跋山涉水就是个大难题了,更不要说上百号人的吃喝拉撒。

他们就是个网剧,要求这么高,会不会惹得徐总不快?

谁料徐嘉听到李木戈的请求后,淡然地笑道:“我当是什么难题呢,你说得确实有道理,实景拍摄画面感更好,不过你能不能将两者给结合好呢?”

面对徐嘉审视的目光和问话,众人都递给李木戈眼神,示意后者别蹬鼻子上脸了。

李木戈却是咬咬牙:“我想试试,如果不成功的话,所有的责任我一个人承担。”

“哈哈,有这个勇气就足够了,尽管拍,千万不要觉得网剧就低人一等,任何一部剧集在制作完成前,都没有高下之分,你们的努力才会让它们产生差距。”

徐嘉欣赏地看着李木戈,看来青年导演培训计划还得继续进行下去,这才多长时间,就挖掘出来两个人才了,“预算不用担心,我对你们就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尽自己所能,去拍好这部剧,不但是让我满意,也是让你们以及观众满意。”

第367章 天生适合吃这碗饭

制作预算这方面,徐嘉从不吝啬。

前提是合理的诉求,拿着钱瞎勾八挥霍的,在他这肯定行不通。

但《司藤》这笔钱是应该也必须花的。

这部剧的特点除了大女主外,就是二百多套旗袍与美轮美奂的实景拍摄。

但凡少了一样,都会抹杀掉一半的效果。

之所以放在网剧,并不是徐嘉不看好这部剧,而是这部剧的背景只适合网络播放平台。

第一,太过架空的背景,放在卫视上很容易过不了审。

第二,《司藤》的受众群体基本都是年轻女性,与网剧平台重叠。

种种原因加在一起,才让他把这个本子放入网剧制作当中。

可绝对不是试手之作。

开什么玩笑,这部剧他可是打算给热芭晋级一线用的。

有了徐嘉的保证,李木戈才算放下了心,拍着胸脯表示一定会拍出风格,拍出水平来。

秉承着一视同仁的想法。

徐嘉在慰问过《司藤》剧组后,又爬了一层楼,去看望正午阳光的筹备室。

这上了一层楼,明显就感觉出两个剧组的差别了。

一边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到了这边就变得豁然开朗,空间开阔起来。

毕竟正午阳光是占据了一层楼,而《司藤》剧组只是一个会议室。

真不是曾佳那边区别对待,是《人民的名义》级别确实高。

本子由东山台递上去,连山影都给惊动了,本来是要被打回来,可是在最高剑察院和金盾影视中心看了后,还是决定采纳。

换句话说,这剧算是官央挂上号了。

“哎呦,吴老师,您这西装一换,整个人气场都变了,感觉像是父母官站在面前了。”胡戈开玩笑道。

说是开玩笑,但言语间的赞赏并不是假的。

饰演李达康书记的吴刚表面看着没什么官威,跟人物契合度低,可换完服装,脸一板,那简直压迫感十足。

“你也不错,行政夹克一穿,看起来可比我们这些老骨头精神多了,就是这气质还有些阴郁,得调整调整。”吴刚指点道。

谁让老胡刚拍完《南方车站的聚会》这种阴暗氛围的电影,整个人亡命徒的气质还沾染了些许。

这就是演技还稚嫩,毕竟电影和电视剧二者有很大不同。

前者由于时间限制,每一帧每一个画面都要具备信息量,所以很考验演员的演技。

有时候必须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得把导演想表达的意思传递给观众。

电视剧就不同,动不动四五十集的剧情,那叫一个拖沓。

尤其是进入资本时代后,发现水剧情能拿到的钱更多,那叫一个水漫金山啊。

硬是给逼出来加速功能,就那有的剧还一点没有营养。

胡戈一直挤不进去电影圈的原因,除了糖人没有资源外,就是拍电视剧拍得太多,以至于形成了套路。

这一点在杨蜜、孙莉等人身上都能体现出来。

包括一些电视剧演员,再去演电影的时候,就会让观众觉得套路化。

因为你的表演习惯已经在臭长臭长的电视剧里,被观众所熟悉了。

少了那份角色的神秘感,自然也就少了一份期待感。

电影质量不可避免地会下滑。

这就是为何大部分电影演员,如非必要,很不情愿再去拍电视剧的缘故。

几人正逗着闷子,就看到徐嘉一行人走进来。

“徐总,什么风把您给吹来了?”

制片侯洪亮言语间免不了带上几分怨气。

这家伙可倒好,给东山台提了两个建议,一个《忘不了餐厅》,一个《人民的名义》,谁料都当了甩手掌柜。

活全摞在自己身上了。

“呵呵,当然是胜利的春风,听说你们就快开拔去金陵拍摄了,我这不是来鼓舞一下大家。”

徐嘉丝毫没有心虚的意思,这段时间他确实没有闲下来过,“再说了,我这不是对你们绝对的信任,有正午阳光办事,我能不放心么?”

瞧这话多漂亮,直接给侯洪亮的怨言给堵死了回去。

后者只好幽怨地递给徐嘉一个怨妇般的眼神,才开口道:“大概后天就要出发金陵,拍一个半月后转场回京城拍摄,现代戏就这点好,景好找。”

如果不是为了精益求精,且自家剧组的确财大气粗。

对他们来说,只在京城拍也可以了,绝大部分都能用录影棚来解决。

“演员档期协调得怎么样?”徐嘉问了一个关键问题。

毕竟参与这部剧的演员里,有许多有名有姓的老戏骨,别看他们人气不如小鲜肉不高,但戏约从来没断过。

而且上街了,拿着他们的照片指给路人看。

就算不知道叫什么,但百分之八十至少也会眼熟。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