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档06(1028)

作者:独钓长江雪 阅读记录

说起自家报名的板凳桥数量,王健喜稍微说了下那两位富二代朋友。

十桥算是他们村里允许报名的最大数量,王宅村里报这个数的也就两家人,其余的大多数是两桥或者六桥。

即便如此,村里今年的龙灯板凳桥数,也是达到了历史最高的128桥,到时候龙灯翻身的难度大增。

或许有人说,龙灯越长越壮观,但是对于板凳龙灯而言,越长翻一个身的难度越大,只有长短合适的百来桥,才有观赏性最佳的效果。

同样的,这样的板凳龙灯,从晚上六点开始接灯开始到凌晨之后结束,对于参与者的体力消耗很大。

每家每户都会准备每桥两人的替换,若是人员富裕点,还会有三四个人轮换。

因此,往年每桥龙灯都会有500元的补贴,抬龙头的两组各8人每人1000,相较于付出的体力而言,根本不算高。

今年每桥的补贴依旧是500元,不过王永仁他爹每桥补贴了500元,总补贴达到了1000元,龙头1500元每人,这也是其余各家各户踊跃报名的原因之一。

“既然是他们自己主动,那就不要管太多。”

听到那步家两兄弟也来凑热闹,王永仁倒是没有在意。

虽说步家在康永也算得上有数的富豪,但是放眼婺州乃至江省,只算得上个普通小土豪罢了。

“行。”

见堂哥这么说,王健喜心里有了底。

简单聊了几句,他就下去一楼忙碌,准备接龙灯。

“爸爸,这个龙灯有多长啊?”

站在小板凳上的六六,好奇地问了一句。

“现在差不多三十桥,一桥大概一米五,也就五十米左右。最后,全部接好之后,龙灯应该有两百米长。”

估算了一下广场上已经接好的龙灯,王永仁回答起来。

“两百米,哇。”

旁边的云朵儿,不懂装懂地感慨道,原本想说话的六六撇了撇嘴,没有说话。

从三十来桥的长度,一直到百来桥,接龙灯的时间就耗费了一个多小时。

等到整条龙灯齐聚,已经是晚上七点半。

“哦。”

“哦哦。”

随着一阵呼喊声,龙灯迎来了第一次完整的翻身。

先是板凳龙身一圈圈将龙头围绕其中,接着龙尾开始朝反方向快速跑去,之后龙身将龙尾一圈圈地围绕其中,龙头到了最外围。

如此,算得上一个完整的龙灯翻身。

其中展示的过程,极具美感,充满了一种力量的聚合与对撞。

这也是王宅村迎龙灯在康永老人中,口口相传,极富盛名的原因。

在场的观众中,除了大部分来亲朋好友家吃饭的人,还有不少是慕名而来,不乏在康永上班的外来务工人员。

期间,龙头上的上百盏灯笼,偶尔会有几个灯笼着起来,旁边跟着跑的人员会以最快速度用长扫帚拍灭,以免引燃了其余的灯笼。

因为动作幅度较大,偶尔有人发生争吵,也都是被众人劝解,大过年的还是和气生财为好。

这也是近几年来,王宅村的村民收入普遍提升较大,大家伙也算心宽体胖,没有那么大的火气。

一直到晚上九点,迎龙灯的表演过程算是进入尾声。

有些累的龙头想要逃出广场,开始下一轮的龙灯祈福环节,却是被龙尾拉了回来,继续翻了个身。

翻身完毕的龙头,再次往广场外跑去,龙尾又把它扯了回来。

“喝,哈。”

来回三次,最后龙头一鼓作气,直接迎到了某户人家门口,烟花齐放,算是正式开始了下一轮的祈福活动。

接下去,迎龙灯的人员算是轻松多了,只需要按照事先的安排,前往预定的村民家门口进行龙头祈福活动即可。

一般情况下,预定好的村民都会准备10个红包,金额从几百到几千不等。

即将轮到的下一户,则会提前放一下鞭炮,提醒抬龙头的人员。

“爸爸,龙头什么时候到我们家啊。”

牵着爸爸手往家里走得六六,开口问了句。

“咱们家比较后面,估计要到十二点了。”

抱着云朵儿的王永仁,轻声回答一句。

前后看了几个小时,云朵儿已经有些累了,趴在她爸爸肩膀上睡着了。

“哦。”

听到这个时间,六六点了点头,算是记了下来。

回到自家别墅后,苏学姐和老妈把两个孩子洗完澡哄睡,王永仁继续坐在自家书房里看书高。

至于那些过年的农村娱乐活动,和他们家没有什么关系。

“咚咚。”

“进来。”

敲门声响起,王永仁看到换了身宽松黑色蕾丝睡衣的苏学姐,嘴角忍不住一翘。

“看这么久了,休息一下。”

抱着学弟的脖子,坐在对方怀里的苏秋漪柔声说道。

“外面烟花挺美,咱们去窗边看看。”

看着那若隐若现的蕾丝设计,王永仁搂住细腰处的光滑丝质布料,笑着提了个建议。

“好啊。”

美目中含着笑意,苏秋漪答应了下来。

这欣赏风景,一看就是大半个小时。

洗漱一番的王永仁,依旧换上日常休闲服,等候晚间的龙头祈福。

“爸爸,爷爷让我来喊你。”

不知过了多久,听到敲门声的王永仁,见到本该熟睡的儿子穿着新衣服站在门口,忍不住笑着问道:“怎么,你等下也要放烟花?”

“嗯。”

补了个觉的六六,精神十足。

“走。”

拉着儿子的手走下楼,王永仁就见到老爹已经把十个烟花摆放整齐。

他们家也算是迎龙灯比较晚的,迎龙灯人员都已经很累了,没必要放那么多烟花,意思一下就好。

晚上十一点四十五,龙灯过来,大烟花和小鞭炮齐鸣。

苏学姐抱着睡醒的云朵儿站在门内看热闹,旁边的王永仁带着儿子负责点烟花,老妈张娴拿着一盏小灯笼,老爸王有梁则是拿着十个大红包,一一放到龙灯的嘴巴里。

这些祈福的钱财,在支付掉各项开支后,会汇总到村里的老年协会,用来支付村里老年人的相关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帮全村老年人支付医疗保险费。

“龙尾摆一下。”

不用首富老王家主人提醒,龙灯掉了个头,数百米后的龙尾不辞辛劳地拐进了家门。

龙尾的那些人员,更是喊得起劲:“加薪,加薪。”

“好,好。”

早有准备的王有梁,从老婆手里接过六个小红包,又是加了1666的红包。

“祝王老板发财。”

收下加薪红包后,龙灯才朝着下一户而去。

忙忘了一阵,王永仁和苏学姐都是有些累了,两个中途充电的小家伙却是活跃起来。

没有让老爹老妈代劳,王永仁陪着两个小家伙,到了家庭影院,打开一个动画电影看着。

一直到凌晨两点,两个小家伙才打着哈欠,心满意足地去被窝睡觉。

过了正月十三,王永仁的生活一下子忙了起来。

其余参股的公司和项目,可以不去管,但是控股的几家企业却不能落下。

除了已经确定的明日科技18亿美元投资落定,仁和工贸、开心网络、TVB、淑女街、Sheling网、Herln网还有AHL视频,都需要王永仁巡视一番。

尤其是几家布局全球的企业,王永仁在私人飞机上的时间,比到分部视察的时间还要久。

没办法,产业太多了,王永仁这个甩手掌柜在平时不管事,但一个季度一次巡视的时间,还是要抽出来的。

不然,公司成了别人的怎么办。

正月底,王永仁回到了忠诚于他的AHL首尔分部,算是回国前的最后一站。

第842章 格局

“老板,下午好。”

刚好是下雨天,王永仁从私人飞机上下来,走进贵宾通道,就见到AHL视频分部的负责人带着一堆工作人员弯腰问好。

上一篇:有德 下一篇:我被骗到缅北的那些年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