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天(207)

作者:大风不是木偶 阅读记录

绍吴回过神来:“我毕业之后还没回去过呢,”然后冲他笑了,“正好今天回去逛逛。”但是确实,涌上心头的情绪很复杂。

杨书逸没再说什么。上了轻轨,两人并肩而坐,午饭吃得太饱,绍吴很快就困了。杨书逸说:“靠着我睡会吧。”

四周都是人,绍吴说:“没事,我这么坐着也能睡。”

可是当他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还是靠在了杨书逸的肩头。

大学城已经临近终点站了,车厢里空荡荡的,只有斜对角坐了一对小情侣,手牵着手卿卿我我。轻轨的门打开,小情侣和他们一起下车,绍吴看见女生挎着的帆布包上,印着“重庆师范大学”六个字。

大学城,他没想到毕业后再一次回到这个地方,是和杨书逸一起。

绍吴问杨书逸:“你之前来过吗?就是,参加比赛之前。”

杨书逸低声说:“来过。”

“什么时候?”

“……本科的时候。”

哦,原来他们读本科的时候,杨书逸是来过重大的。只是没有告诉他。

“有一场城市规划的讲座,在重大开的,”杨书逸说,“老师叫我们去听。”

绍吴点点头,示意自己知道了。

这一次不用杨书逸带路,反倒是绍吴走在前面,轻车熟路地,走进重大的校园。

和记忆里的样子没什么变化,草木葱茏,在路上偶尔能遇见趿着拖鞋、拎着打包的饭菜的男生。那副有点邋遢的打扮也和绍吴念书时一样,重庆的夏天实在太热了,周末宅在宿舍时,四个人谁都懒得出去买饭,最后谁先撑不住了就是谁去,这一去就要买四份饭。

展览开在艺术学院的展厅里,此时已经下午两点半,几个脖子上挂着名牌的学生和他们一道走进去,大概是来帮忙的。绍吴和杨书逸跟在他们身后,听他们不停吐槽教自然地理的老师太龟毛,不仅每节课点名,还要安排好几次小组作业……听着这些,绍吴有种恍若隔世的感觉。

杨书逸走在他身畔,始终沉默不语。

直到他们距离展厅入口还有几步之遥的时候,杨书逸忽然拉住绍吴的手腕。那几个学生走进去了,只剩他们俩站在走廊里。

走廊尽头的窗户开着,窗外的绿叶重重叠叠,被阳光映成明亮的新绿色。

“绍吴,”杨书逸低声说,“里面的模型……也是生日礼物。”

“这个不是吗?”绍吴笑着晃晃自己的左手。

“这个是今年的生日礼物,”杨书逸顿了顿,“那个模型,是2008年的生日礼物。”

绍吴一下子说不出话了,笑容也定格在脸上。

半晌,他说:“2008年不是送过了吗。”

“但是墙倒了,”杨书逸闭了闭眼,“你没来得及拍照,对不对?我记得那天中午你没带相机,你说明天再来拍,然后……”

然后地震了。

绍吴说:“对,我没拍。”不仅没拍,甚至连第二眼都没能看到,2008年5月12号下午,当他来到那栋筒子楼前,眼前唯剩断瓦颓垣。两个工人正在清理废墟,他们不明白穿校服的少年为何流泪。

后来,绍吴曾问杨书逸,你知道那堵墙倒了吗?

杨书逸漠然地说,我不知道。

那一刻绍吴意识到,原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自己是这世界上唯一一个,唯一一个知道那面喷了涂鸦的旧墙已经倒塌的人。两个工人知道墙倒了,不知道墙上曾有涂鸦;杨书逸知道墙上有涂鸦,不知道墙已经倒了。孤独感像重庆的每夏必至的暴雨一样铺天盖地而来,他像被暴雨浸透的一片纸,软塌塌地,除了孤独便没有其他感觉。喜欢一个得不到的人,注定会孤独吧。

绍吴冲杨书逸眨眨眼,说:“那让我验收一下。”

两人走进展厅,入眼皆是沙盘模型,和售楼公司里的楼盘模型类似,每一个都由玻璃壳子罩住,明黄色灯光从顶部打下来,照得丝毫毕现。

杨书逸解释说:“组委会提供一个旧城区图纸,由我们来规划改造。”

绍吴深吸一口气,问他:“你的在哪?”

“这边。”

杨书逸带着绍吴,一直朝里走,最终在一扇窗前停下。和其他模型一样,杨书逸的模型也被玻璃罩住,绍吴低下头,手指轻轻按在玻璃上。

他看见永川二中的大门,不是后来新换的高大的浅黑色铁门,而是他们念书时的、不起眼的电子伸缩门。教学楼也不是现在的扎眼的橘红色,而是淡淡的灰,与记忆如出一辙。校门外,一条澄蓝的小河静静流淌,河边是步行街,商铺一家挨着一家,可可奶茶,蓝精灵文具,心晴鲜花,还有……还有一家店,白底黑字的招牌,毛笔字体,写着:凉糕凉虾冰粉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