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我随身携带物流园(617)

作者:蟹老板的蟹黄堡9 阅读记录

“坐在我右手边这位是包玉刚,主营业务地产和船运。”

“挨着郭得胜边上的这位是霍英东,主业是地产、建筑、航运和建材。”

“在包玉刚边上的这位是郑裕彤,主营业务地产、珠宝和酒店。”

“铜锣湾的湘江大厦,大街小巷都会出现的‘周六福’珠宝店,都是他的。”

“对了,九龙尖沙咀正在建设的‘新世界中心’也是他的。”

“坐在咱们面前的这位小友,就是大家经常念叨的江澈小友了。”

“至于小友所拥有的产业我就不和大家多赘述了,除了‘未来科技’,剩下我知道的和你们一样多。”

“咱们边吃边聊,省的这一桌子好菜都糟蹋了。”

对于受邀的这些前辈,江澈之前已经和邵逸夫通过气的。

像之前邵逸夫还想着把‘李大善人’和江澈的关系借这个机会缓和一二,毕竟都是在华人圈子里讨生活,大家互相扶持不挺好的么。

江澈,年纪轻轻才三十岁就闯下偌大的财富,而且从事的还是他们都不曾涉及的工业领域。

李某人,虽说年纪痴长几岁,论成就在湘江华人圈子里也能配得上一个大拇指。

有道是合则两利、斗则俱损,邵逸夫也希望他们能够冰释前嫌,共同发财。

奈何还没等邵逸夫和江澈说要邀请李某人呢,却闹出来‘买楼不卖’的事情。

如果说之前因为生意竞争,让李某人心里有些失衡说了些不该说的话,那也只能说是发发牢骚并没有造成什么后果,可现在出了这档子事,看似是落了娄晓娥的面子,实则大家都知道娄晓娥身后站的人是谁。

男人在社会上行走一是看钱财,二就图一张脸面,无论黑白两道都是这样。

你的东西,你可以不卖,任谁都说不出二话。

但先卖后拒,这不是赤裸裸的打脸行为嘛。

经此一事,邵逸夫也闭口不好意思再提撮合两人和好的事情了。

“江小友了不得啊,要不是六哥跟我说‘雅致’是咱们华人涉及的汽车,我到现在还以为是鬼佬自己的东西呢。”

“早知道江小友在里面有门路,我也不用等了大半年才坐上让人安心的汽车。”

开场酒喝完后,作为年龄仅次于邵逸夫的郭得胜说话了。

只是大家第一次见面,大家还不熟悉双方的脾性,也不知道双方对什么感兴趣,为了不说错话而尴尬,少不了商业吹捧。

“是啊,我说之前六哥怎么比我订车的时间晚提车的时间却比我早那么多。”

“江小友深藏不露啊。”

“都夸江小友,他的太太也很强啊。”

“‘特惠卖’才开业不到半年就是咱们湘江百货零售业的第一,不管是商品的布局,还是商业手段都很老练。”

“特别是那个海报剪角活动,我家太太可是忠实的粉丝。每周都在期待超市的新海报,只是你家的折扣海报真的难找啊。”

“江生,你和我交个实底,最高的一千元折扣和五百的折扣,每周各放几张?”郑裕彤一脸好奇的看向江澈。

“一千的一张,五百的两张。”

都是生意人,这种事情也就是个噱头没有什么好隐瞒的。

“哎呀,我都和我家那黄脸婆说了这种折扣不会放太多,她还是痴迷在刮卡上面。”

“最疯狂的一次,听说公司有人刮到了一张五百的,她一千块钱收上来说要留作纪念。”

“生意人家,做赔本买卖。”

“这件事也就和你们说说,这要是说出去我老郑的脸面都丢尽了。”说起这件事,郑裕彤苦笑着摇了摇头。

“哈哈……”

“以前我家老太婆不是在赛马场就是在家算六合彩,现在多好,没事就去逛逛超市。”

“既能锻炼身体,还不会沉迷赌博,这不是挺好的么。”

“哈哈……官泰说的对。”

听着诸位前辈的吹捧,江澈也不能只听着不回敬几句啊,花花轿子人人抬嘛:“各位前辈抬爱了,我也是赶上了好时候。”

“若是和诸位前辈生活在同一个时代,估计我到现在还得为子孙的房子发愁呢。”

“一边要努力维持着自己的生意,一边还得防备着战火,您各位创业那会才是真的艰难。”

“哎呦,那都是老黄历了,不提也罢不提也罢。”

“英雄不提当年勇,我们那会只要够胆稍微聪明一些就能出头,现在不一样喽。”

“现在是高科技的时代,不光要胆子大,还得懂食脑。”

“我们啊,老喽,跟不上时代了。”

听到江澈的吹捧,几人尽管十分受用,可嘴巴上还是要谦虚一下的。

“高科技也不是那么好做的。”

“高科技虽然代表了高回报,可它的高投入、高风险却是任何传统行业都没有的。”

“而且高科技还具有人才密集、知识密集、技术密集、信息密集、产业密集这些也是传统行业不需要的。”

“可即便是满足了所需的条件,研发一个新的产品中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即便是产品出来了,能不能获得消费者的认可也是两说。”

“你们羡慕我们年轻人做高科技产品,我还羡慕各位前辈做的传统产业呢。”

面对霍英东等人的吹捧,江澈大倒苦水,说得好像他在高科技产品里赔过多少钱似的。

“江生说的这话不假,我一朋友的侄儿大学毕业,他爸安排他到自家的公司上班,这小子不同意,还说我们都是一群不知道创新只知道墨守成规做着传统行业的老古董,非要自己创业搞高科技。”

“死磨硬泡了几个月从他老子手里拿走了一百多万刀了,没到半年,东西没搞出什么名堂,钱却花了精光,又回来找他老子,让他爸再投钱,说是到了最关键的时刻,这次算他爸天使轮。”

“我这侄儿是他们家族最小的男丁,从小就受宠,被磨得没办法,他爸又给了一百万,这次更快才一个月不到钱都花没了,产品也是一塌糊涂。”

“所以说还是传统行业好啊,风险没那么大,利润也够咱们养家糊口。”听到江澈的诉苦,郑裕彤点头赞同道。

“确实,高科技这玩意看着赚得多,可是赔的也多啊。”

“咱们这些老家伙玩不来年轻人的东西,还是老老实实做着咱们的老本行吧,别哪天一不小心把棺材本都赔没喽。”

“哈哈……”

包玉刚一番话引得众人哈哈大笑。

至于赔光棺材本,这也就是句笑话。

坐在江澈面前的这些人可都是人精,就算是到老年痴呆那一天也比好些普通人聪明,什么样的投资能让他们倾家荡产的投入。

“说到传统行业,我这边有个项目,不知道诸位前辈感不感兴趣?”江澈没等众人的情绪消散,紧忙插话说道。

“哦?”

“江生也有传统行业的项目?这我倒是要看看。”

“走,同去同去。”

邵逸夫等人听到江澈居然也要做传统产业,众人还有些惊讶。

虽然他们没有接触过科技产业,但是接触过做科技产业的商人。

那一副眼高于顶瞧不上任何人的嘴脸他们可是记得真真切切,可是没办法谁让他们这些做传统产业的毛利率基本都是在二三十个点,而人家做科技产业的,哪一个不是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利润。

就拿小日子造的电视来说,小日子每生产一台彩色电视机的成本在550-600港纸,可销售的价格却在3600多,除去其必要的费用,一台最少要赚取1500-2000港纸。

这是什么利润率,传统产业拍马都赶不上。

当众人跟着江澈来到另一个房间,只见房间的中间摆放着一个用红色绸子遮盖的桌子,待江澈把红绸拉开,顿时是在场的每一个人都瞪大了双眼。

“这……这是?”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