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我随身携带物流园(712)

作者:蟹老板的蟹黄堡9 阅读记录

天天在他们面前极为装逼的叹气道:‘哎,愁人啊!~去年分的红还没花完,这又要分红了!~花不完,花不完啊!~’

早就眼红这帮人有江澈带着发财,奈何江澈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一直窝在国内,这群人没有机会和江澈说得上话。

现在终于抓到了一丝丝可以接近江澈的机会,他们怎么能放过。

上次那帮走了狗屎运的家伙就因为每年捐赠几百万港纸帮助国内贫困学子继续学业,不光得了美名,还获得了发财的机会。

他们之前也想过捐献善款和江澈搭上线,奈何基金会根本不收他们的捐款。

等了两年才等到这次的机会,说什么他们都要上这条‘贼船’。

不管江澈这个广场建设建设的多么偏僻,哪怕是鸟不拉屎的地方,哪怕每年都要亏上一大笔,他们也决定跟,还要尽可能的租下比其他人更大的面积。

因此,这帮人一边心急火燎的联合在一起拱火,让霍英东带他们进京见江澈,一边又各自防备着对方。

随着近两年江澈参与的事情越来越多,精力越发的不够用,便把高大鹏调到了自己身边。

高大鹏确实不愧于他的七窍玲珑心,见到邵逸夫带来了这么多人,都不用江澈安排,自己便去联系赵红柱的秘书又借了数辆车过来。

江澈这边刚续完旧,车子正好到了。

和众人在全聚德吃了一顿京城烤鸭,就在江澈准备安排他们去商场参观之时,高大鹏急匆匆走过来俯身在江澈耳边说道:“领导,刚刚接到阿美那边的电话,贾斯汀先生和罗伊董事长等人的飞机,将会在明天抵达京城机场。”

听到贾斯汀他们也要来,江澈临时改变了行程,安排他们到自己刚刚装修好的百花胡同休息,待明天贾斯汀他们到了再一起去参观学校和商场。

“六叔,有没有住过四合院儿啊?”

“没啦,我祖籍是宁波,26年便下南洋讨生活,一直听说四合院的大名,可这么多年都没有机会在里面住一晚。”

“贤侄这是要安排我们住四合院吗?”

年轻那会在南洋打拼,结识的人中,有祖辈就移民过来的华裔,也有躲避战火过来的大臣之后,常常听这些人说他们在京城时住的是三进或是四进的院子,还有专属的花园。

每一进院子负责做什么的、每一间房有什么功能,听得邵逸夫那是心驰神往。

当时邵逸夫就想着,等自己发达了,一定要在京城买一座属于自己的四合院儿。

可是自己都七十多岁了,这个梦想还遥遥无期。

上次来京的时候,邵逸夫就表达过想要体验一番四合院,奈何当时京城四合院除去大部分已经成了大杂院,少部分因为政策的调整将房子换回了个人,但是许多四合院因为种种原因并不适合作为招待用房。

在距离自己梦想最近的地方,却没能实现,邵逸夫别提多么失望了。

现在听到江澈提起四合院儿,邵逸夫眼睛突然一亮。

人越老,越是喜欢老事物。

听到现在可以体验一把四合院儿,霍英东等人也来了兴趣。

酒店嘛,全都都大同小异最多就是在服务上有所差异,可京城的四合院儿那可是古色古香的特色。

见邵逸夫和霍英东等人都说要去四合院休息,其余港商们也都对四合院儿起了兴趣,不过有些人又有些担心这几十号人都去四合院儿住,江澈能够安排的过来么?

看到这些人犹犹豫豫的,江澈哈哈一笑,说了句:“全都去!~”

第520章 百花深处

要说现在京城谁的房子最多,除了政府,江澈排第二。

而且,他说的百花胡同可不是一座房或者两座房,而是整条胡同的房产都是他的。

当一行人乘坐‘猛士’在百花胡同下车,邵逸夫念出大门上‘百花深处’这个极具诗意的牌匾时,一群浑身上下、从里至外都散发着‘铜臭’的商人都不免被这名字吸引。

百花胡同正名‘百花深处’,西起新街口南大街东至护国寺东巷,全长约390米。

百花深处是BJ街巷名称极雅者。

《BJ琐闻录》中记载:明万历年间,有张姓夫妇在新街口南小巷内购买空地二三十亩,种青菜为生。

渐渐地有了钱,在园中种植树木,叠石为山,挖掘水池,修建草阁茅亭,使这块菜地成为一个十分幽雅的所在。

夏日,当夕阳西下的时候,驶上小舟往来天绿波之中,香风扑面,真是令人心旷神怡。在黄菊澄香之秋,梅花晴雪之冬,均有四时皆宜之感。当时城中士大夫等多前往游赏。因此京城人称它为百花深处。

许多人以为这条胡同闻名全国是因为某首歌中那句‘不敢在午夜问路,怕走到了百花深处。’

其实不然,早在华夏摇滚泛滥的年代,胡同的深处,“新街口百花深处胡同16号”是张晓微的百花录音棚的所在。

百花应该是京城最早的几个录音棚之一,当年不少音乐人在这里折腾过音乐、折腾过梦想。

《BJ摇滚》出自于此、唐朝的《唐朝》、张楚的《姐姐》和何勇的《垃圾场》出自于此、更多的摇滚乐手专辑和小样都出自于此,甚至连《雨果》发烧碟中的许多也出自于此。

对于许多文艺青年来说,到百花深处走一圈,打个卡是精神上的享受。

江澈能够买到这处胡同也是偶然。

三年前江澈让张军等人帮他收房时没多久,一对年轻的小夫妻便闻着味的找来了,说要卖房。

原来是这对继承了老人在此处的房产,而他们又有公家分配的楼房,不愿意住破破旧旧的胡同里,原本打算着租出去,恰好听说张军他们收房。

房子租出去一年虽说能收几个钱,可房子漏雨需要他这个房主修缮,玻璃破了也需要他更换,诸如这样的破事可不少,不光费钱还耽误精力。

小两口仔细一合计,与其收房租的那仨瓜俩枣,还不如直接卖了划算。

黄凯旋来实地看了一圈后摇着头走了,倒不是他想为难这对小夫妻,实在是现在的百花胡同的房子太破了,要不然依照京城对四合院儿的保护程度,后世的百花胡同怎么可能有那么多二层小楼的建筑。

就在黄凯旋口若悬河的和张军等人形容百花胡同的破旧时,脑袋快人一步的钱胜利却表示这是个好地段,坚决要求买下来。

张军等人不解钱胜利这是什么意思。

虽说当初江澈知会他们什么房子都要,可也不能什么破烂都往篮子里捡吧,毕竟那么破的小院儿买回来再修缮总价估计不比一座二进的院子便宜多少。

可钱胜利却表示,房子破就代表可修缮,如果将那条胡同都买下来,是不是就可以向上面申请翻建,到时候把这一片全部整成一座,或者依着胡同分成南北两座四合院儿,那是得多气派。

京城最大的四合院便是前朝恭王府,整个府邸由多个四合院组成的近4万平方米的王府,可那是国家的,有再多的钱也别想买走。

整个百花深处占地虽然没有那么大可也接近两万平方,若是能全部买下来,等它修缮完毕的那一天便是满京城最大的私人庭院。

至于修缮那么大一座四合院儿需要花费多少,张军等人根本不关心。

江澈到底有多少钱,他们不知道,但是相信买下这条胡同应该不是问题。

就这样,百花深处的第一处房产就被他们替江澈拿了下来。

后面的房子或购买,或通过置换的方式,总共历时大半年的时间,整条胡同才被张军他们搞定。

和钱胜利所想的一样,当江澈听到整条百花胡同都被买下来后惊的下巴差点没脱臼。

他这么惊讶倒不是因为张军他们能够买下整条胡同,毕竟这年头想要改善自己住房环境的人可大有人在。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