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我随身携带物流园(806)

作者:蟹老板的蟹黄堡9 阅读记录

顾泽许老先那就更不用说了,只是见过一两次面,估计老人家都不知道他是谁。

杨崇年老先生那里他不敢拿着离经叛道的‘五脊六兽’,顾泽许老先他就更不敢了。

因此,听到余建居然敢玩的这么大,江澈自然乐得其所。

正所谓死道友不死贫道,东西到手就成,反正遭罪的不是自己。

“你之前申请提票价,不会就想着靠门票增加收入吧?”

“你这不是说的废话么,你瞅瞅,这么大一座故宫,除了眼前的这个‘外宾服务部’,就只剩门票收入。”

“而且门票收入还是大头,想多搞些经费,不从这里入手从哪里入手。”这么显而易见的事情,江澈居然还问,余建白了江澈一眼,有些不耐烦的回答道。

“合着您还知道这么大一座故宫呢?”

“您这是守着金山饿肚子,您不挨批谁挨批。”

“您光说故宫的门票十多年没涨了,可大家伙的工资不也十多年没涨了?!”

“您要是说把外国友人的门票价格从一块钱涨到十块钱,哪怕涨到一外汇券,我还敬您是个汉子。”

“可您却是想着内外一个价,市物价局没批准同意,那就对了。”

“要我是物价局的领导,非得指着你的鼻子痛骂一顿不可。”

“物价局领导说您扰乱市场这还是好听的,要是我非给你安一个与民争利的名头不可。”

瞧见余建害死鸭子嘴硬,江澈就瞧不上。

倒不是针对他这个人,而是针对国内这种现象。

都想着赚钱,可都不敢赚老外的钱,生怕因为价钱悬殊太大被鬼佬参上一本。

“嗐!嗐!嗐!~”

“你这怎么说话呢,我可是出了劳动报酬请您替我出出主意,可不是请来批斗我的。”

被江澈毒舌了几句,余建面子上有些挂不住。

他当然知道老百姓现在过得苦,过得难,可这也没办法,1毛钱的门票,放眼全国有多少景点的门票会这么便宜。

现在路边寄存自行车的价格都从3分钱涨到了5分钱,诺大的故宫还是一毛钱,这也说不过去吧。

“呦呵,你还急眼了。”

“是不是还没想通,为什么雍和宫的门票能卖十块,而故宫比它还有名气,物价局却不同意从1毛涨到1块?”

江澈扔了一支自己的香烟给余建,也不管他自顾自的又续上了一根。

“昂。”

这种事情莫说余建,换成任何人都想不通。

“你啊,怎么就转不过来这个弯儿呢。”

“故宫是什么,以前的皇城,在老百姓的眼里它可比雍和宫的名气大得多。”

“在京城工作的同志,但凡老家来的亲戚,首先去的就是‘广场’,紧接着便是故宫。”

“在国内来说,故宫是京城的一张名片。”

“面向国际,故宫是华夏的一张名片。”

“你要是把对外的一块钱涨到一外汇券,物价局绝对不会说一个不字。”

“你把故宫的门票从1毛涨到1块,不要说物价局不同意,老百姓知道都得骂娘。”

“这就像是咱们天天买的面粉,突然从1毛5分钱,一下子涨到了1块5,你说你会不会骂娘。”

“受众群体太大。”

江澈几乎是掰开了揉碎了和余建说其中的道道。

不是江澈好为师,喜欢给别人上课。

只因为余建是他这么多年来,见过最负责任的工作者,他可不想这么好的一位同志因为这事儿有了心结。

也就是余建,换成其他人,江澈只管出主意根本不会开导他。

“理儿虽然是这么个理儿,可我们单位就这么一条来钱道儿。”

“票价不让涨,这明年可怎么过呦。”

听了江澈的话,余建一琢磨确实是这么回事儿。

先不说他们自家单位的职工,但凡在京城上班,或者会在京城逗留的那一个不是要到‘广场’看看,然后再到故宫逛逛。

而且听江澈话里的意思,就是把故宫比作老百姓们的精神食粮。

这么一想,余建顿时豁然开朗还隐隐有些窃喜。

不过面子是面子,可里子的事情他却不能不想,毕竟事关一千多名职工的生计问题。

“我说了这么多,你怎么还在纠结门票价格的事情,咱能走出来这个圈了不?”

听到余建三句话不离‘门票’这两个字,江澈都感觉头大。

“可……”余建有些纠结的答道。

“别可是了。”

“就你总想着这仨瓜俩枣,活该你们受穷。”江澈啐了他一口,瞧不上的说道。

“那你说说怎么办吧。”

被江澈这般‘侮辱’,余建也不挣扎了,摆出了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

“知道故宫最大的财富是什么吗?”

“你这不废话么,当然是历史文化底蕴。”

一个博物馆的常务副被问故宫最大的价值,这简直就是在问秃子和尚的事情。

“错喽,故宫最大的财富,不仅仅是故宫本身具备的历史文化价值,应该也要包含你们单位的那些能工巧匠。”

“这话怎么说?”听到这里,知道要上正席了,余建顿时来了精神。

“这个稍微再说,我们先说别的。”

“来故宫之前,你在英武殿工作,在国外办过不少展览,有没有发现和我们国内不同的事情?”

“这个……”

“确实有很多不同,他们那边因为生活条件好,会更重视知识文化层面的教育。”

“每次我们外出办展览,都会有好多团体义务帮我们宣传,甚至有些学校会组织全校师生过来参观,所以门票的收入会比较高一些。”

“我还记得1973年的那次北欧四国巡展,光是第一站丹麦的门票收入就高达五万四千刀。”

回想过去,余建仍然记忆犹新。

不过冷不丁的被江澈问到这个问题,难道说江澈是想让故宫的文物走出去,到国外办巡展?

巡展时间不用太长,可门票收入却很可观,确实是个好办法。

“我的天呐,怎么又转到门票上了,就那么点门票够干啥的。”

“那你想说什么啊?”

听到江澈否定巡展,整的余建不会了,瞪着黄豆眼,吧嗒吧嗒的瞅着江澈等待他的解答。

“门票卖的再多,能有周边赚的多?”

“你出国那么多次,没见到国外的电影院除了售卖电影票,更多的还是售卖电影的周边!”

和这种半管理半做研究的同志聊天是最累的,脑袋里感觉除了相关的知识,其他都是空的。

“我也想啊,可是你看看‘服务部’,好些小猫两三只,好多时候都没有人。”余建委屈道。

“就这你还委屈上了?”

“你看看店内卖的是正常货吗?”

仿制的三彩,无论造型还是色调都比外边做得地道;二是用废弃的金砖凿制的砚台。故宫大殿里墁地的金砖泥料细腻,烧制讲究,都是当年费时费力精制而成。用金砖做的砖砚,外面套上一具随形的硬木砚盒,还真有几分澄泥砚的味道。

另外修复厂仿制的古画当然也好,像展子虔的《游春图》和顾闳中的《夜宴图》,还有郑板桥的‘竹子’和宋人的‘山水’,那都是几可乱真的功夫,但价钱吓人,挂在那儿都快成镇店之宝了。

这些商品当然都是好东西,可却表错了情。

什么是‘外宾服务部’,说白了就是接待外国游客的商店,里面只收外汇券。

可这些老外哪里懂这些,当然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国人懂这些,知道是故宫里的老师傅制作,也想买,可他们却没有外汇券,也只能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这就像别人常说的,选对赛道比努力更加重要。

“那您说这里该售卖那些产品合适?”

听了江澈的解释,余建这才恍然大悟。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