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佳婿(244)

李氏只是在心里琢磨,没有说出口,鉴于她儿子十分排斥的样子,就先不让他着急了。

刘延宁备考的日子,过得很快,刘青她们陪考的,也感觉日子飞快,院试的前几日,刘延宁书院的先生就叮嘱他们早点动身去省府,去的早了,说不定还能在考场旁边典个小院子,毕竟院试和府试两场,加起来在省府要待上一两个月,考生又需要吃些好的补身子,住客栈着实不方便。

李氏这边听了,忙托人给刘家送信,刘大爷和刘二叔第二日就赶车过来了,这次为了照顾大孙子考科举,刘大爷连家里茶叶蛋的生意都顾不上了,非要亲自出马。

江州城离省府太远,据说赶牛车要走整整两天——是从早出发走到晚上的那种两天,中间要在某个城里住一晚,第二天日落之前勉强能赶到城里。

因此得一大早出发,要是出发的得晚,就要在外边住两晚了。

为了省一晚上的客栈钱,刘大爷决定在江州挤一晚上,第二日一早再出发,就他和刘大爷两个人,刘延宁的屋子挤一挤,还是勉强能住下的。

就这样对付到天刚刚亮,众人便起来了,李氏让刘青再躺一会儿,她出去帮着公公和叔子,把这几日整理好的行李和吃食,都往板车上搬。

自家有牛车就是方便,李氏本来就准备了几只鸡鸭,她怕女儿到时候不敢杀,自己先处理了几只用盐腌着,这会儿天还不算热,勉强能撑十来天。

昨儿刘大爷他们进城的时候,也从家里带来了好多吃的,还有些自家舍不得吃白面,现在吃的加被褥衣裳,都堆了大半个板车,等下还有刘延宁的书和笔墨,绝对像搬家一样。

刘青起来时瞧见这仗势,都忍不住咂舌,不由想他们家要是没牛车,这么多行李该怎么搬?

果然甭管现代还是古代,车都是家庭必备的。

李氏手脚麻利的摊了好几张饼,这就是他们在路上的干粮了,在搬行李之前,她又顺便煮了稀饭,刘青他们便用饼就着稀饭吃了几口,就上路了。

因为形成仓促,李氏都没来得及提出找方家同行的建议,结果刘青他们出了城,刚好就碰到了方家的人。

方家几房早就分家了,如今兄弟几个各过各的日子,比刘家人口简单是简单,遇到这种时候,就少了些帮手,只方家父女同行。

不同刘家带上刘青,是刘青自个儿想出去,刘大爷也有心让她多见见世面才带她出来,事实上就算不带刘青也不受影响。而方柳却是没办法,他们家现在就四口人,总不能四个人全出来,还得留一个在家干农活的,方柳一个小姑娘留在家的话,先不提安不安全,她这小身板肯定也干不了太多活,反而耽误地里的事,便只能让她跟着出来,在方父旁边搭把手了。

但不管怎么样,方柳看见刘青还是很高兴的,刘青也觉得到人生地不熟的省府,多一个小伙伴也好。

两个小姑娘坐在各家的板车上,就开始聊起天来了,听见刘延宁和方永顺打招呼,刘大爷也热情道:“我们还是有缘啊,没约好都能碰上,正好这两个小姑娘,到时候住客栈让她们住一间,还能省好些钱呢。”

方父也是惊喜,两家一拍即合,就这么结伴同行了,等进了省府,听见刘家要去考场旁典个小院子住,本来是想住客栈的方父也一咬牙,跟着刘家去了。

他们来得不算迟,但有人比他们更早,合适的小院子已经被典完了,两家人一合计,干脆就合起来典了个大的院子,里头有五间睡觉的屋子,刘青依然和方柳住一间,剩下的一家两间。

这样合起来比单独典屋子的价钱还便宜些,也算是皆大欢喜。

不过灶房就一个炉灶,刘大爷他们自个儿带的菜多,几乎不用买菜,方家自然不好意思占便宜,吃饭就是分开吃的,两家人共用一个灶台,炒菜便有点儿麻烦。

好在方家出来的是方柳,小姑娘也不爱斤斤计较,好说话得很,又同刘青关系好,她们俩便说好一起炒菜,只等炒完了再各吃各家的。因此也没有耽误太多时间。

刘大爷他们也没闲着,刚住进来的几日都在大扫除,忙里偷闲时,又去隔壁打听众考生的情形,也想多了解些关于院试和府试的事,一直忙活到把刘延宁送进了考场,这才消停下来。

忙碌惯了的人,一旦闲下来是真要闲得发慌了,刘大爷几个大老爷们,再怎样也不会去做洗衣做饭这种家务事,便只能聚在一起讨论讨论考场上的孙子/儿子,本来还不紧张的心情,结果说得多了,那心情比正在考试的人都更紧张了。

清越流歌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