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同人)璀璨星路[娱乐圈](682)

就在李玮的首席秘书阿曼达联系刘涵的时候,刘涵刚好从小牛电影公司出来。很显然,这家公司也拒绝了刘涵,因此刘涵的脸色很不好看。而就在这个时候,他的电话响了。

作者有话要说:说下最近断更的原因:作者住院了。因为在某外卖平台吃了不干净的食物,结果当晚就挂急诊进去了。在医院住了三天,回家因为还要在社区医院挂盐水和打消炎针,所以又被老妈要求卧床休息了几天。终于现在被医生说痊愈了,我妈也释放我了。明天恢复更新。(我发现我碰上中秋节就要发生点什么事儿)——2017年10月6日

第335章 机会。拜访。见个面。

“您说您这边是李玮工作室?李玮导演想见我?”刘涵此时都不知道该如何形容自己的心情了。

华夏的导演绝大部分是科班系, 但是科班系也分本土派和留洋派,而留洋派显然是本土派的死敌, 甚至非科班出身的导演都没有遭到本土派那么严厉的打击。正因为如此, 留洋派的科班系导演能够不回国就尽量不回国;而少数回国发展的留洋派导演也只是利用国内资金拍摄电影,然后去欧洲的电影节卖版权过日子。像刘涵这种留洋的科班导演居然回国筹拍正规的商业片,这必然会受到本土派导演的打压。

尽管华夏的电影工业也基本是制片人中心制,但问题是能绝对控制导演的大片厂不见得需要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留洋导演来证明自己;而愿意与这种海外导演合作的电影公司往往又是那种中小型独立制片公司,很容易被那些本土派导演抵制。虽然花钱就能请到导演, 但越是大牌的导演越忌讳这种站队的事情,而且别家公司的导演酬金比你少一半,这样也会让独立制片公司考虑下要不要冒险和海外导演合作了。

刘涵还算是有的放矢, 知道大公司不见得愿意和自己合作,小公司不敢和自己合作, 因此他挑选的都是上了规模的新晋电影公司。在刘涵看来,这些新晋的规模型电影公司有钱又有进取心, 合作起来应该没问题。但是他还是低估了本土派导演的势力, 这几个月走下来, 别说剧本进入绿灯系统了,连最基本的优先权备忘录都没签署一份。

而就在刘涵以为山穷水尽的时候,结果却接到了李玮工作室的邀请电话。事实上, 刘涵优先考虑的也是李玮工作室, 作为一家独立制片公司(特指那些没有发行公司的电影公司),李玮工作室是最近两年全球最受关注的电影公司。虽然早期李玮工作室以文艺电影为主打,但是他们的文艺电影也是兼顾商业市场, 故而很受各大发行公司的欢迎。而最近转型商业电影之后,几乎包揽了同期亚洲电影票房的冠军,特别是还在上画的《狂野时速》,已经确定进入全球年度票房的前三了。不过也正是因为李玮工作室过于优秀,所以刘涵并没有主动前往,而是透过朋友的关系投稿。没想到最后愿意给自己机会的居然还是李玮工作室,刘涵不由得觉得有些意外。

次日,刘涵按照李玮秘书的提示来到了李玮工作室的办公楼层。才到前台,刘涵就不得不感叹有钱的公司就是有钱的范儿。当年美国的电影工业诞生于纽约,却兴盛于好莱坞,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钱!纽约的物价水平明显高于当时还是蛮荒之地的美国大西部,而当时还处于幼儿时期的电影工业在纽约根本生存不下去,再加上专利达人兼专利诈骗犯爱迪生的压迫,电影产业不得不在刚刚扎根美国没几年的情况下就移居到了好莱坞。

简单来说,有钱不一定能拍出好电影,但是好电影都是用钱烧出来的。因此一家电影公司的门面就决定了这家公司的财力和它能所制片的级别。像麒麟影业在东海市拥有数栋楼产业的大型电影公司,他们就能制作那种超A级的电影,十几亿的制片费用烧下去也不皱眉的。而如果是某某工作室这种只能寄居大城市旧城区,找间民房就当办公地点的制片公司来说,几万的制作成本就够他们苦恼好几天;而且搞不好还是那种拍摄特殊电影的制片公司。总之,刘涵对于能够在CBD知名商业楼占据数层办公的李玮工作室的第一印象是极好的。特别是他们的前台小姐,漂亮却非常亲和,温柔却不轻浮。

将刘涵安排在待客室略坐,然后又奉上了刘涵要求的咖啡。刘涵抿了一口,虽然不是那种特等咖啡,但也绝对不是那种普普通通的速溶咖啡。他稍微打量了下,前台两侧都是半透明的门,既很好地对工作环境进行了保密,又不至于让访客觉得自己是被排斥的。在前台外有数间大小不一的待客室。小的大概适合自己这样的独自访客,大的话估计能容下一个十余人的团队。

上一篇:赤爱杀手 下一篇:一虐到底

Aaron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