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深难觅(3)

作者:良好睡眠 阅读记录

林督理一扫先前的焦急与威严,欣喜地接过小林,确认他毫发无损,才将他按进怀里,一下下的轻拍他的背柔声说道:“小林不怕,爸爸在这里......”林夫人回头瞧瞧冷面少年,失而复得似的也喜极而泣地扑在孩子身上,不住地微微抖动肩膀,她有一句话哽在心口,最后竟忍住了,什么也没说。

直到这时,在火场里憋了半晌的小林,总算透过一口气,后知后觉的嚎啕起来。

一旁的少年依然冷静地上前安抚,林督理对此恍若未闻,林太太倒是抬起头,少年用帕子给她擦了擦眼泪,说:“母亲不必难过,二弟现在好好的。”林太太眼里仍然含着泪,少年欲再安抚,那妇人却拽着他走到别处去了。

后来周悠才知道,林督理与太太是青梅竹马,感情深厚,又人到中年才有了小林这个嫡亲的儿子,对他的爱护自然多过旁的子女。也因如此,林老爷感念他的救命之恩,索性把他留在身边,提拔做了副官,后来发现他能力出众,可做心腹,又给他赏了字——世襄。

共襄盛世之意。

作者有话要说:

第一次尝试白描民国文,请多包容,存稿过半,请大家放心入坑。

---------------

第2章

==============================

匆匆已过十四载,如今是1920年秋季,林督理从军中退下做寓公,也有十年之久。

十月十七,秋高气爽,外滩码头人头攒动。

一阵悠长的鸣笛声从江上飘来,游轮在尾声里缓缓靠岸,甲板的栏杆上倚着一个大约二十一二岁的青年,穿白衬衫,一身深棕格子西装,脖子上随意系着相配的领带,梳个锃光瓦亮的背头,正借着手中的望远镜向码头靠后那一排找寻来接自己的家人。

青年的眼光往码头后方放了放,遥遥瞧见一身深蓝制服的周世襄。

他的皮相很体面,皮肤白皙,两道眉横在面上,像是大雁掠过湖泊映下的黑影,睫毛长长,眼睛微合时会落下一道阴影,像极一副中国古典的肖像画。

青年暗自想,不知是怎样有趣的事,使他这样眉眼弯着,像水中的圆月,近而不能及;他面上漾着盎然的笑意,亲切而疏离。

约摸着游轮快停稳了,甲板同码头的人都伸出手向相识的人打招呼。青年收起手中的望远镜,一眼就看到两个仆人拉着一张写着“林”字的绸子,他的父母都坐在后面的汽车里。

他十五岁就去了英国,念了七年的书,如今回到沪城,还是要同父母住在一起的。当然他也可以提出要求要自立门户,可其实他离不得父母,他只想在家里赖着,做个永远不必懂事,不必长大的小孩。

林督理夫妇对这个小儿子,向来宠爱有加,知道他今日靠岸,所以就算着日子,提早吩咐周世襄护送他们一齐过来接他。已是中午,管家递上几块点心给老爷太太垫补了几口,这才见游轮上的人提着行李排队下船,他们忙不迭从车里起身,向前头走去。

管家对照着照片,见迎面走来的青年身姿挺拔,面孔也生得好,高鼻深目薄嘴唇,原该是一副薄情相,却意外地很温和斯文,不带攻击性,戴金丝边眼镜,一身熨帖的衣服勾勒出修长的腰线,显得他几乎有些像西洋人。

管家迎上去接过他手里的手提箱,笑说:“小少爷回来了!”他用手指向身后,“老爷太太都在等您呢!”

这是林督理的小儿子,林鹤鸣。

林鹤鸣松手,道:“严叔辛苦。”就步履匆匆的向前跑去,林督理夫妇正站在前头满眼笑意的瞧着他,他也止不住的笑,冲上去就张开双臂抱紧他们,像一只归巢的猛兽,撒娇地叫:“爸爸妈妈。”

老两口一人一边,一高一矮的抱着他,久别重逢,林太太又喜极而泣了。林督理低沉的声音里透着笑意,问:“怎么在家瘦得像只猴儿,一去西洋就长这么高了?”他实在不敢相信,眼前这个小林,看着比照片上还要高出许多。

“爸爸,我出去那年还不到十六,如今我多大了?”林鹤鸣半笑不笑的问。

林督理脑子转得也很快,揶揄道:“瞧你说得,难不成还疑心爸爸不记得你多大岁数了?”

林鹤鸣并不疑心,却还是点了头:“我不在家,你都陪着大哥和小妹,我不问一问,怎么知道您记不记得呢。”这话若换作他的大哥或是小妹来说,保准是要吃个瓜落的,可他知道,由他说出来是无碍的,这是父亲的偏爱给他的底气。

林夫人如今的身高只到得了他的胳肢窝,想要给他擦汗或是摸摸他的脸,都显得有些勉强,听着父子俩在这里打太极,她假做叹一口气,“去了那么久,仍然没有一点长进......”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