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错身+番外(155)

作者:里伞 阅读记录

他说得很直接,也很坦诚,这在给我造成打击的同时,稍微减少了一点我的悲伤。于是我想通了,小鸟就是要在天上飞着才够自由。即便Yik不选择我也没关系,我仍旧想与他做朋友,只要他开心我就开心,很简单的道理。

Yik来雷丁的第五年,我过了二十二岁生日。母亲对我的婚事蠢蠢欲动,总给我介绍镇上适龄的omega。那些omega我都认识,从小玩到大的朋友,我实在没那个心思。

我还在等Yik。

但我知道Yik不在等我。五年来,我越发察觉到,他的确是在雷丁等待什么。他不走,他连一步都不迈出雷丁这座岛。我有时还会跟着父母出岛度个假,去别的地方避开这里冷得能将人骨头冻僵的冬天,但Yik永远都在雷丁。

所以我猜,他是害怕错过什么。

二月,Yik来雷丁的第五年,某个平平无奇的一天。

我去镇上的邮局寄信,回去时特意挑了一条不常走的路。这条路要经过车站,半路我的鞋带松了,蹲下去系,起身时正巧一班火车停下。雷丁的车站很小,一天只有两班火车,上下午各一趟,我遇到的是下午四点半的那班。车上下来两个人,一个是列车员汤玛斯,大块头的凯尔特人,头发比脸还红,一见他,我就想起上次在商店他借了我两磅用来买黄油的事情。还没还钱呢。

另外一个是东亚面孔的异乡人,我不认识。这人脸很瘦,棱角分明,右边眉毛上一道疤。我没有立刻闻到他的信息素,应该是个beta。他穿着厚厚的冲锋衣,风尘仆仆,一看就是长途跋涉,面容疲倦,胡子拉碴的。

他看见我,朝我迎面走来,拿出手上一张照片,问我见过这个人吗?

我低头看,照片上的人面容模糊,只瞧得出是一个留着半长头发的男人。这张照片他带着多久了呢?很多年吧,都磨成这样。

我仔细辨认了好久,但认人这事儿,我是真不在行,只好说对不起,从未见过。

对方露出苦笑,也不是这里吗,已经是最后一个了。

他将照片小心收起,放进贴着胸口的内袋,随后问我哪里可以投宿。我热情地向他推荐了妈妈开的小旅馆,镇上唯一也是最好的一家。

他与我道谢。转身离开的时候,我才发现这人原来不是beta,而是一个alpha,都怪他的信息素和雷丁岛的空气闻着太像了!与泥煤味几乎完全一样,我竟一时没有察觉。

真难得啊。我奔回酒厂,瞧见正在干活的Yik,我大声喊他的名字,他听见了,回过头,手里拿了一朵刚刚摘下的蓟花。

彼时接近日落,还剩最后一道暮光未泯,照耀在这个东方男人的身上,如同镇子那座礼拜堂墙壁雕刻的圣母画,她的头顶是道带来宽恕的圣光。我痴痴地看着,盘算着是否将刚才的遭遇告诉他,告诉他我遇到了一个拥有他最喜欢味道的alpha。

——

* 雷丁岛原型是苏格兰的艾雷岛(Islay),为著名的苏格兰威士忌产区。

第82章 潘咏雯

我曾在梅江日报做过一段时间的新闻记者。omega进报馆不是做秘书,而是去跑新闻,这在行业里很少见。我实习的时候常常听见背后闲话,说完全不往心里去是假的,但要真的被这种小挫折打败,我也不会坚持留在这里。

在三山报界,梅江日报是菜鸟记者心目中的圣地,行业如果存在一杆绝对公正的天平,大概率就被放在这家报馆。我当初和几十个候选人竞争,好不容易才得到一个实习名额,面对面见到了梅江日报的罗主编。

主编的大名在业内如雷贯耳,他拿过许多新闻奖,始终活跃在第一线。写社评针砭时事时言语犀利,随笔专栏却有几分温情,但更多时候还是一丝不苟地追击社会事件,不偏不倚、冷静客观地将事实写下,是真正将生命奉献给新闻正义的从业者。

做这一行总是忙碌的,主编大部分时间都待在报馆。他单身多年,从未见身边有谁陪伴。同事有时开玩笑,说他也老大不小了,应该尽快向国家提交匹配申请。他听了,总是打个哈哈敷衍过去,说不劳各位挂念,我早就与工作宣誓结婚。

他确实是一位工作狂,大半专稿是在报馆仅三坪的办公室中完成的。蜗居于此之前,主编曾在叁周刊拥有一整层楼——他并不会遮掩过去,时常与我们调侃,说自己以前不过是一只吃八卦的臭虫,幸亏得一位朋友出手帮忙才摆脱泥沼,成为今时今日的自己。

零二年那篇有关新利和的报道是主编进梅江日报的契机,也是我贴在剪贴簿首页、敦促自己投身文字事业的基石。我想,它的出现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