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宫有个假半仙(24)

作者:吴百万 阅读记录

容铮和严天从内殿出来,在门后正好看见了这一幕。

严天见叶钊灵婚后第一天就得罪了文斌,心下非常不安。他忧心忡忡地对容铮道:“殿下,侯爷一来就开罪了文大人,日后怕是会有不小的麻烦。”

文斌此人心胸狭隘,睚眦必报,又是一个铁打的帝党。严天并非关心叶钊灵的个人安危,只是担心他惹怒文斌,无端牵累东宫。

容铮的脸上倒看不出丝毫忧心,反而隐隐还有些赞许。他看向叶钊灵,笑道:“长得纯良无害,咬起人来倒是一点都不客气。”

严天闻言,再度把目光投向叶钊灵。他盯着叶钊灵的脸看了好一会儿,左看右看,都从中品不出“纯良无害”这四个字。

殿下大概是瞎了眼,严天在心里想。

第11章 直播事故

容铮回来之后,叶钊灵没有向他提起方才大殿上发生的事。辰时一过,受邀的宾客悉数到场,女皇也在鼓乐声中登上宝座。

太子身份贵重,皇室上下能受得起他一记大礼的宗亲没有几个。所以短短一个上午的时间,谒见礼就顺利完成了。

午膳安排在偏殿,午后宗室们留在宫中稍作休息,等待出席下午国师主持的赐祝辞仪式。

大盛王朝自古以来就有个规矩,每逢国家的重要事件,就要请当朝国师出来预判吉凶。为了可以讨一个好彩头,皇室便把这一仪式叫做赐祝辞。

不过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祝辞已不再具有最初的作用,但这个仪式还是作为对国家未来的祝福与祈愿,被保留了下来。

对于皇室中人而言,向公众展示他们的生活也是工作的一部分,结婚这种大事更是工作的重点。所以无论是上午的谒见礼还是下午的赐祝辞,大殿内都划定了媒体区域,全程进行线上线下的同步直播。

下午未时刚过,现场已准备就绪。可是在仪式临开始前,突然传来了国师因故不能亲临耀庆宫的消息。

此举虽引起许多宗室的不满,但也无可奈何,没有人可以改变国师的决定。钟毓没有现身,代他出面的是一位年纪尚轻的掌仪司。

掌仪司不过二十二三岁,一幅大学刚毕业的青涩模样。小伙子刚过实习期没多久就被赶鸭子上架,硬着头皮登上了祭台。

仪式开始后,容铮与叶钊灵并排跪在一块无字的金色牌匾下,掌仪司手中捧着一只纯金颂钵,立在祭台上念念有辞。

掌仪司口中念的是祝祷的颂文,具体说的是什么,如今已经没有几个人可以听懂。但眼下没有人关注这个细节,无论是在现场观礼的宗室,还是守在直播前的大众,所有人的目光都紧紧锁定在掌仪司手中的颂钵上。

那只颂钵里装的就是国师对两位新人的祝辞,虽然大家都知道赐祝辞不过是个象征性的仪式,国师也不会在这种场合道出什么惊世骇俗的天机,但心中还是难掩期待。每次国师赐下的祝辞都会成为当下的热点新闻,引发一连串的分析讨论。

终于,一阵悠长的唱诺声响起,祝祷结束。与此同时,几只金色的小筒几乎同时从颂钵底部的孔洞里滚落出来。

金筒不多不少,正好三个,每个里面都分别装着一只卷轴。

司仪官用黄花梨托盘装着金筒呈到太子面前,容铮看似慎重实则十分随意地伸手一指,选了中间的那只。

掌仪司当众打开了太子选定的这只金筒,抽出卷轴,大声将上面的字颂读了出来:“蕴德无瑕,璞玉粹美。”

掌仪司读完祝辞,便将金筒收好递给司仪官,不做解读。这短短八个字浅显易懂,打眼一看便知是好话,大概就是在颂扬容铮品行高洁,天资卓然。按照东宫的一贯行事风格,在今天的仪式结束前,东宫就会发表一篇分析文章,将这八个字扩写成一篇歌颂太子的八千字长文。

司仪官再次将这只金筒呈到太子面前,太子收好金筒,俯身对着金色的牌匾行了一个大礼。这样一来,太子的祝辞已定。接下来同样的流程将在叶钊灵身上重新进行一遍。

刚开始的时候一切顺利,但当掌仪司打开叶钊灵选定的那只金筒后,情况发生了些变化。

掌仪司盯着卷轴上的字,脸色青了又白,他的嘴唇上下抖了抖,久久不敢读出声。

观礼席上不知哪个没规矩惯了的二世祖不耐烦地催促道:“念啊?怎么不念了?”

掌仪司看了一眼叶钊灵,踌躇了片刻,仍是不敢开口。

“怎么了?”叶钊灵察觉到情况有异问,从他的角度可以看到掌仪司的手在微微颤抖。

掌仪司显然是慌了神,忘了祖宗的规矩。他将手中的卷轴略微倾斜了个角度,让叶钊灵看见了纸上的字。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