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鱼领主不想搞建设+番外(514)

作者:奶圆圆 阅读记录

蓝遥很清楚的提出一个疑问:星野拓荒已经过去了215期的周期,为什么3级基地只剩下了五百多个?1、2级基地到底还有多少?

他从历史研究里面还原出了星野拓荒团队的扩张过程。

总计215期的星野拓荒者,实际对应的初始星野基地并不是2150个,而是至少3100个。

星野拓荒第10到第90期,还有第120到160期的这两个时间段,都有明确的多项证据证明星野管理局实际发出去的拓荒团队都达到平均一年20个。

3级基地是一条公认的标准,是星野管理局判定一个星野基地能否克服初期的环境威胁,独立生存下来的及格线。

也就是说,即便还有1、2级基地长时间存活,那它们对星野拓荒的贡献都可以忽略不计。

那么,3100个基地出发,现在只留存下来五百多个,也就是刚刚到达16%的基地存活率。

这个数据,合理吗?能被接受吗?

蓝遥在这个章节免费内容的最后,写下了这么一句话:“16%的基地存活率,可以被视为16%的成功率、84%的失败率。3100与500之间的数值差,星野管理局看到的是消失的基地,而我们还能看到的,是活生生的人命。”

这个数据是报告里第一个冲上热搜第一的话题。

#有谁看见那16%背后的亡魂?#

同一个章节的付费内容中,呈现的就是这个数据计算的全部过程与所有的资料来源,让所有不愿意相信真相的读者看完都只能哑口无言。

甚至,蓝遥引用的资料里面,都有星野管理局自己以往曾经发表的公开言论,无从抵赖。

星野管理局是知道这个失败率的,还以此作为自己的政绩指标,称“通过改善指导模式与方法,使得星野基地失败率逐年下降”。

从90%到73%的下降,值得欣喜吗?

这么高的失败率,背后的人员死亡率到底是多少?星野管理局为什么从来拒绝公开?

最重要的是,90%的失败率,这个起点是应该被接受的吗?

星野拓荒真的有这么难吗?

如果是,星野管理局这些年做的那些宣传到底有多少真实的成分,又有多少虚假的成分?

再反过头来看,容易基地作为至今为止最新出现的一个拓荒者基地,在事实上一路遭受星野管理局多次亏待和暗地里的限制,从情理出发也不可能被评估为生存竞赛中的“优势选手”。

但他们却实际上实现了606人的100%存活。

100%存活与90%失败。

这个数据又该如何看待?

这究竟是容迪这个出色领主制造出来的奇迹,还是星野管理局不小心泄露出来的正确?

生命力如此旺盛的基地,没有得到任何额外的嘉奖和肯定,还被完全模糊的条件判定为“异常”基地。

面对基地领主的询问,星野领地考核官的回答居然是“按着流程办”。

那,什么是星野管理局的流程?什么是星野拓荒的标准?

星野管理局对星野拓荒项目的管理体系与标准,真的合理吗?

星野管理局这两百年的时间,到底是在用什么样的标准在做事?

作者有话要说:听说蓝遥发了份报告后——

容迪:(捧着瑞徹一号偷渡的瓜)吧唧吧唧吧唧。

任子墨:(捧着瑞徹一号偷渡的瓜)吧唧吧唧吧唧。

胖鸭:(仰头看着瑞徹一号偷渡的瓜)嘤嘤嘤……

——————————

嗷嗷嗷!谢谢小可爱们送的营养液~~~~!

——————————

感谢在2020-12-2921:18:12~2020-12-3020:11:46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醴华44瓶;尖仔3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215章 连锁反应

在伊莲恩与容迪通讯之后,整个项目组就已经启动了三级警戒状态。

除了向盖理报告最新情况,另外还有五个人放下手上原本的工作,加入到对容易基地动静的全方位监控之中。

这应对的架势一点都不夸张。

接触的时间长了,伊莲恩也逐渐摸到一点容迪的脾性。

他和绝大多数的其他星野领主都不一样。

其他基地如果遇到星野管理局这类“穿小鞋”式的威胁后,大多数反应是恐慌、沉默、退让,最多也就是愤怒。而无一例外,他们都会在接下来的行动中试图打探清楚自己遭遇这样处境的原因,为的是想办法改善现状、摆脱困境。

但好几次这样的情况发生在容易基地身上,容迪一声不吭。

伊莲恩一开始还以为容迪是无奈接受现状。

谁知道他根本不是。

首先,至今为止,容易基地似乎就没有真正被星野管理局的接连动作难住。容迪总会有自己的应对方案,甚至屡屡绝境逢生,带领整个基地更上一层楼。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