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盐水考古志(53)

作者:吴羡鱼 阅读记录

“坐会,不走了。”

林晏发出一声嗤笑,被魏召南捏了捏鼻子。

“看夕阳。”魏召南揽住林晏,一起面向西南,太阳慢慢落下沙丘,光辉却还洒在天边,西边天空一片金黄。

魏召南靠近林晏的脖子,含住耳垂温柔地碾磨,又慢慢侵入耳蜗,一点点舌头舔舐之声也放大到振动心神。

“林晏,我一直在等你,和我在一起。”

“嗯。”林晏发出一声颤抖的气音,然后便被压倒在黄沙之上。

晚上,林晏在帐篷里被冻醒,踹了一脚死死抱住自己的魏召南。魏召南猛然转醒,在黑暗中对上一双乌黑的眼。风卷着黄沙打在帐篷布上,又顺着滑落,回归沙漠。

魏召南怀里抱着林晏,恍然有不真实的感觉。伸手摩挲怀里人的脸,才发觉自己的手和对方的脸都是冰凉。

“太冷了。”怀里的人是熟悉的声音,让魏召南确定这是现实,而不是可怜巴巴的回忆或是臆想。

“嗯。”

“我们回去吧。”

夜里两点,林晏和魏召南哆嗦着把帐篷收好,一脚深一脚浅地走出沙漠,开上车飞驰回温暖的酒店。

魏召南洗过澡躺在林晏的床上,心里想这是最糟糕的一次约会,却也是柳暗花明、峰回路转的一次约会。

确定关系之后,魏召南更黏着林晏,每每缀在考察团的末尾,偷偷给林晏开小灶。

“你不是研究新石器考古方向的吗?怎么这些都知道?”魏召南的讲解毫不亚于专业研究丝绸之路的学者。林晏疑惑自己和魏召南同样是博士毕业,甚至自己在国内接受教育的时间更长,按理说自己应该对国内的文化遗产更为熟悉,然而现实却狠狠嘲笑了他。林晏仔细想了想自己的大学生涯,私心里觉得完全匹配得上学霸这个称号,怎么和魏召南的差距就这么大呢?

魏召南剥了一颗路上买的沙漠果,递到林晏嘴边,林晏伸出舌头卷走果子。

魏召南感受了下指尖的湿意,心情有些好,便把自己的所作所为和盘托出。这个考察活动一开始,魏召南就有心让林晏参加,并且提前花了上月时间查阅了丝路研究的几百篇期刊论文,同时还向自己以前较好的丝路研究学者请教,目的就是在这次活动中让林晏艳羡。

林晏咧咧嘴,刚才的不忿转化成了淡淡的暖意。林晏伸手勾住魏召南的一小节手指,魏召南便得寸进尺五指相扣,离前面队伍的人更远些。

“你有想过重回考古文博系统吗?”

一直都在想,魏召南在心里说,但是家里已经为他的婚姻做出退步,若是再换个职业怕是几代人的政治努力都会断在他手里,枷锁太重。

“不想了,现在的工作也挺好。”魏召南笑笑。

过了边境线,就进入了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撒马尔罕和布哈拉都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市。

撒马尔罕是个蓝色的国度,这里的古代建筑外壁贴满了撒马尔罕蓝的瓷砖。这种瓷砖的产生是由于中国的制瓷技术随着丝绸之路传进当地,又从古波斯运来了苏麻离青作为瓷砖的着色剂,画上了当地特色的纹饰,所以技术上而言这种撒马尔罕蓝瓷砖的制作方法与元青花是一致的,而现在国内元青花有市无价。

上午考察完雷吉斯坦广场之后,下午就在提拉卡里神学院里听当地的学者介绍本地的多民族混居现状及其历史原因。

从提拉卡里神学院里出来,魏召南推了两辆自行车在林晏面前。

骑车离开景区,穿过城市的大街小巷,有坐在自家门口做手工的老人看一眼过往的行人,也有浓眉大眼的小孩在逼仄的石头路上跑过。

魏召南把车锁在墙角,拉着林晏的手逛当地的集市。一走入集市,便走入了色彩的世界,这在以含蓄为美崇尚素色的国人眼里是一种奇妙的体验。

林晏拿起一块艳丽的中亚传统刺绣(Suzani),“可以弄成挂毯挂在墙壁上做装饰。”Suzani是中国丝绸被粟特人贩往自己的国家康居后融合了本土的纹饰而形成的,只不过传统的丝绸变成了丝绵混纺,这项刺绣技艺现在依然是乌兹别克的女孩从小就要学会的。

贩卖的妇女用蹩脚的英语喋喋不休,“pattern…two side is different…Wedding use, beautiful, good.”

魏召南听到妇女说“wedding use”时就看向林晏,戏谑地说:“据说当地的风俗是儿女结婚时,新娘嫁妆六条,新郎彩礼五条。你想买六条还是五条?”

“五条六条怎么够,我们两个人得十条。”说着真的挑了十条让商贩包好。

魏召南笑起来,觉得今日的阳光特别明媚,眼前的场景仿若乌托邦。魏召南主动将林晏买的东西都拎在手里,为林晏一路介绍过去乌兹别克斯坦的工艺品。

上一篇:跨越一切 只为寻你 下一篇:你独一无二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