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二年,有点甜!(14)

一股仿佛将她丢在哪里,她都能活蹦乱跳的韧劲。

从这姑娘的穿戴和吃食上就能看得出来,她的出身很普通。但那些娇气的动作和行为放在她身上,没有别扭做作,没有不合时宜,只有习惯使然的理所当然。

她身上的那股韧劲既不是逞能的愎狠,更不是热血激情的盲从,而是一种让你能清晰感觉到的,带着份独立的,积极努力的过程。一种浑身上下都透着一种‘我要努力生活’的气息。

如此矛盾,却给人一种理应如此的感觉。

……

“柴简一直都这样吗?”将早前装在空间里的暖水壶拿出来,灌了满满一壶热水后,司南转了一圈,一边将暖壶放在碗架子里,一边与乌亮闲聊。

“都怎样?”因用不上两个碗架子,乌亮就帮着司南将外屋地的碗架子挪了一个进她屋里当柜子用。然后又用借来的铁锹搓了搓外屋地原来放碗架子的空地,在心里算计着地窖门的位置。一时听司南这么问他,便也随意的反问了一句。

“话少呗。”司南用膝盖折断玉米杆子添进灶眼里,闻着锅里大碴粥的香气回道:“不然还能怎样。”刚认识没几天,哪能问那些过于亲密的问题呀。不过是这会儿不说话有些尴尬,随便找个话题闲聊罢了。

她又不傻。

这样吗?转了转脖子,乌亮手指托着下巴,一边寻思着借来的粮食放哪里不会被耗子惦记上,一边不走心的给司南解惑:“柴简呀,他小时候挺能说的。后来去了...反正大家都笑他说话大舌头,然后渐渐的话就少了。”

“……”这理由是不是太扯了?

司南扭头扫了乌亮一眼,忽悠的这么不走心...你倒是说说,你是哪只眼睛看出来我比较傻的?

→_→

第15章

两只眼睛都看见了。

四目相对,司南率先收回视线,小脸臭臭的低下头,对着燃烧的灶眼呲牙。

不过回想起那会儿顺嘴秃噜出来的话,司南心下讪讪的,到也没将乌亮的调侃放在心上。

上午,柴简决定去县里,乌明拦不住,又担心柴简的身子,便去找了王铁柱。问了一回借驴车的事。

驴车是队里的公共财产,那驴平时比人还金贵呢,自然不是你想借就能借的。好在他们刚来,再出一趟车帮忙采买一些生活必需品也是合情合理的要求。再者老支书因为早上乌明来借农具时表现出来的勤奋务实劲对他们这批知青微微有些好感,便也同意借驴车了。

赶车这活,没什么窍门。乌明几下就学会了,也不用王铁柱陪着去县里,人家自己带着柴简走了。

要采买的东西都列在单子了。拿着单子去采买,谁去都一样。这几天坐车坐得够够的,司南对去县里采买升不起半点兴趣。

而且相较于只能去供销社买东西,司南更愿意留下来学点东西。

→_→

乌明赶车走了,王铁柱自然而然的就留在村里了。不过他留下来,也没闲着。

现在买什么东西,都需要供应票。没有供应票,你拿再多钱出来都没用。相较于城镇居民,村里的村民更缺这种供应票。所以乌明走前拿了一张二斤全国票粮出来,司南见了也拿出一张一市尺的布票出来,准备用两张票跟王铁柱学种地兼做笔小生意。

不过司南在将布票递给乌明的时候,突然想到这个时代的某些特色运动,于是一脸神秘兮兮的问乌明三人,咱们这样算不算贿赂,会不会**?

之前商量的时候,没觉得交学费和跟村民买青菜有什么不对。可这会儿心里却有些惴惴不安。

不会刚来就让人抓了个典型,然后来一场别开生面的批评教育吧?

因为对这个时代的印象都是来自影视剧和,又因为那里面对这个时代的描写都是那种极致客观的,所以也给司南留下了个寸步难行,要谨言慎行的观念。

有些束手束脚,也有些草木皆兵。

将担心问出来的时候,司南脑子转的飞快,连秋后算帐和钓yu执法这种事情都想了一遍。

由此可见她对这个陌生的时空和‘印象深刻’的时代藏着多少恐惧了。

乌家兄弟闻言先是一怔,随后就不约而同的哈哈大笑,就连柴简那张没有什么表情的省电模式脸都带出了几分笑意来。

“别担心,到时候哥几个绝对不把你供出来。”乌亮笑完还跟司南开了个玩笑,“就指着你给咱们送饭呢。”

司南:“……”

果然不能尽信书了。瞧,这就闹了个笑话吧。

.

两张供应票送出去后,王铁柱同意教他们四人如何种地和怎么干其他农活。与此同时,王铁柱的媳妇李桂芝要在白菜萝卜收获前,每天送一篮子他家菜园子里种的家常菜过来。除此之外,等地里的土豆收上来了,还要送两袋子土豆给他们这个知青小院。

这会儿是中午,李桂芝摘了一篮子菜送过来后,又觉得这些菜不值什么钱,自家占了大便宜,于是又给司南他们送了一海碗自家下的黄豆酱。

其实不光李桂芝觉得自己占便宜了,司南也觉得自己捡了大便宜呢。

司南来的时间短,哪怕知道这里物资匮乏,没有经过通货膨胀的钱很实诚,可她在现代养成的心态仍就觉得这里的东西物美价廉,便宜得不要不要的。

看来这种在现代养成的消费观,得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合时宜了。

╮(╯▽╰)╭

事说定了,王铁柱就跟媳妇回家吃饭了。要等吃过了午饭,才会过来带乌亮和司南去自留地干活。

不是干活,是教学。

乌明和柴简不在家吃午饭,司南仍将早上泡的那盆玉米碴子给煮了。

司南煮粥时,乌亮就在外屋地里寻找最佳地窖入口。

乌亮准备将地窖的出口设在放水缸的地方,于是便将水缸挪到男生宿舍那边,就是原来摆碗架子的地方。

地窖入口设在中间,上面在支个饭桌摆四个凳子,也算得上是另类的大隐于市了。

村里给预备了两个碗架子,柜子的上半部分是几块板子隔出来的架子,有些像书架的样式。下半部分是个带两柜门的小柜。

碗架子上固定的木板,每层高度不一。高的一层能放下一个暖水壶,低一些的地方,也就只能放些高度不到二十厘米的东西。一般上面的架子放碗筷盘子,荤油坛子和一些调味料。

下面的小柜就是放一些经常吃的粮食。

两间宿舍一般大,但司南那屋只住她一个,乌亮就将其中一个他们用不上的碗架子摆到司南屋里了。

这会儿外屋地的碗架子上,最下面的一层放了个暖水壶。其上的一层摆了三个一模一样的饭盒和一个司南从空间里拿出来的某网站九块九包邮的单耳陶瓷泡面碗。

样式清雅,还带了个同质地的陶瓷碗盖。光是冲着这个碗,司南都觉得有胃口。

不是司南矫情,她是真的用不惯这个时代的饭盒。

长方型的铝饭盒,上面有些坑和划痕,只要不漏这些小瑕疵就都没什么。可是吃饭你得端碗吧,这饭盒那么薄,还连个把手都没有,怎么端呢?

而且家常吃饭用饭盒,就感觉怪怪的。

所以司南今儿往外拿暖水壶的时候,只犹豫了一眯眯,就咬牙就将这个泡面碗也拿出来了。至于她原来的那个饭盒,则装了整整一饭盒李桂芝送过来的黄豆酱。

吉省这边的村子,几乎家家都会制作黄豆酱。一年弄一回,一回吃一年。

对了,按他们这边的说话方式,这也不叫制作黄豆酱,而是叫‘下大酱’。

李桂芝拿来的黄豆酱,是她自己下的,闻起来还不错,可惜的是司南从来不吃生酱。不过有这个生酱在,到是用这个生酱做了道肉沫茄子酱。她和乌亮蘸着青菜和小葱吃了一顿玉米碴子粥。

……

外乡人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