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妈文中的漂亮原配[八零](139)

作者:清清一色 阅读记录

“啊?”娇娇都愣住了。

李彦铭这人独来独往惯了,是不喜欢小孩儿的。

救娇娇是因为他骨子里的正义,不能让他看着一个小孩儿被人抢走。

现在嘛,娇娇在他心里,就是死对头的女儿,是敌人。

于是对娇娇就更加冷漠和矜傲了:“我说,别挡路!”

李彦铭凉薄开口,娇娇立马委委屈屈的往旁边让。

可可爱爱的小姑娘,眼圈红彤彤的,要有多委屈就有多委屈,可李彦铭一点都不心软的抬脚朝娇娇身边走了过去。

冷酷无情,高傲的一匹。

看的成景直皱眉,心想,长得好看就了不起?

他妈这么好看,这么娇气,都没像他这样高傲臭屁。

果然这世上的美人,还是他妈最温柔。

被夸温柔的林秀,一觉睡到下午三点多才起来。

她之所以能放心大胆的睡,是因为成煜东说了今天他带小孩。

所以林秀懒洋洋的起床时,成煜东正带着娇娇在招待所外面的坝子里,扎马步。

小姑娘满头都是汗,却一点都不喊累。

紧绷着一张粉嘟嘟的小脸,那眼睛里的坚毅和坚持,和成煜东一模一样。

而成景则坐在摊位上收垃圾,因为附近住的都是拆迁户,收垃圾的声音特别不错,成景自己忙不过来,还花钱雇了一个临时工。

这不,林秀双腿发虚的下楼时。

成景正和雇来的临时工,骑着临时从招待所租来的三轮车,去一个搬家的村民家里收垃圾。

成煜东看见媳妇儿下楼,扭头就对食堂大妈说:“借一下厨房的炉子。”

“去吧,火一直捂着,没熄。”大妈笑着说。

借炉子是成煜东早上就说好了的,成煜东去厨房的时候,顺手拦住了走下楼梯的林秀:“我包了抄手,给你下点。”

“还有抄手?”林秀双眼一亮。

虽然东城的海鲜很好吃,可来了这么多天,天天吃海鲜,还是很想念老家的吃食。

“油辣子有吗?”林秀馋兮兮的问道。

“有是有,可能没老家的辣。”成煜东说。

刚改革开放,货运还不发达,很多东西,都只有当地才有。

就算有车队走货,走的都是最好卖的衣服和电器、手表、自行车啥的。

再加上现在南下打工的潮流,还没开始,很多人一辈子都呆在自己老家,不会出来。

像辣椒这种特别有地域性的食物,就算运到东城来,东城人也吃不习惯。

因为东城人胃口清淡,不爱吃辣椒。

但成煜东为了媳妇儿能吃一顿美美的抄手,特意挑的是市面上最辣的辣椒,自己在锅里炒干了舂碎的辣椒面。

虽然比不上清溪镇的辣椒,但多放点,还是有辣味。

“可惜这面皮儿是馄饨皮,不是咱们老家的抄手皮。太薄了,吃起来总少点味道。”林秀吃完了还意犹未尽的感慨:“要是大姐在就好了,我想吃大姐做的辣子鸡丁了。”

成煜东不高兴,他在,还想大姐做的东西?

听见成煜东这不高兴的心里话,林秀立马说:“当然了,你做的抄手也特别好吃。”

她对面色冷冰冰的男人,眉眼弯弯的笑着说:“你辛苦了。”

“不辛苦。”成煜东面色沉沉的说:“很简单的事情。”

口嫌体正直的男人,在林秀面前,永远都这么表里不一。

从卖肉剁馅儿,到炒辣椒,舂辣椒面儿,成煜东可是忙活了大半天。

但男人嘛,做事不啰嗦。

所以成煜东从不在林秀面前的辛苦,只要秀儿能高兴,他背地里做再多,都高兴。

正好这时候蔡志鹏开着面包车从外面回来,一下车,就闻着弥漫在空气里的辣椒味说:“哎呀妈呀,有辣椒,还是抄手的香味,也给我整一碗。”

也就他们这些清溪镇来的人,喜欢吃辣椒。

其他人闻见辣味儿,都呛着咳嗽。

当看见蔡志鹏一脸幸福的捧着抄手,一勺一勺的往碗里加辣子油。

加到最后,整个碗面都漂浮着一层红艳艳的辣椒时。

食堂大妈都倒吸了一口气:“我的妈呀,不怕辣掉舌头?”

“这不辣。”蔡志鹏还和食堂大妈分享:“真正好的辣椒,要用朝天椒。小拇指大小,舂的细碎,混着姜泥蒜泥、花椒面,用滚烫的热油一泼,那才香,才辣。”

“吃抄手,只要一勺,就能辣的舌头发麻。”蔡志鹏说起来都流口水,吃了清淡的东西好几天,他嘴巴都淡出鸟来了。

蔡志鹏吃完了抄手,就和成煜东、林秀上楼说起了另外看的地皮。

“都商量好了,对方愿意按照我们的价格卖。”蔡志鹏很高兴。

因为这时候东城刚改革发展,所以很多人都还没意识到,以后东城会发展成啥样?

所以偏远一点的地方,巴不得有老板来买地。

说到这里,蔡志鹏还问成煜东:“那地离这里十几里路,真能发展过去?”

“那边太穷了,都是小渔村,穷的全是住茅草房。”蔡志鹏说起那边的惨状,还挺唏嘘。

谁能想到,改革发展最前沿的东城,还能有这么穷的地方?

这也是交通不发达的原因,无论哪个城市的城郊贫富差距,都比较大。

因为城里户口吃公粮,有铁饭碗,再穷也能吃饱饭。

乡下的农民就不一样了,能不能吃饱?全看一年四季的天气和庄稼地里的收成。

所以就算挨着城里的郊区,那也穷的很。

听见蔡志鹏的问话,成煜东点头:“能开发过去。”

“你不是看了你嫂子画的地图?”成煜东反问的时候,还从包里,掏出一张地图。

“看是看了,但我总觉得不踏实啊。”蔡志鹏说。

眼睛却看向成煜东展开的地图,地图上被林秀用圆珠笔画下了一个区域。

区域里就包含着,他买地的那个小渔村。

看蔡志鹏还是很迷糊,成煜东就说。

“你嫂子最近出去玩的时候,特意留意了一下东城这边的报纸和政府单位公布出来的施工图。”

说起林秀,成煜东老骄傲了:“你嫂子推测,她用圆珠笔画出来的地方,以后会是东城的工业园区。别看现在偏僻,再过两年,那土地都是给大企业准备的。”

“还有这好事儿?”蔡志鹏不太相信。

“当然了。”林秀点头:“东城最先发展,为啥发展沿海地带?那就是因为海运方便,就连咱们威阳县的农机场都要往这边迁移,建新厂。你说全国各地多少大厂?为了把生产出来的产品,推销到全国,甚至海外,到时候全都会迁移过来。“

“那需要多少地?”林秀笑着问蔡志鹏。

“很多很多地。”蔡志鹏说。

林秀点头:“对,需要很多很多的地,所以咱们买的地,就是等着那时候的发展和开发,能挣不少钱。”

这是社会改革的大方针,那报纸和收音机里也都说了。

沿海地区是国家的宝藏地,要先富带动后富。

而且这边的工业区,那也是国家规划出来的,告示刚出没多久。

一些有背景,知道内幕消息,或者对商业信息敏锐的人,这时候都从全国各地奔赴到了东城掘金。

能发财的人,都是能抓住商机的人。

林秀为啥能在1980年,刚刚兴起万元户的说法时,就能掏出十几万来支持成煜东买地?

不就是林秀和成煜东是商业嗅觉敏锐的人,在刚改革发展的时候,就抓紧了机会来东城买房子,等拆迁。

至于蔡志鹏嘛,就舊獨是走好运跟着成煜东混,也能喝汤吃肉。

听林秀这么解释,瞬间敬佩道:“不愧是嫂子,我听你的。”

蔡志鹏说:“我回去让我家里也凑点钱,咱们多攒点,争取能多买点地皮。”

蔡志鹏知道大胆的能吃肉,跟着东哥和嫂子混,更是能吃肉。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