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置年(36)

作者:Llosa 阅读记录

土胚房的门修的极矮,郑墨阳不得不弯下腰才能进来。进了门空间也不怎么宽敞,高大的身躯随便转一转就要碰掉点东西。

房间的陈设仍然是上个世纪的样子:土炕、火盆,以及烧柴的灶台。有个木桌靠着屋里采光最好的地方——窗台,上面放着一本九年级数学寒假作业。冯诺一看着蓝色封皮上的小人,一瞬间梦回初三——不对,他其实没有初三。

老奶奶嘟囔了几句,就走进了里屋。一时间,屋里只剩下雨水击打窗棱的滴答声,寂静得可怕。看这情形,这家里只剩下这一老一少,于是冯诺一问:“你爸妈呢?去外地打工了?还是出去干活没有回来?”这问题很有人**刺探情报的嫌疑。

女孩似乎对他没有兴趣,自顾自坐在桌前,翻开寒假作业,旁若无人地做起来,散发着一股高攀不起的冷漠。

冯诺一自小靠着一张脸所向披靡,还很少受到这样的冷遇,悄悄往郑墨阳那边挤了挤,小声说:“这个村子好像大多数都是老人孩子。”

回想一路上围观的人群,还有担架上露出的花白的头发,这村子弥漫着一股老迈的气息。这大概是贫困地区的惯例,家里的青壮年出去打工,留下年迈的老人和留守的孩子。

“生活这么不方便,家里又没有劳力,日子多难过啊。”冯诺一想起那一人高的柴火,从力学角度简直难以解释,这么瘦小的身子怎么背的动这么重的东西。“还有上下学,该不会每天都要爬那截梯子吧,天啊……”

脚底下踩着万丈深渊,这简直是拿命在获取知识。跟这一比,什么悬梁刺股凿壁偷光,还算比较安全的学习方式。

他又想起另一个问题:“他们怎么能上得起学?”

“扶贫工作做得好吧,”郑墨阳说,“而且义务教育阶段本来也不收费。”

“没有安置房吗?”冯诺一说,“住在这地方怎么能脱贫呢?”

“有,”女孩冷不丁地插了一句,“县城外面有块地方是给我们的,但是奶奶想住在老房子里。”

冯诺一此刻就像是嘴碎的长舌妇被抓包,带着尴尬的歉意说:“是不是吵到你了?那我还是站到门口去吧……”

“没事,”女孩一下一下把笔在桌上按着,“反正我卡住了。”

“有题目不会做吗?我可以帮你看看。”

女孩瞥了他一眼:“你会做?”

这目光冯诺一太熟悉了——学霸发现自己做不出的题目竟然有人能解答,所以倔强地不想相信。

“不是我自夸,这可是专业对口了。”冯诺一发现自己居然有用武之地,喜滋滋地走到桌子旁边俯身下去。“平面几何呀……”

对于这个学段的孩子来说,学霸的魅力是无穷的。随着冯诺一讲题的深入,女孩的态度肉眼可见地缓和下来,等讲完一套解题技巧,神情已经近乎于崇拜了。

“真厉害。”她衷心地表达感叹。

派上用场的冯诺一快乐地开始了商业互吹:“是你聪明,反应又快,我一说你就明白了。”

女孩相当配合地夸赞下去:“叔叔成绩肯定很好吧。”

冯诺一违心地谦虚道:“还可以,还可以。你好好学习,将来一定能考上好学校。”

这本来是句万能的客套话,一般来说,被夸赞的学生会心一笑,说声谢谢,这套社交辞令就结束了。然而女孩没有按照常理出牌,她只是说:“高中就要收学费了。”

冯诺一顿时有些后悔。可能还是家境良好养出的思维定势,他好像默认只要有足够的能力,就能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其实全国的平均教育年限也不过10年,在岚山能读到初中毕业,已经是非常幸运的事了,谈再多的似乎是奢望。

但是,高中学费其实并不算多。难道父母外出打工,连一个孩子的学费也供不起吗?

不论如何,在暴雨天,刚做完沉重的活计,就借着微弱的天光,坐在窗边一笔一划地认真做题的人,就这么放弃了继续学业的机会,和父母辈一样踏上离家万里的打工之路,也太过可惜了。

“你们村里能收到信吗?”冯诺一突然问,“或者把你们学校的地址写给我吧。”

女孩警惕地看着他:“干什么?”

防范意识不错,老师教的很好。冯诺一满意地点头,伸出一根小拇指:“和我做个约定好不好?”

“什么约定?”

“如果你能考上高中,学费就由我来付,”冯诺一说,“当然,要是能考上大学,我也愿意继续支持下去。先说好,我只付学费哦,付完了我要看到学校开的收据。”

女孩瞪大了眼睛,整个人像只遭受电击的小动物,充满茫然和难以置信。

上一篇:听说你惦记我 下一篇:夏日柠檬店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