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置年(50)

作者:Llosa 阅读记录

郑墨阳瞟了他一眼,笑了笑,把书合上放在一旁。

“还有,”他低头在他耳边轻轻地说,“我早就想在这张沙发上干|你了。”

现在还是上午,明晃晃的日头照射进来,晃得人眼晕。在这么灿烂的阳光下,似乎不该谈论这些龌龊的话题。郑墨阳似乎也没有立刻就把他办了的打算,用手捂住他泛红的脸颊,转移了话题:“这几天在干什么呢?”

冯诺一眨了眨眼,睫毛在对方手指上刮了几下:“写信。”

“这年头还有人写信?”

“亲手写下来更有诚意嘛,你看明星以前还手写道歉信,现在都是公关代发个通稿就完事了,多么敷衍。”

“现在只有情书还手写吧。”

冯诺一立刻指天立誓:“我只是在给那个女孩子写信。”

“宝安村的那个?”郑墨阳问,“写什么?做题思路吗?”

“我是催命鬼吗?大过年的还给她写题目?”冯诺一用手肘撑着从沙发上翻下来,走到书房里拿出一个信封,递给郑墨阳,“鼓励信。”

郑墨阳瞟了眼还没上胶的信封:“给我看?”

冯诺一点了点头:“毕竟一年之后,我就忘了这件事嘛,到时候只能靠你写给她……”

郑墨阳用信封“啪”地打了一下他的手腕,又气又笑地说:“你还指望我全文背诵?”

冯诺一一闪身上去抱住了他:“记个大概就行……”

郑墨阳无情地把信甩在茶几上,冯诺一叹了口气,把信封拿回来:“开个玩笑嘛,哪敢让你背书,就给你看看,行不行?”

这大概和创作者给别人推荐自己的文章差不多,郑墨阳看了看他眼巴巴观望自己的表情,伸手把信拿了回来,抽出薄薄的信纸。

给好心让客人避雨的姑娘:

几周过去了,不知道你是否还记得那个带着奇怪眼镜的叔叔——顺便一提,我平常比那要好看很多。

你让我想起了一个大学同学,她来自内蒙古一个偏远的小镇,父母在她五岁那年去世,之后她就一直跟着哥哥一家生活。你可能猜到了,她的兄嫂对她并不友好,她只能用做家务的方式来避免“吃白饭”的冷眼。她曾经对我说,在看《红楼梦》的时候,她对于黛玉只有嫉妒,因为在寄人篱下的时候,能吃饱穿暖已经很幸运了,更别提还有葬花吟诗的工夫——她从来没敢奢想过这样的生活。

她花了十二年从贫困落后的家乡走出来,走到京城的最高学府,靠着奖学金和助学金读完了大学,在首都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她现在有时候还会回到老家,她的兄嫂对她非常讨好巴结。

也许很多人跟你说过这样的话,“读大学出来也不一定有出息”“女孩子不适合读理科”等等,我希望你不要在意。那些“大多数人的故事”是没有意义的,你就是你自己,没有人能决定你落在哪个区间里。

我相信,对于能背得动几十公斤重的柴火的人,学习道路上的坎坷算不了什么。请你一定要坚持下去,走出去看看这个世界,虽然它很糟糕,但它同样很精彩。

PS. 考虑一下T大吧。

第23章 毫无理由的反社会人格

看完之后,郑墨阳把纸页重新叠起来,塞到信封里。冯诺一坐上沙发,把脑袋搁在膝盖上,满怀期待地看着他:“怎么样?”

“挺标准的励志信,”郑墨阳不褒不贬地评价道,“你这几天就在写这个?”

冯诺一不置可否地把信拿回来,撕掉封胶,小心地封好,搁在茶几上:“不夸夸我?郑先生不是很会夸人吗?”

“想要我怎么夸?”郑墨阳想了想说,“你同学挺不容易的。”

“这是夸我吗?”

“举出具体案例,有助于激励同一处境下的人,在这一点上做的不错。”

“其实那是我编的。”

郑墨阳无语地看着他:“你编的?”

“我们专业总共也没有几个女生,偏远地区来的更是没有。T大现在都没几个寒门子弟了,不是家里经济条件不错,就是父母学历不错,”冯诺一说,“难得有一个从山区来的孩子,都要在开学典礼上当成珍贵案例来宣传。”

郑墨阳觉得浪费了自己的感情。

“而且说实话,偏远地区考过来,有很多地方吃亏。首先英语口语很难和北上广的学生比,数理化基础也是,因为高考分数很多都是刷题刷出来的,学高等数学可能会有点吃力,”冯诺一无奈地摊开手,“而且奖学金……要在T大拿到奖学金多难啊,基本上人人都大小是个状元。”

“你这不是欺诈吗?”

冯诺一对这个评价感到委屈:“为什么?”

“这封信搞得好好学习未来就一片光明似的,不是很不负责任吗?说了半天,原来不但考不上,而且考上了也没好日子过。”

上一篇:听说你惦记我 下一篇:夏日柠檬店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