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年归来嗅炊烟[美食](26)

作者:五里苏桥 阅读记录

两人沉默良久,何年归先开口:“你说好借我钱,可不能反悔。”

他还想着跟何袅袅合伙种菊花呢。

“借,没说不借。”

“行,那我给你写欠条。”何年归说。

“啊?”何时归以为自己听错了。何年归跟他借钱,从来没写过欠条,他也从来没计较过让何年归还钱。

“亲兄弟,明算账。”何年归一边写欠条一边说。

“等等,年年,你得想清楚,我们现在是同一条战线上的。你不能把我当成假想敌。”何时归抓住何年归手里的笔,“你的敌人,应该是袅袅说的那个什么‘师父’。”

何年归顿悟,马上变成了跟哥哥相亲相爱的好弟弟,打听那个师父的情报——在何时归虽然没有见过那个“师父”,但通过何袅袅打电话的内容,大概猜到那个师父要来。于是他充分地,以最大恶意开启了自己的猜测:“明明把苗寄过来就可以的一件小事,他非要千里迢迢亲自来,你觉得他是何居心?”

何年归懵懵地说:“不是来工作吗?是什么居心?”

“当然是利用职务之便撩妹啊!”何时归恨铁不成钢道,“你想啊,在公司那么多同事,肯定不好下手,可是现在不一样了,现在是在袅袅家里。孤男寡女……他心机很深啊。”

何年归完全没想到这一茬,瞬间觉得何时归又聪明又有经验,又能洞察人心,从心底里充满了敬佩之情。

……

第二天天刚亮,何袅袅就起来去棚里种新到的菊花苗了。

村里的早上实在是让人没办法赖床,天还没亮就有大公鸡的叫声、狗吠声、鸟叫声、早早去上班的摩托车声……这些声音不是此起彼伏,而是一个声音消失一段时间后,让人感觉好像安静了,安全了,猝不及防又有另一个声音出来,毫无预兆,一下把人从睡梦中扯出来。

何袅袅这么多年的睡眠环境一直都是非常安静的,大早上有这些声音,她根本睡不着,便干脆起来去种菊花。

一日之计在于晨,早上的田里湿气很足,田地像是在呼吸一样,矮矮的氤氲着一片雾气,走在里面,就像走在喷了干冰的舞台上,雾气虽没有干冰那么厚,却也有一种置身云雾的感觉。

昨天搭建的大棚很成功,何袅袅看了看湿度和温度的记录,经历了一夜,棚里的湿度和温度都稳稳控制住了。虽然整体的高度有点不够,但只要靠近两边的时候稍稍弯腰就好。

何袅袅小心挥舞着锄头挖坑,避免锄头挥太高,打到大棚的顶膜。棚内的湿度久久不散,加上干的事体力活,何袅袅很快身上就湿哒哒的了,她脱掉外套,一边数着坑数,一边用脚量着间隔,把所有菊花苗安排的整整齐齐。

大棚建起来之后,多少挡到了旁边地里一些阳光,可何袅袅一直没问到小米家的联系方式,也没办法去协商这件事。如果联系不到小米家,师父这次带过来的菊花苗,就只能种在何年归的地里了。因为何袅袅父母的地都被租出去了,现在一时也收不回来。

何袅袅刚干了不到三分之一,就感觉胃有点闹脾气了。胃是个情绪器官,压力大、焦虑和生气都会导致它闹脾气。最近何袅袅忙着种菊花,也没怎么休息好,它这是在反抗了。

何袅袅把锄头丢在一边,蹲下来休息了一会儿,等胃疼缓解了,缓缓站起来,准备回家吃点东西,吃点药。昨天的剩菜还可以热一热,再用蒸箱整个米饭。

走进巷子,远远的就看到何年归坐在门枕石上玩手机。何袅袅刚要打招呼,可何年归身影一闪就回家了。

等何袅袅走到门口的时候,何年归端着他的食盒出来了。村里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一个木制食盒,长方形,可以摞好几层,一般是枣红色的,有的还会在上面雕刻花样。以前村里结婚,乡亲们一般不给份子钱,送一块花布、包一份饺子或送两升面粉,送饺子的时候,就是用这个食盒装着的,木制食盒严丝合缝,保温效果也不错。

“你去哪里了?我给你做了早饭。”何年归一边说一边往何袅袅家里走,“给你发消息,你又没看见吧……”

“我去种花苗了,没带手机。”

“花苗不是种完了吗?”

“昨天又到了新的。”

……

两人就这样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进了屋。

何年归把食盒打开,一边把早饭端出来一边介绍:“这个是山药泥,养胃的,我加了一点草莓果酱,这是小米粥,早上喝粥热乎,还给你配了蒸鱼片和小黄瓜咸菜。”

何袅袅看着脸一样大的碗,感觉何年归不是想帮她养胃,而是想撑死她。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