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年归来嗅炊烟[美食](30)

作者:五里苏桥 阅读记录

“我可以帮忙!”何年归说。

“你的实习呢?不做了?”何袅袅说,“还是赶紧顾好自己的学业吧,我可不想被你爸上门教训。”

何年归这次在家待着,是因为实习老师去外省参加医院交流了,给实习生们放假一个星期。本来应该是一个星期的父慈子孝美好场面,可何年归不喜欢临床医学,整天嚷嚷着不想回去。

这已经过了一个星期了,何年归还赖在家里,何旺就看不下去了。无论发生什么事,都能指责两句这个“没出息”的儿子。

何袅袅就在他家对门,两个院子露天不隔音,自然也听到过几次。

谈及此,何年归就沉默了。

杨昊便问袅袅:“你是怎么打算的啊?就算给你几个月外勤,你也没办法在几个月内让一个村子富起来的。”

何袅袅其实也有想过,致富不仅不简单,而且还不能短期内实现。可是当她面对化肥厂的时候,她没有办法让步。

“就先走一步看一步吧,目前的计划是先让村民看到种可食用花致富的可能性。其实这一步能不能成功还不好说呢。如果有幸成功了,就教大家怎么种植。至于以后……我还没有想好。”何袅袅坦白。

“其实露天种植还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观赏性。”杨昊说,“如果真的实现了全村种植菊花,可以宣传一下,促进观赏旅游。”

何袅袅其实也有这个想法,接着师父的话说:“除了带动观赏旅游,还可以做一年两季的尝鲜节日,到时候带动村里建民宿和农家乐,这样村子就可以真正富起来了。”

“综合型新农村,也是未来农村的大趋势。”杨昊说。

“可是师父你看,”何袅袅指着通向村子的土路,“连路都没有修好,靠我一个人,让村子从贫困村变成综合型富有乡村,才真的是天方夜谭。”

“致富本来就是任重而道远的。”杨昊语重心长。

“我还是先顾好自己的这个小花棚吧。”何袅袅说,“现在说起来简单,日后修路、营销宣传、村子建设……太多太多的困难了……”

何年归听着两个人对村子的规划,有点插不上话。他在这个村里生活了这么多年,自小被灌输的就是要出人头地,离开村子。从来没想过,村子还可以在什么人的带领下,成为什么富有的新农村。

自卑的种子悄悄发了芽,在何年归的心里长成藤蔓,缠绕在心间。

下午三个人一起种,忙到傍晚,终于把花苗全部种好了。何年归和杨昊从河里一担担把水挑上来,把地里的花苗浇透定根,两个人映着夕阳,走在田间小路上,只留下两个剪影,像是油画上角落里两个用纯黑颜料勾勒的点缀。

在乡村致富的路上走过千千万万的人,每一个人都是点缀,又是这条路上的不可或缺。

等一亩地浇完,天已经全黑了,三个人躺在田边的草地上,累得脚趾都是酸的。

“今天晚饭怎么解决?”何年归问。他整个下午都在地里,可没来得及做饭。

“要么叫外卖吧。”何袅袅说。

“这里只能叫到隔壁村的大馒头,我们吃馒头就咸菜?”何年归说。

何袅袅舔着自己已经有点干燥起皮的嘴唇,全身心都在抗拒干巴巴的大馒头。这会儿村子里外出打工的人已经陆续回家了,村子里飘着各家饭菜的香气,让人越闻越饥肠辘辘。

“哎哟喂,你们三个躺在这里干嘛呢?黑灯瞎火的吓死个人!”

三个人定睛一看,是何家豪挑着一捆干柴从这里经过。三个人四肢僵硬地坐起来,给何家豪让路。何家豪随口一问:“刚干完啊,吃了没?”

“没有。”虽是否定的回答,却充满期待的语调。

“去我家对付两口?”何家豪问。

“好!”三个人异口同声。

村里人都是都是体力劳动者,明白饿肚子的难受,只要问了没吃,就会邀请去家里吃饭。

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的菜园,无论新鲜的瓜果蔬菜,还是做熟的时令美食,都非常愿意分享。

三个人厚着脸皮来到何家豪家,阿雅奶奶看到袅袅和何年归,开心地说:“我蒸了一大锅榆钱饭,正想着给你们送点呢,来了正好,省得我过去了。快快,洗洗手,进屋。”看到后面还跟着一个陌生人,更开心了,忙说:“今天我扎头发的时候,漏了一缕,就知道今天要有远道而来的客人,孩子,你叫什么名字啊?”

奔四的人被叫孩子,杨昊竟有点害羞,浅浅笑着说:“我叫杨昊。”

三个人在阿雅奶奶的热情欢迎下,洗了手,进屋在矮矮的餐桌前排排坐好。阿雅奶奶给一人盛了一碗满满的榆钱饭。何家豪又炒了韭菜香干和青椒肉丝,还顺手拍了个黄瓜。每一样菜都用脸盆大的盘子装了满满一大盘。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