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在全员美人的家族做谋士+番外(252)

作者:甜冰茶 阅读记录

他亲自沏了杯水,水犹温热,而对面青年的指尖却是冷白的,按着杯沿才渐渐被温起一丝薄红。

“身体无碍否?”

“已无大碍,劳司空挂心。”

青年垂下了眼眸,面色一如往常没有什么血色,容颜俊秀颌下光滑,一如涉世未深的弱冠少年般,只有熟识者才知这看似毫无危险性的人身处高位,征伐多年染血无数,身后是颍川大族为支撑,人前又深得司空信重。

“是生是死,想来卿心中已有抉择,不然何必深夜前来。”

曹操端坐在那儿,神色淡淡,神态间已是表露出了他就坐在这儿,君自可拿出足够的理由来说服他改变心意。

荀晏从坐直到慢慢弯了脊背只用了几秒,他慢吞吞从袖中取出了一封信。

“家兄有信至。”他说道。

曹操看着他,顿时一口气泄了。

他哪想还有这等事?怕说不过便干脆寻了兄长来助阵,听上去还挺不体面,但这人做起来倒是自然得很。

他展信细读后眉头微蹙,轻敲着桌案,倏而抬头看向了对面的人。

“君可知并州边地人情?”

“略有听闻,”荀晏说道,“并州多鲜卑羌胡。”

实际上仅仅一个多字并无法形容,并州势力错综复杂,羌胡鲜卑各自为政,群雄割据,就连袁绍多年经营下来也无法掌控并州,只是在其中混一杯羹,勉强维持平衡。

曹操捋着他的胡须,神色间看不出究

竟是赞同还是有何别的想法,他意味深长的说道:“并州已非汉人之地。”

荀晏默然。

他说得没错,况且吕布的故乡九原也已被鲜卑占领,去并州是下下策,不然吕布也不至于多年不曾归乡,因为他知道,他在中原还有可能闯出一条路、有所作为,在故乡却反向难上加难。

“不过,也不无不可,”曹操话头一转,“放其归并州,若成事,则可扰乱袁绍,若不成,无伤我等。”

放吕布归并州,名为扰乱袁绍,实际不过是流放罢了,要想在并州东山再起几乎不可能,断绝了放虎归山之危,若他真能一统并州,那也不至于被人打出中原。

求情者不独二荀,还有镇守扬州的张辽,饶一人性命,得臣下心,不过举手之劳罢了,何乐而不为。

“明公大义。”

荀晏起身拜过。

曹操扶过,似是漫不经心问道:“卿以为,刘玄德当杀否?”

荀晏悚然一惊,抬头看去,见曹操神色如常,不知是突然心意所至还是荀彧在信中提了什么。

刘备将是曹操统一路上的大敌,这是毋庸置疑的,但他难杀、不好杀,因他爱民如子,士民爱他,贸然杀之,恐会酿成昔日杀边让一事的惨案。

“不可杀,亦不可纵,”他脱口而出昔日郭嘉所言,见曹操若有所思的模样,想了想又道,“不若软禁……或是流放?”

“听闻此人乃中山靖王之后,乃皇室贵胄,司空纵是不杀,也万不可使其占大义。”

曹操听罢面色古怪,也不知是别有所想还是怎么的,撇过头嘟囔着什么“织席贩履”、“中山靖王”之类难懂的话。

“孤已心中有数。”

————————

下邳围城数月,城内情形自然说不上好,降卒、流民、外来者乱作一团,到处都是吵吵闹闹的,连月的大水将城内淹得一片潮湿恶臭,到处都是被泡烂的物件。

夯土墙被水泡得糜烂,露出一个大洞,只是这会也没人在顾及这无关紧要的东西,百姓战战兢兢躲在暗处,皆是一片面黄肌瘦的模样。

围城久了都是这样,不过是一个熬字罢了。

荀晏骑在马上跨过水潭,身后的亲兵紧

随其后,生怕他出什么事,荀晏回头看了两眼还是随着他去了。

他想起了一些不是很美好的回忆。

昔年在兖州时,张超为曹操所杀,臧洪因袁绍拦截不肯让他相救友人而毅然与袁绍断绝关系,遂被袁绍围于东武阳。

围城近一年之久,城内一片萧瑟,不巧的是他正巧见过东武阳城破时的景象。

守将与士族为他们心中的大义而死,为他们心中的汉室江山而死,虽死无憾,而城内却成了一副人间地狱的模样,纵使当时荀晏已经自忖见过了太多的死亡与杀戮,也不由得怔住了。

他曾见过皇甫嵩杀人如麻,黄巾头颅如山,那不过是单方面的屠杀,而这些人却是在长久的煎熬中,怀揣着希望与痛苦而死。

当时城内已经没有妇孺,满城没有一只老鼠、一块完好的皮革,百姓骨瘦如柴,臧洪是不愿意投降的,穷途末路之际,他将自己的爱妾交予将士分食,那日将士们的哭声与喊声传到了城外——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