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在全员美人的家族做谋士+番外(333)

作者:甜冰茶 阅读记录

“志才兄,”

郭嘉回头,拂去边上人肩头落叶,“腐朽草木,为何与之同行?”

戏忠幽幽道:“昔年司空言麾下军师皆为病秧子,我等同行,确是再合适不过了。”

“别,嘉可比不上你二人,”郭嘉退开了两步,随后又想起了什么,“清恒近来如何?”

“听闻是旧疾复发,在家中休养……”

二人声音愈来愈远,周边一片静谧,却无人知晓在不远处,伏府已被破门而入,哭泣与惊呼声不绝于耳。

——————————————

屋内熏香一如多年以前那般,荀彧回想起了二十多年前的那个春天。

竹席粗糙,屋内还泛着春寒,他当时年幼,却很是知礼,跪坐许久腿脚生疼亦不敢妄动。

当时大人在讲定公十三年。

秋,晋国大夫赵鞅去了晋阳,发动了叛乱,后归于晋国国都。

书上记载他起兵驱逐了在国内叛乱的贼子,驱逐了君侧恶人,可他的行动却明明白白标着一个‘叛’字。

“为何以叛言之?”他问道。

大人笑而抚须,“因无君命也。”

窗外发出了一阵细微的响动,吸引了二人的注意力,在得到大人的应允后,荀彧打开屋门,看到外头一个雪白软糯的小团子正蹲在地上,看到他出来咿咿呀呀的跑了上来,差点摔了个大跟头,所幸他连忙接住。

……嗯,是真的很软。

他把小孩抱进了屋里,荀绲眯着眼睛看了看,惊道:“怎是叔慈家的孩子,如何一人跑出来了?”

荀彧一愣,确实想起了他那位叔父家甚少见人的小孩,听闻是身体不好,也不常放出来……未想如今生得这般可爱。

荀绲想抱走孩子,那小孩却不愿,一个劲的扒拉住了荀彧的脖颈。

这孩子轻得很,扒拉得越紧却闻不到多少奶香味,反而皆是药草的清苦味道,他当时便心下一软。

“狸奴,狸奴,”大人软言哄劝了起来,不见平日里对族中子弟的严厉姿态,“若是再调皮,今日便没有奶糕了。”

那猫崽子一愣,面上似是经过了极大的挣扎,然后毅然决然的……继续抱住了荀彧。

幼童柔软的面颊蹭过年长许

多的兄长的面颊,澄澈的眼眸中笑盈盈的,一本满足。

……也不知道他满足了点什么。

于是简朴惯了的荀绲认命的在屋内点了火盆,接受自己的学生多了一个的事实。

荀狸奴很乖,倚靠在兄长身边寸步不离,荀彧却莫名感觉他这种态度像是在保护看守一朵……娇花?

经义对于孩童而言总是无聊乏味,令人昏昏欲睡的,更何况是一个恐怕话都说不利索的幼童,婴孩。

所以没过多久,捧着奶糕啃了一半的小朋友就颓然倒在了他腿上,他戳了戳,没有反应。

大人想亲自送猫崽子回去,荀彧想了想还是自己抱起了小孩。

昨夜落了春雪,外头还有雪迹,所以他只能走得小心翼翼,半道上那猫崽子就醒了。

“阿兄……”

猫崽子把脸蹭进了他的怀里,深深吸了一口,声音也软软的如一块奶糕似的。

“嗯……”幼年荀彧有些生涩的叫出了这个昵称,“狸奴。”

猫崽子欢快的抱紧了他,然后神秘兮兮的用他的小奶音在他的耳边说道:“孔子曰:以道事君,不可则止。”

荀彧哑然,原以为这孩子早就睡过去了,莫非还听了几耳朵?

所以这般年纪的小孩开口就是子曰是正常的吗?

介于族中神仙太多,自身也是神仙之一,荀彧只微微感到了疑惑,随后就将疑惑合理化了。

是的,这很合理。

他甚至认真的低头和怀里两三岁的稚子辩解了两句。

“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猫崽子眨巴了一下眼睛,全当做没听见,又道:“孟子曰: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

荀彧想着他得掰一掰幼弟这个有些不合时宜的思想,猫崽子突然就泪汪汪了,鼻尖通红。

“阿嚏——”

“阿嚏——”

荀晏擦了擦鼻尖,想着自己该不会又要倒霉的感冒了吧,这天气都暖和了。

“粗陋之作,叫阿兄见笑了,”他叹息道,“阿兄改得……很好。”

他的兄长将他七零八碎的草稿整合归纳了一番,只是删去了一些过于明目张

胆乃至于就差指着鼻尖骂的言辞。

例如什么把控天下舆论,垄断为官渠道,门生故吏勾结经营这类大家心知肚明,却往往不会明面上说的事。

……还有他图方便,还把陈琳檄文中骂老板的原词写了点上去,他当时还未想过给外人看,真是罪过罪过……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