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在全员美人的家族做谋士+番外(352)

作者:甜冰茶 阅读记录

或者说自郭援攻河东开始,这段时间钟繇便开始努力争取

关中诸将了。

荀晏眨了眨眼睛,捻起一颗桑椹琢磨着,还未等他琢磨出个所以然来,帐外便有钟繇亲兵至,道众将军有事相议。

中军帐升起,里头吵闹不堪,得益于曹操那句不拘科制,钟繇在关中彻底实现了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所以他麾下的成分也格外的复杂。

长安的禁军、关中的小军阀乃至于西凉余部……多是桀骜不驯之辈,吵起来都是要撩袖子的气势,唯独看见钟繇进来时稍微收敛了一些,但也不多。

也有不少人看到跟在钟繇边上走来的文弱郎君,有些是不以为然扫了一眼,也有的则微微皱起了眉,似是想到了什么,但这也并没有耽误到他们今日的主题。

“司隶!”有人急匆匆说道,“郭援兵盛,又将取河东,若再待在平阳恐怕凶多吉少啊!”

“不如弃平阳暂且撤军,以待来日。”

“荒谬,尔等莫非皆是贪生怕死之辈!”

一时间一群人又吵得脸红脖子粗,荀晏抽着空回头看了一眼钟繇,用嘴型问道:大败呼厨泉?

钟繇神色不变,他抬了抬手,诸将逐渐安静了下来。

“郭援之来,关中皆与其私下有通谋,而至今未叛,不过是顾及我的威名罢了……”

他淡淡扫过几个嚷嚷退兵最凶的将领,“若弃平阳而去,示之以弱,则治下之民皆将叛为敌寇。”

“此未战而先自败也!”

他冷冽而斩钉截铁的说道。

众人一时被震住,半晌才有人思忖着欲再开口,却听钟繇身旁似是神游天外的文弱郎君突然开口,言语温和,言辞却不甚温和。

“若退军避郭援,则关中诸将必叛,纵欲归治所,亦不得而至也。”

那人不疾不徐说道。

“其人刚愎好胜,骄慢下必轻视我军,”钟繇又道,“五日后大攻平阳,郭援回援若渡汾为营,可半道击之。”

诸将面面相觑,想着本以为您老这是拿西征军没法子了,合着你剧本都写完了?

可能是钟繇的神色过于淡然自若,本是颇为用险的计策,众人却一时皆信服了他的话,也可能正如那二人一唱一和说的,退兵是不可能退的,后路早已被切断。

“想来司隶早有所应对,”忽而有人抚掌而笑,“今日我军帐下有人于河畔见荀字旗,才知司隶竟已招荀君援军。”

他说着话,眼神却看着荀晏,满堂的将领一顿,然后齐刷刷看了过来,荀晏倏而明白了钟繇心中所想,他微微颔首,算是与这些将领打过招呼了。

援军已至,有何惧焉。

不论援军多少,只要是有了援军便已是莫大的激励了。

议散,二人留到了最后方才慢悠悠走出了军帐,外头天色已然漆黑,明亮的繁星点缀在帷幕上,辽阔无际。

“清恒一路行军仓促,不知旧疾可有反复?”

钟繇深吸一口夏日闷热的气,转而问道。

荀晏想了想他师弟这两天怨气深重的模样,莫名有一丝心虚,他含糊说道:“不碍事。”

钟繇半信半疑的瞅了瞅,只是身边人面色经年苍白,全然看不出什么,只得作罢。

回忆起往昔他还将这人认作是友人的孩子,谁料……一别经年,还真是物是人非。

“我遣使张既劝说马腾,亦遣使往汉中,只是道路难行不知状况。”

他想了想还是说道。

荀晏抬眼,摇头道:“汉中与关中所隔秦岭,道路难行,又有张鲁毁坏道路,纵使汉中愿发兵相助也来不及,何况……汉中郡守新任,恐尚困于内事之中。”

钟繇沉默了片刻,幽幽道:“还是清恒心疼侄儿。”

他撩拨了一下见好就收,少有的有些无奈的说道:“若马腾韩遂投袁,此为破釜沉舟之计。”

……看来老钟也是压力山大,怕被关中人背刺丢了关陇。

所以张既归来时,钟繇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热情,这位寒门出身,颇有才干的名士也不负使命,说服了马腾暂且归顺曹操,令子马超率精兵一万共攻郭援。

马超则计划暗中前来,待郭援军至奇袭其军,却是与钟繇最先的谋划不谋而合。

五日后,大军兵临平阳城。

平阳城下,匈奴连月未被攻下,颇有骄慢之意,只当钟繇只会写字画画,实在不通兵事,早些时候攻城还有点威胁力,后面却似是愈发敷衍。

不久后便开了侧门,出城应战。

站在高坡上,荀晏掰着手指数了数郭援还有多久可以在河东浪,听得后面有人至,他回头看去,见竟是陈宫已至。

“绛邑已破?”

他问道。

“嗯,”陈宫神色淡淡,“两日前城破,将军见贾逵其人颇有英雄之气,领奇兵去救人。”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