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在全员美人的家族做谋士+番外(434)

作者:甜冰茶 阅读记录

作为少数民族,虽然自称饲养熊猫专员,何平小朋友也是被他塞去上学了,但似乎效果并不是太好。

他把何平唤了过来,那小孩这两年窜个子窜得很猛,可能是伙食不错,第一次见还像是个瘦巴巴的小学生,这回成了个瘦高杆。

他问了问学习进度,何平也老老实实回答了,实在难以看出学府学吏教习说他顽劣不堪,难以教导

“教习说你……不愿跟着识字?”

他委婉问道。

何平抿了抿唇,沉默了。

荀晏也不恼,只自个慢吞吞的先喝药。

他大概是和处理青少年心理问题杠上了,每每总要碰上一些问题儿童。

他对于蜀民怀有微妙的愧疚,于是也格外的耐心。

何平小朋友被晾在那许久,良久才说道:“少时家贫,未曾识字。”

“今有人教,为何不学?”

荀晏反问。

何平这才慢吞吞说道:“听之即可明要义,何必定要识字写字,不如行之。”

荀晏眨了眨眼睛,心下思索着启蒙所用书籍,而后直接开始考校眼前的小孩。

何平对答如流,皆有一定思考,若是不知内情,恐怕定以为是个学霸。

好消息,这小朋友智力没问题,可能还远超常人。

坏消息,果然还是青少年心理问题。

“实践出真知是好事,但你不能是文盲啊!”荀晏发出了灵魂质问。

何平只听了前半句话,他说道:“賨民少年时即入军伍,荀君可否允我从军?”

荀晏指节轻点着桌案,他说道:“你今年幼,从军能做什么?”

“只为一小卒,自可成校尉。”

何平很淡定,瘦高个的男孩很是笃定的样子。

荀晏很想劝退,文吏与兵卒是不一样的,兵卒死的概率实在太大,但他思索片刻也没有制止。

他并非何平长辈,对方虽是少年跟随他离开了巴蜀,但汉人早熟,十来岁的孩子已然开始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这样吧,”他说道,“我手中有兵书数册,乃昔日整理司空兵法,闲暇时与友人所作……”

何平抬头看他,曹操用兵天下闻名,荀晏于此亦是大家,那友人……大抵是那位军师祭酒了吧,这般兵书,有志为将者大概都会心动。

荀晏打了个哈欠,他说:“待你抄录完,随你如何,从军也好,不上学也罢。”

何平妥协了,他抱着兵书去艰难识字。

他离去不久,正逢府上掾吏说是抓着了一到处行骗的道人,思及昨日钟繇说的事,本

不必他亲自去过问,荀晏想了想还是去看看。

可能是因着昔日靠青州黄巾起家的原因,曹操对于道家一向容忍度挺高,忌惮之余也常常善待,这回特意传信,活像是被人坑蒙拐骗到了头上来。

他步伐匆匆,在外头便听着了两人在争论,一人声音稳重温和,另一人则轻佻间透着些许熟悉。

“先生装神弄鬼,欲行偷窃之事莫非是假?”

“冤枉啊!道人我素来讲究个你情我愿,若非你这粗人插手……”

荀晏脚步迟疑了,他有点想转头离去了。

可惜那道人已经眼尖的看到了他,那妖道双手还束着铁链,这会叮铃当啷的双手并用向他挥手。

“荀御史!有些日子没见了,可还记得道人我?”

荀晏眉头一跳,见走不得了,只能叹息一声。

“先生是犯了什么事?”

一旁小吏见他们似是相识,不免有些不安,生怕自己抓错了人。

荀晏瞥了道人一眼,转头看向了那小吏,温声道:“君但言无妨,若有违法,理当处置。”

小吏应了一声,他说道:“此人以道术招摇撞骗,欺骗官吏百姓,在民间都颇有名气,自号乌角先生,今日幸有壮士相助,才得以将其抓住。”

他看向了一旁那位壮士,说是壮士,实则却是一彬彬有礼的侠士,腰间佩剑,肤色微黑,观其既有儒家士人气质,又不乏江湖侠气,叫荀晏忍不住多看了两眼。

“徐福,字元直。”

那人自我介绍道。

“对,就是这姓徐的对我动的手!”

左慈在一旁叽叽喳喳的恶人先告状。

荀晏险些气笑了,他问道:“不知先生离开汉中后,游历四方是做什么去了?”

左慈心虚了一瞬,他想起自己前日里戏耍了曹操,这两天又哄得一家大族对他敬若神明,但他脸皮厚,很快就缓了过来。

“传道而已,令世人知我道教。”

他虔诚的说道。

一旁徐福哼笑一声,并不说话。

“哦,”荀晏颔首,他看向了徐福,“多谢壮士出手,待核实此人罪行,壮士自可来衙署领取赏金。”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