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在全员美人的家族做谋士+番外(489)

作者:甜冰茶 阅读记录

诚然,他最初是想着要拉一支军队回援涉城,但在一切即将尘埃落定之际,他又有了新的想法。

他何必定要在这时候去涉城趟浑水呢?荀清恒比他想的更能守,这么些时日下来,涉城不见半点城破的迹象,只需再令他坚持几日,小半月的,他自可领着军队绕道从后去围剿高顺已然疲惫又躁动的大军。

“我尚

有计策,还需再等几日。”

他心安理得的说道。

他并不觉得愧疚,都是为了阿瞒的地盘着想,他不过是希望他的同伴多消磨敌人几分,好让他一举打尽敌人。

……或许他确实还有一些另外的想法。

荀缉握住了腰间剑柄。

实质上他并不是个脾气很好的人,只是在长辈面前常常是谦逊温和的模样。

“涉城不好守,”他紧绷着脸,“许公莫非是有意令太尉陷于险地,还是不愿为丞相效力?”

许攸有种被戳破心事的恼怒,但随后又平复了。

“伯纠如何会这般想!”他惊讶的问道,“我与清恒相识多年,与阿……丞相更是多年故交,岂敢不尽心尽力!”

“这样吧!”他拍着年轻人的臂膀说道,“我借你两千兵马,令你为先锋回援涉城,待老夫处置好其余诸事便来寻你。”

荀缉在撕破脸皮和回去告状之中选择了妥协。

他确实没办法怎么样许攸,于是他只能一边寄信给邺城,一边领着那两千人先返回涉城。

那座孤城中逐渐又开始人心惶惶——因为援军迟迟不至。

他们在想,是不是丞相放弃了这里,或是朝中准备先弃此城,更有甚者甚至觉得这是丞相在借此机会隐诛太尉。

你说不可能?

谁不知道那日丞相神色大变,甚至掷瓶砸伤了荀令君。

他们的关系早已不复从前了!

荀晏令人压下了城中的流言,举措格外的严苛,他不能让这些流言蜚语动摇军心。

涉城不是一座牢固的城池,高顺也不是一个平庸的将领。

以这样一座小城去抵御善战之敌,即使是他也感觉心力憔悴,但他甚至不确定许攸究竟会不会回援此处。

他想,他可能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

他本以为许攸必须得尽力而为,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无法确定了。

他不确定究竟是许子远出了岔子,还是他本就得了谁的暗示,要将他留在这里。

流言被按下以后第一次猛烈的爆发,只是这次却变了一种说法。

——人皆言荀太尉已然叛曹。

街巷

之间甚至传得有模有样的。

荀清恒是北方打出来的名将,如何会被吕布麾下一副将就困了那么些时候?且他绑了那么多豪强,为何又不令他们的部曲来为涉城解围呢?他绑就绑了,怎么还杀人呢!他杀了那么多人!

他与吕布可是有旧交情的!

当荀晏走入议事厅时,那些文吏军士都悄然看向了他,他们的眼神中都不再像多日以前的信任与仰慕,转而变为了怀疑与犹豫。

荀晏望向他们,神色平静如以往,却只他一人知晓自己如今是无力的。

人言可畏,他无法清洗自己身上莫名出现的污名。

从理智上,他知道这可能是许攸做的。

那日曹操对兄长发怒并非人尽皆知,若是这些流言底下没有人推波助澜,他也是不信的。

可他又无法不去想,其后是否有人示意许攸这样做,这会不会是曹操的意思?

他照旧嘱咐了守城事宜,粮草物资的分配,堂上寂静无声,又似暗流涌动。

他说完以后,有军吏起身质问他援军何时能至。

他平和的与他说,遣人去了。

“太尉是否会弃城而走?”

“不会,”他答道,“我不会走。”

那士人嗤笑一声,“是有意投敌,故而不走乎?”

荀晏叹息摇头,结束了这场混乱的议事。

他离开以前,城门的守将匆匆而至,他说城门口有援军至,只主将负伤,目下生死不明。

荀晏与他去了北门,主将是个年轻郎君,援军也并非精兵悍将,不过是些临时的民夫武装。

那年轻人脸色惨白,躺在担架上,他流了那么多血,几乎将身下的地面染红,那几乎是一道贯穿伤。

荀晏看了他许久,许久没有说话。

直到他身旁亲从抓着他,在他耳边连声说话,他才逐渐听到了一些声音。

“主君,主君……”亲从的声音焦急却又小心翼翼,“如今非伤怀之时,当务之急还是——”

“我知道。”

荀晏打断了他的话。

他感觉自己有些喘不过气,他自来是最害怕这副场面的,不论是看到兄长亲人,还是晚辈族人。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