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在全员美人的家族做谋士+番外(520)

作者:甜冰茶 阅读记录

没有刘三,还会有张三李三王三,滚滚大势之下,他们的诉求利益曹操无法满足,孙权无法满足,那便是另辟新的一方。

事到如今,他还是犹豫了。

并非犹豫耿纪诸人筹谋之事,而是自己所谋之事。

“且容我再想两日,”他说道,“我不会与二人提及此事的。”

得了他的承诺,耿纪似是放心了,他拱手道:“太尉驷不及舌,真君子也。”

听闻此言,荀晏面色倏而便冷淡了下来。

他不喜被人比作君子。

他回去后神色如常,甚至颇有兴致的领着这两日心情郁郁的小侄女玩了一会。

直至左慈上门。

那素来装神弄鬼的道士总是喜欢用那种怜悯的眼神看着他。

“道长莫要露出如此神色,”荀晏委婉说道,“实在令我目眩欲作呕。”

左慈这才稍稍收敛,他说道:“与昔日相比,君侯似有些不同。”

“如何说法?”

荀晏只微微抬了抬眼。

“仰观天文,台星幽隐,而七星犹亮,以玉衡为最……”

“道长——”荀晏打断了他,他面色冷淡,“我不喜谶纬天象之说。”

“是不喜还是不信?”左慈问道,“贫道以为,君侯应当是信的。”

他上前抓住了荀晏的手,语气飘忽到有些疯癫:“早夭之命,何以至今日?贫道多年苦思不解,近日观星之后方才恍然大悟,玉衡之明亮黯淡

皆系于君侯也……”

他的眼神又变成了那种怪异的怜悯。

“世人皆是欺软怕硬,你若宽以待人,他们便会得寸进尺,你若不管不顾,他们便伏低做小,君侯仍未下定决心,但你已没有时间犹豫了,还缺的那一份引子也将至……”

荀晏甩开了他的手,他的眼神格外冰冷。

“左慈,休要得寸进尺。”

左慈不以为意,他轻若耳语般说道:“大贤良师为寿数所限,君侯所忧亦为此也。”

“将此人押入大牢,严加看守。”

荀晏冷冷道。

左慈极其配合的被带走,没有耍什么花头,只是荀晏心中却阴沉了下来。

他讨厌道士,却又对他们心存忌惮。

如他之经历,又如何能全然否决那鬼神之说?

左慈所言的‘引子’很快就来了。

那是一封自淮南送来的调令,由许都戍卫之将亲自送至,言谯郡受灾,太守伤重,百姓苦不堪言,士卒离乱,无人能统大局,令他与荀彧至谯郡劳军。

这并非什么不能理解的事。

称公之事后,曹荀关系非但没有缓和,反而是只留下了表面的平和。

曹操继续任用荀攸,是因他实质上并未参与进两家之争,且他还代表着相当一部分益州士族,他必须用。

他纵容荀晏,是因知晓他命数不久。

而荀彧既不愿入仕魏国,又在颍川养了那么多私兵,他与天子的关系这般暧昧,纵使旧情仍在,他又如何能在自己短时间回不了许都的情况下放任他继续留在这里?

他们之间早已埋下了不信任的种子,但荀晏仍然有些怔忪。

他与兄长为曹操守了太多的城,而今这份不信任终于到了他们身上来。

“太尉,我等奉命行事而已,也不愿如此……”

那将军软言相劝。

“非我不愿,”荀晏垂下眼眸,他说道,“是兄长病势沉重,不好起身,又如何能受这路途劳累?”

他并非虚言。

荀彧焚膏继晷,案牍劳形多年,身体本就算不得好,又接连受曹操称公,天子馈食的打击,一下子就病得难以起身了。

虽非大病,只是他那心眼老坏的堂弟不希望他好得太快。

他宁愿他多躺一段时间,正好多休息休息。

“这……”那将军犹豫说道,“明公嘱咐,当即刻启程。”

“五日,”荀晏说道,“且待五日以后启程,有事我自向魏公解释。”

他并没有给什么商量的余地,那将军思忖片刻,终是令手下士兵散开。

荀晏这才回了屋,他点了烛台,提笔开始写信。

他的字幼时是荀彧一手教的,相似中却又少了兄长那份端庄刚健,他的字更刁钻自我,少了分正气。

心正则笔正。

他手腕有些酸软无力,一笔写错后他愣了一会,执起纸张放在烛火上点燃。

火星一点点漫了上来,将他的面容映照得柔和。

恍惚间他似是听到心底有一道声音在质问自己。

他问,为何他们都敢如此?

他答,因为他们都笃定荀氏没人会发疯。

[你看,你步步退让得了什么?]那道声音又问,[曹操不能退,荀氏就能退了?]

荀晏沉默了许久,他说:“你说得对。”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