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在全员美人的家族做谋士+番外(540)

作者:甜冰茶 阅读记录

“雒阳皇宫不会有消息泄露。”

荀晏低声道。

荀攸看着他说道:“叔父既然带着天子出来了,恐怕不会这么早就让陛下回去吧。”

他无意去追寻荀晏路上到底怎么折腾刘协了,在一定程度上,他愿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他得帮着荀晏看到底线。

荀晏捧着温水,他说道:“我此行长安,一来为威慑宵小,二来为整顿吏治,修复水利。”

“我想让陛下看看。”

这几件事都不是短时间能有成效的,所谓的‘看看’为期多久也说不好,荀攸是不愿同意叔父这般离谱的想法。

汉帝的身份注定了他将受到的束缚。

“公达,”荀晏握着大侄子的手腕,“别皱眉了,不好看。”

荀攸几乎气笑了。

他确信此事是小叔父一人之意,若文若仲豫等人知晓,必不可能同意他将陛下带出皇宫,可如今人都到了长安……

荀晏眨了眨眼,他闷声咳嗽了一会,胸口滞闷却未曾消散,大侄子便无奈的给他拍背。

他呛咳一声后忙捂着嘴,指缝中溢出了点点血色,二人都愣了一下。

随后荀晏若无其事的擦拭去了血迹,神色一如先前。

荀攸却突然没了继续谈下去的兴致,他草草同意了荀晏带着天子四处溜达的离谱提案。

荀晏还反过来安慰

他:“没什么大事,总归还能扛些日子。”

荀攸道:“日后你我稍有分歧,小叔父便朝我咯血,我必是无法坚持己见。”

荀晏笑得上气不接下气:“那敢情好啊!”

他的笑容在大侄子的凝视下逐渐消失。

“文若叔父呢?”

大侄子蓦的问道。

“我得远着阿兄一些,”荀晏道,“我后面必会恼了京畿士族,还得阿兄为我收拾场子。”

年长他许多的侄儿抚过他的发髻,擦去他鬓角的湿冷,手掌温热而宽容,一如那温厚的长辈。

“小叔父何苦如此?”

荀攸喟叹道。

“公达,”荀晏抓住了他的手,“且给我两年……”

两年能做什么呢?

两年决定了日后关左该走上什么路。

自钟繇默许以后,昔年撑起曹魏半边天的颍川士人集团有近半数跟着来了关内。

荀晏请陈群暂为弘农太守,督二郡诸事。

关中虽名义上隶属朝廷多年,但实际归附的时日并不算长,大半时间都在军阀割据与混战中,五年前荀晏战胜关中联军后才算是彻底纳入统治中。

但当初他离去的太匆忙,留下了太多的漏网之鱼与隐患,如今他再次挂帅,彻底清扫关中的不稳定因素。

他的身体早就不适合亲临战场了,故而大多时候是荀攸主战,他只需在紧要时候露个脸,仅凭他昔日的名声就足以让那些关中宵小闻风丧胆。

而后他又趁势抓紧时间召集郡县官员,征召百姓,分配荒田,赶在春种之前分田度田,收编一路上的降军为劳役,开始重新修整水利。

关中平原之所以能够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成为秦人夺天下的基础,皆有那八百里秦川之故。

自秦至汉以来,关中水系繁多,又相继建成了龙首渠、白渠、六铺渠等大型水利工程,灌溉万顷田亩,德润四海。

然此后先有桓灵二帝无道,后有黄巾之乱,军阀之祸,早些时候的水利早就年久失修,淤泥堵塞河道,又连遭毁坏。

钟繇在时也只能尽量维持现状,每年清理河道,尽量修复。

荀晏意在彻底的改建、修复。

历朝历代以来,水利工程都是烧钱的活,战国时韩国畏惧秦国,遂派水工郑国入秦,修建了使得关中从此为沃野的郑国渠,而韩国最初之意却是‘弱秦之法’。

钟繇拿到了那些图纸与堪称严密的规划后也不由失神了片刻,这几乎是在关中原有的、已经摇摇欲坠的基底上建起一座新的阁楼。

“你早就想过了?”他问道。

“这两年闲来无事时慢慢想的,”荀晏答道,“我于水利之事并不擅长,大多都要问过水工。”

士人未必懂挖渠之法,但水工会懂,他们懂这条河道要挖到多深,哪条转角的堤坝需要建得多高……

他需要将这项工程变成可量化的。

“倾关中之力方可为之……”钟繇叹息着,却也无从拒绝。

一来荀晏已下决议,他既选择了站队,这会也无从动摇他的决议,二来此事若成,是恩泽万人之事。

水利工程与水利工程之间往往是有所不同,以目下的技术来看,一种是淤灌性质,是放淤荒碱地,改善土地肥力,另一种则是通俗意义上的浇灌农田庄稼。

其中之弯弯道道,远非一个门外汉短时间能够全然搞明白的。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