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野(4)

作者:夏末秋 阅读记录

在她对面,年级主任张广正兴高采烈地说着,“这次国才杯,全省只有3名选手进总决赛,其中两个都在我们高一,一个是我们班的周司远,另一个就是你。”

宁安然垂在腿侧的手指微微曲起,张广的话继续灌进耳朵,“周司远能进决赛不稀奇,倒是你,给了老师们一个大大的惊喜。”

说是惊喜,不如说是意外和不敢置信。

因为在临川的优秀学生名单库里,压根就没有宁安然这号人物。

在尖子生如云的临川,要么成绩拔尖,要么才艺出众,再不济也得长相过人或是有特殊之处才能让脱颖而出。

至于宁安然这类,成绩不上不下,表现中规中矩,又不是文体特长生,就只能淹没在几千个学生里,成为毕业后老师和同学都记不清的那号人。

因此,昨晚拿到决赛名单时,作为高一年级主任兼全校英语组组长的张广一度认为她是高二、高三年段的学生,直到高一九班的英语老师来认领:“宁安然是我班的。”

高一今年十二个班,除了一、二班,其余都是平行班。

九班在平行班里只能算中等水平,而英语老师是今年刚招进校的,就这么一个平平无奇的组合,居然杀出一个进“国才杯”决赛的学生,着实让全校英语老师跌破眼镜。

至于另一名进决赛的学生——周司远,套用张广的话就是——他进决赛不稀奇。

不过,两个学生都出自高一,一个还在平行班,倒让张广这个年级主任倍感荣耀。要知道临川已经连续三年无缘“国才杯”决赛,而这一回,他们不但进决赛,还是俩,别说省内,放眼全国那也是独一份。

思及此,张广看面前女孩的目光柔和许多。

“我听郭老师说,你口语和阅读非常出色,尤其口语,很纯正。”

被表扬的女孩轻抿着唇瓣,没接话。

张广又说:“听郭老师说,你这回是自己报名的。”

细论起来,张广这话有歧义。因为“国才杯”一直以来都是由学生自主报名,只不过事关荣誉,不少学校都会提前选拔,组织学生去报名参赛。

临川自然不例外。只是,宁安然不是英语组选去报名的,这才会让张广看见决赛名单时惊讶和困惑。

对这个问题,宁安然只轻轻回了个“嗯”。

张广再问:“之前学校选拔的时候,你怎么没参加呢?”

这问题,张广昨晚也问过九班的英语老师,得到了和宁安然一样的答案:“比赛准备时间很长,我怕影响学习。”

这回答让张广非常不满意,“综合成绩要抓,但优势学科更要发挥好。”

“国才杯虽然不像理科竞赛一样可以直接拿到保送资格,但按照咱们省的加分政策,只要能在全国决赛里获奖就能加3-5分。而且,你应该知道,在外语类高校和一些重点大学的外语专业,获奖生都能拿到自招加分。”

这两年,江陵外语附中有几个学生就是因为国才杯获奖,被平淮和景禾大学小语种专业提前批录取。

“你能进决赛,说明你完全有冲刺奖项的实力,却因为担心学习成绩,放弃学校的选拔,你自己说说看,这不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吗?”张广语气严肃地教育道。

宁安然垂着头,低低地嗯了声。

张广叹了口气,“好在啊,你后面还是去参赛了,没错失这个可能改变你人生的机会。”

宁安然再次点点头,一副已经知错的乖巧模样。

张广瞧着默不吭声的的女孩,心里越发没底了。

“国才杯”虽叫演讲赛,但随着赛制不断更新迭代,已逐渐演变为考察选手个人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比赛,能进决赛的选手,不说多才多艺,至少舞台表现力要出色,然而……

“这学生英语底子很扎实,词汇量、语感、发音都很好,就是……平时话不太多,或者应该说很少,人也比较内向。”

昨晚九班老师的评价犹如在耳,张广注视着眼前脑袋半垂的女生,既纳闷又忧心:这孩子是怎么进决赛的?就这样,要怎么去拿奖啊?

看来,决赛前除了英语辅导,还得加大舞台表现方面的培训才行。

碍于她话太少,张广也没兴趣继续唱独角戏,简单关切几句后,把一个透明文件袋递给她,“决赛在8月初,暑假的时候。这是报名表,需要选手本人和家长确认签字,你带回去,让爸妈签好再交给我。”

宁安然依旧不吭声,只点了点头。

张广几不可闻地叹口气,端起茶缸灌了口茶,说,“不管你前面什么想法,但既然进了决赛,就要冲着拿奖去。学校这边已经安排了老师给你们做赛前辅导和训练,具体时间呢,等我和你班主任何老师商量后再通知你。”

上一篇:纵情 下一篇:你见过凛冬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