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蓬莱(277)

作者:郁都 阅读记录

谢苏长在蓬莱秘境,又在学宫修习三年,这等玄而又玄的东西,他有自己的体会。

玉虚君既然就是这万山之山的昆仑,那么昆仑灵气枯竭,玉虚君也日渐虚弱,或许正是如此,他才无力走出聚魂灯。

聚魂灯虽然限制了他的自由,但身在灯中,有无尽灵气供养,反倒令玉虚君维持着气息,长久不曾消散。

这一点,从那时玉虚君的自问之中,谢苏也听得明白。

那他将聚魂灯给了谢苏,自己确实能从灯中解脱,可是没了灯中的灵气,玉虚君也将不复存在。

谢苏在问剑峰谷底,荡开云海中的雾气,看到紫霄峰上紫光几乎消失的时候,就隐隐约约猜到了这一点。

玉虚君既然说阵灵是他放入阵中的一缕灵识,便也算是一部分的他了。

谢苏自然只能来问阵灵。

何况关于聚魂灯的事情,玉虚君有许多语焉不详之处。谢苏回忆起来,也觉得其中有些部分,像是玉虚君所知甚多,但不知为何,不能告诉他一般。

玉虚君最后那句“物归原主”,更是令谢苏不解。

他是个没有父母,没有来历的人,而玉虚君这句话,却像是知道他究竟是谁。

来到紫霄峰时,谢苏已经将自己如何进入漻清峰,遇到鬼面人,进入聚魂灯,又得见玉虚君等经过讲了一遍。

郑道年初时还有些不敢置信,直到谢苏说出玉虚君的名字,郑道年这才笃定。

除昆仑掌门可以见到玉虚君,山中弟子虽然受玉虚君的庇护,却并不知道他的存在。

而郑道年也只是在梁培雍羽化,自己接任掌门之时,见过一次玉虚君。

谢苏虽然大略讲了事情经过,却略去了那句“物归原主”,在告诉明无应之前,他还不想让郑道年知道这件事。

此刻站在阵灵面前,谢苏先问的,是玉虚君是否已经消逝。

阵灵身上有种宁静的气息,与玉虚君极为相似,淡然道:“他已魂归天地,不过,此山仍在,或许很多年之后,他还能重新回来。便是回不来,那又有什么可惜?”

谢苏又道:“他将聚魂灯放入我的内景,我知道这是在昆仑传承已久的宝物,但……要怎么将这灯取出,我实在不知道。”

先前他以承影剑引动漻清峰石室之中的万千长剑,聚魂灯的流光随长剑而去,破开了昆仑诸峰之间鬼面人所下的禁制,郑道年早已经看到,只是在谢苏才说出聚魂灯一事之后,才串连起了前因后果。

昆仑弟子若是选定前人留下来的剑作为佩剑,都要将宝剑送入石室,受聚魂灯灵气的滋润。

这些剑被前人使用过,此举是用聚魂灯的灵气濯洗剑上沾过的血气戾气,也告诫弟子,要调伏这样的兵器,须得心中不染浮尘,谨记手中锋刃,究竟为何向前。

那些宝剑受聚魂灯灵气濯洗,又有承影剑剑意的统率,方有谢苏一剑御万剑,破去昆仑诸峰千重屏障。

谢苏自觉能斩杀那个鬼面人,聚魂灯实在帮他良多。

乃至他在黑雾中看到龙死荒滩的幻觉……若是没有聚魂灯,他也未必能那么快挣脱。

但聚魂灯是昆仑至宝,若是郑道年想要讨回去,谢苏也没有什么舍不得。

郑道年却是先于阵灵说道:“听谢小友所言,玉虚君将此灯赠予你,自己也从灯盏之中重获自由。他在将灯放入你内景前,便已经知晓了从灯中解脱那一刻,也是魂归天地之时,这是他自己的选择,谢小友万勿生出内疚之心。”

阵灵那与玉虚君有七八分相似的脸注视着谢苏,微微一笑。

郑道年捋须笑道:“此灯在谢小友内景之中,方有破去各峰屏障,斩杀鬼面人之威能,方有解救山中弟子的因缘。谢小友恰在那时进入漻清峰,想来是冥冥之中有所注定,老朽可是做不出再将这灯讨回来的事情。”

阵灵微笑道:“正是如此。”

郑道年将话说到这个份上,谢苏也不是矫情之人。

他始终记着玉虚君那句“物归原主”,虽则这么多年过去,他对自己的出身来历早就不再执着,但既然有了聚魂灯,说不定将来会寻到更多线索。

只是郑道年在此,他是昆仑掌门,谢苏似乎也不好将他请出去,自己留下来向阵灵问东问西。

因此只是不痛不痒,拐弯抹角地问了几句,谢苏却发觉这个阵灵所知并不像玉虚君那么多。

他更像是玉虚君留在天地之间的一个虚影,与玉虚君之间有一丝感知,却终究不是玉虚君。

又或许是阵灵也如玉虚君一样,说话云山雾罩,不愿或不能与他再说太多。

谢苏颔首,反而释然。

走出紫霄殿时,夕阳西下,金红的落日光芒与山巅紫光交相辉映,照着昆仑巍峨群山,壮美绚丽。

上一篇:轻舟晚 下一篇:探心者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