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蓬莱(291)

作者:郁都 阅读记录

姜红萼脚下,银白色的蛊虫涌出越来越多,丝毫不加节制。

谢苏忽然皱了一下眉。

他不了解蛊术,但见姜红萼身上气息如悬丝一般,绝非久长之相。

姜红萼呆呆地望着摇光剑。

片刻之后,她脚下无数银白色的蛊虫疯了一般涌动回她的身上。

山间清风吹过,姜红萼的身影一瞬崩塌,化为点点银华,比尘还轻,风一吹就没有了。

她竟然就这么羽化了。

摇光剑立在风中,剑身光泽一乌。

姜红萼羽化,倒是了了昆仑诸位长老的一桩心事,不必再担心她下山之后做下什么祸事。

但她被囚于山中多年,从未有过自轻自伤之事,自由近在咫尺,却又这么轻描淡写地羽化尸解,还是令他们面面相觑。

不知为何,谢苏对她如此选择,倒觉得毫不惊讶。

郑道年将摇光剑收入剑匣,命人将七剑供于紫霄峰后殿之中,拂退众人,倒是向着谢苏走来。

数日之前他想留明无应和谢苏在山上,提及教授谢苏以聚魂灯寻找缺失魂魄之法,虽是一时借口,却也是郑重对待。

谢苏昏迷三日,又在昏沉中见到无数幻景,实在有很多话想要跟明无应说。

但郑道年主动提起此事,他也没有什么延后的理由,随着郑道年走进药泉峰中一处院落。

这药泉峰上到处生得灵植草药,院落之中也有许多正在晾晒的草药,难得并未在几日前那场大战中被毁。

明无应没有随他们进去,而是留在院中,随手捡起两根晒干的草药把玩。

谢苏十分自然,倒是郑道年回首看了一眼明无应,见他漫不经心,全无挂怀,略有讶然之色,似乎还以为他会陪在谢苏身边。

谢苏有意向郑道年询问这盏聚魂灯在昆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传承的,并未多言。

他在术法一门上本就精到,悟性十分了得,郑道年三言两语稍加点拨,便已经掌握这聚魂灯指引魂魄的术法。

按照郑道年所说,若是聚魂灯还在漻清峰那座石室之中,指示缺失魂魄的时候,那道玉石墙壁之上会出现山川幻景,灯芯明光所照之处,即魂魄失落之所。

只是此刻聚魂灯已经跟他的内景融为一体,谢苏还真的有几分好奇,这盏灯要如何为他指路。

他心念一动,依言运转术法,内景之中忽然浮现山川城郭,几乎成一张地图铺陈开来。

虽然叫做内景天地,却绝少有人真能在内景中拟化出山川万物。

郑道年一时惊异,看向谢苏的眼神又自不同。

谢苏神思宁定,见聚魂灯的灯芯中一缕白光遥遥远摄,山川万里便即分开。

白光消逝之处,是朱红高墙,琉璃金瓦,好一片庄严建筑,乌木匾额之上三个髹金大字。

天清观。

谢苏知道郑道年正小心查看自己神色,但他对着外人,素来都是淡淡的,料定郑道年此刻也看不出来什么。

十数年前,他同明无应在金陵城中,曾于天清观的人打了个照面。

天清观的观主,也是当朝国师童碧山要请明无应去观中,还拿出了一块天门阵的碎片。

今日更是得知鬼面人所用的蛊术和自己缺失的魂魄都与天清观有些关系。

看来这素来与皇家关系紧密,从来不与众仙门过多来往的天清观,倒也不是那么不问江湖事。

谢苏思绪飘远,却是想到许多年前永州城里谢府那一场大火。

谢太医是被人灭口,难道他的死……是因为自己?

他心中所思只是一瞬,面上淡然,又向郑道年问起聚魂灯在昆仑的传承。

听到谢苏问起这个,郑道年开口,却是先将场面话又说过了好几轮,言道此灵物珍贵,既然已经由玉虚君之手送给了他,就没有要回去的道理。

然而谈到此灯来历传承,郑道年略想一想,只说聚魂灯是漻清峰上天地化生,自来有之,此灯的用法也是前人摸索而出,因而命名。

谢苏若想再知道得详细些,他这就遣人去翻阅典籍。

只是昆仑典籍浩如烟海,想要理出些线索,怕也是要花上许久的功夫。

他这话听起来算是合理,没有什么破绽,只是说了跟没说一样。

谢苏也知道郑道年心思缜密,怕自己问得多了引他怀疑,反而不好,当下将话头揭了过去。

反正已经知道那一缕缺失的魂魄是在天清观,正是有的放矢,先将那缕魂魄收回来,查清楚鬼面人的事要紧。

出得院落,倒是有一个昆仑弟子乘着飞舟而来,称清正司的司正方长吉上山,正在紫霄峰上等候。

谢苏知道清正司历来与昆仑关系紧密,方长吉一定是知道了前几日昆仑山中大乱,赶来询问情况,又或者他就是郑道年叫来的。

上一篇:轻舟晚 下一篇:探心者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