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蓬莱(309)

作者:郁都 阅读记录

他微微侧身,去接知昼手中的瓷杯。可那知昼真人一副心神不定的样子,将一只茶杯捏得死紧,连骨节都泛了白。

也不知道他一走神,手底下到底用了多大的力气,竟是生生将一只瓷杯给捏碎了,恰逢国师伸手去接,指间顷刻被碎瓷割开一个口子。

鲜血滴在坐席之上,知昼如梦方醒,立刻叩首于国师脚边,颤声道:“是弟子不小心,还请国师责罚!”

国师微微笑道:“不是你不小心,是你的心思还在别的事情上。我离去之时,将观中事务暂交予你,你觉得自己出了大纰漏,是不是?”

知昼俯地良久,这才抬起头来,向明无应和谢苏投去一眼,重又低下头,模样极是自责。

谢苏记得自己与明无应混在那些修士之间进入天清观时,是与知昼见过面的。

他匆匆一眼扫过,并没有看出什么端倪,若非国师忽然返回观中,怕是等谢苏和明无应走了,他也茫然无知。

明面上说起来,是明无应贵为蓬莱之主,天清观实在慢待。

可他们两人用此种手段混入天清观,显然别有所图,大家都是心知肚明。

知昼唯恐一天一夜过去,若真的出了什么事,早已无法挽回,是以心神不宁。

这局面倒是有趣得很,明无应被国师拆穿身份,那是一点羞赧也没有的,照样坦然自若。

国师也表现得若无其事,这位知昼真人却是个钻牛角尖儿的性子,只觉得自己辜负了国师的嘱托,自责懊悔,一至于此。

明无应淡淡地看了知昼一眼,说道:“此来观中,还真有一件事,想要请国师帮忙。”

国师笑道:“蓬莱主开口便是,老朽无有不从。”

他垂眼望见知昼自己的手指也割破了,温声道:“谨小慎微是不错,可若是太过了,反倒没有年轻人的朝气了。你先去吧,不必放在心上。”

知昼喏喏应了一声,行礼之后,这才退下。

国师将受伤的手拢入袖中,问道:“蓬莱主可是要在观中找什么东西?”

谢苏抬眸,见那面玉璧在他身后莹然生辉,一时真猜不准这国师与他缺失的那一缕魂魄到底有什么联系。

他这句话看似问得无意,却正中要害。

明无应却漫不经心地一笑:“不是,我想找个人。”

“哦?”国师向他们稍稍倾身,问道,“是什么人?”

“是个女子,叫做陆英,出身于乌蛊教,后来又入了天清观,现在怕是早已经死了,但既然曾在观中,应该也能找出些痕迹来。”明无应又道,“陆英与那个鬼面人关系匪浅,兴许找到了她,我就能知道鬼面人到底是谁。”

国师颔首:“原来如此,我这便着人去查历年弟子名录。”说着又向谢苏望来一眼:“今后二位也可进藏书阁自行阅览,不会有人阻拦。”

明无应说话的时候,谢苏一直在观察国师,见他神情坦然,仿佛确实没有听过陆英这个名字。

过不多时,便有弟子前来,称长公主听闻国师回到观中,请求一见。

国师一番吩咐,另有人带着明无应和谢苏去往客舍休息。

这一次,自然不用跟那些修士们同住一处,而是被引到一处独立的院落,风景既美,屋中一应用具也名贵非常。

送他们过来的弟子行礼之后,便退了出去。

谢苏放出灵识,等那弟子走远,举步进了明无应的房间。

明无应毫不意外,却似笑非笑地看着他:“我的床这么好睡吗?睡了一夜还嫌不够?”

他提起昨夜之事,谢苏即刻想到自己梦游时无知无觉,今早是在明无应的床上醒来,耳根微微发热,只装作听不见。

他回手关门,自袖中抽出一张薄薄的纸,展开来放在桌上。

明无应看了一眼,问道:“药方?”

“是,多年前金陵城中有瘟疫,太医院主持救治,先后开出了几个药方,但都没什么效果。这是其中一个方子。”

这药方是谢苏在藏书阁相救小神医的时候,从地上捡起来的。

明无应道:“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谢苏点点头:“这张药方上的字迹,是谢太医的。”

第124章 风雨如晦(二)

明无应的神色认真起来。

“你是说永州城那个?”

谢苏轻声道:“是。”

自他有记忆开始,就一直住在永州城中,身边只有谢太医一个人。

“说起来,我识字也是他教的,他的笔迹,我又怎么会不认得?”谢苏笑了一下。

谢太医一心要踏上仙途,除此之外,世上的任何人任何事于他而言再无什么干系。

如今想来,那是早就有了走火入魔的征兆,他拿谢苏试了许多种药,可惜汲汲营营半生,到死也没有摸到一点门道。

上一篇:轻舟晚 下一篇:探心者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