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树晚风(157)

顾家刀主的传承之物,长柄御林军刀。

刀身如他记忆中的一样古朴沉着,锋利无匹。

这把刀的诞生,也是顾氏一族的命运转折点。

宋熙临将刀身横于眼前,双眸黑亮,唇角上扬,满目激动与骄傲。

司徒朝暮却大惊失色:“快放下!”她气急败坏地跑到了宋熙临身边,厉声谴责道,“你怎么能随便乱动别人的东西呢?”

宋熙临浑身一僵……别人的,东西?

这明明是我家的刀。

是外公留给我的刀。

年少之时,哥哥总是偷懒在溪边打飞石,他拿着一把小木刀,一丝不苟地练习锻身刀法;哥哥调皮捣蛋,常常被外公训斥不学无术,他却从未投机倒把过,专心致志地学习锻刀之术;哥哥一点儿都瞧不上这把刀,他却视这把刀如至宝。

那时,外公还总说,等他百年之后,阿临就是新一任的刀主。

而如今,这把刀,怎么就成了别人的东西?

第46章

◎他许诺过她的,绝对不会不告而别。◎

宋熙临实在是不甘心, 意难平。

然而现实却不容他否认,如今顾家刀的刀主,是哥哥顾晚风,不是他宋熙临。

他没有资格再拿起这把刀。

在内心挣扎许久, 宋熙临最终还是认了命, 缓缓合上了刀鞘, 重新将其放回了刀架上。

司徒朝暮却还是气不过:“他虽然是你的哥哥,但你还是要尊重他一些的, 不要乱摸乱碰他的东西。”

他是他,你是你。

宋熙临不置可否,眼眸低垂, 视线一直不曾离开那把刀, 沉默许久后, 缓缓启唇, 徐徐述之:

“这把刀名为震海,曾跟随明朝大将戚继光戚将军在南部沿海一带征战多年, 屠杀倭寇无数,令敌军闻风丧胆,又被无数名人猛将称之为鬼见愁。”

“此刀形制为五尺双手长刀,乃当今中华苗刀之前身, 诞生于戚家军对抗倭兵器的改良需求,戚将军也曾在《纪效新书》中写:长刀, 自倭犯中国始有之。但这并不完全正确, 我国的双手长刀并非源自于东瀛的倭刀。”

“自魏晋时起,中国便已经有了双手长刀, 形制细长的唐仪刀就是其中之典范。东瀛的倭刀也是由盛唐时期的唐刀改良而来, 只不过在往后的岁月交替中, 我国的双手刀手艺逐渐失传,到了明朝彻底绝迹,再无人知晓,所以戚将军才会在《纪效新书》中记录此言。”

“换言之,我国的双手长刀是先以唐刀的形式传至东瀛,再以倭刀的形式传了回来,转折点便是嘉靖年间的抗倭之战。”

“抗倭初期,倭刀锋利无比,威力巨大,明军节节败退,改良兵器迫在眉睫,戚将军便征招天下锻刀奇才改良倭刀,重塑失传已久的双手刀法,以抗倭寇。”

“其中有一刀匠名为严谷,身长八尺有余,指如削葱,面如冠玉,翩翩君子的斯文模样与整座军营皆格格不入,包括戚将军在内的所有人都不相信他是个会锻刀的刀匠,只觉得他是个来混吃混喝的骗子,也正因如此,严谷初入军营时没少遭人排挤、驱逐,然而在最终的实战考核中,唯有严谷锻出来的那把刀击溃了倭刀,而持刀与将士对战的人,也正是严谷本人。”

这说明了什么?

人不可貌相?

司徒朝暮奇怪地看着宋熙临,不知道他絮絮叨叨地说这么多到底是什么目的?

宋熙临感知到了司徒朝暮的目光,却没有去看她,目不转睛地盯着那把刀:“顾氏锻刀法,一锻身,二锻心,三锻刀。能够成为顾氏锻刀法合格传人的人,绝对等闲之辈。”

司徒朝暮大概明白了宋熙临的意思,然后,弱弱地说了句:“可是严谷他也不姓顾呀。”然而说完这句话之后,她忽然意识到了什么:严谷,谷严,顾严?

宋熙临神色庄重,字句铿锵:“她的真名不是严谷,而是顾妍,女开妍。”

司徒朝暮有点儿震惊:“女人?八尺有余?”

这么高么?

宋熙临解释道:“顾家后人的身型向来高挑,传人也多为女人,顾妍就是其中之一,但当时的社会风气对女人实为苛刻,如果她不女扮男装,根本就进不去军营,即便进去了,也要惨遭羞辱。”

司徒朝暮瞬间就对顾妍产生了共情:“她真的好勇敢呀。”

“不得不勇敢。”宋熙临道,“双手刀刀法的失传对顾氏一族来说也是一击重创,顾妍只能赌上一切去背水一战,不然唇亡齿寒,顾家锻刀的手艺迟早也会失传。”

司徒朝暮突然就感到了一股深切的无奈和心酸……无论古今,手艺人完全是凭借着一腔孤勇去传承,没有人能够帮助他们,更不可能投机倒把,依附他人,他们只能靠自己。

张不一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