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之漂亮泥瓦匠(254)

作者:胡六月 阅读记录

今天,就是她展示成果的时候。

黄家发教授站起来,抬起双手往下一按:“各位同学,有问题先留着,等下提问环节再问。”

底下同学不好意思地笑了,齐声道:“好!”

陶南风继续往下说。

“知青宿舍设计的第二个特点,便是家务劳动的社会化。大家都知道,家务劳动包括的内容很多,打扫卫生、做饭、洗衣、收拾整理……琐碎耗时。”

现在轮到教授们点头了。

底下有懂得父母艰辛的孩子窃窃私语。

“我妈从早上开始就没有停歇过,一日三餐、买菜做饭、洗衣晾晒、收拾屋子,真的很辛苦。”

“我姐从六岁开始就帮我妈做家务,初中都没读。”

“我爸下班回来的路上就带点菜回来,晚上帮着洗碗,结果你们猜怎么嘀?单位一群男人都嘲笑我爸,说他是妻管严。我妈也上班赚钱啊,家务劳动分担一下不应该吗?就好像家务劳动活该都是女人做的!”

知青们上山下乡时的年龄大多十五到二十岁,都是孩子,从少年到青年,成家立业、养育子女,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就是家务劳动由谁来承担的问题。

漫长农耕文化的影响,男主外、女主内成为主流,不管是不是双职工、不管女性是不是有事业心,这个社会默认的就是女人生孩子、带孩子、做家务。

想到母亲徐喜琴曾经说过的“家务劳动社会化”,陶南风眼眶微红,内心充满着悲悯之情。

“所以,我这次设计的知青宿舍便充分考虑到这点,努力将家务劳动社会化,大家请看幻灯片——”

宿舍楼东头的公共厨房展示在众人面前。

“十二间宿舍,十二个灶台、十二个操作台、六个水池,均标明对应的宿舍号,分配到户。哪怕是选择吃食堂的职工,也会分配一个灶台,自备厨具,做点吃的很方便。”

底下再一次响起提问:“这哪里能看出家务劳动社会化?”

陶南风笑着回答:“厨房里的烟火气,是生活中的乐事,也是凝聚一家人情感的纽带,不宜让外人代劳,所以买菜、切菜、洗菜、炒菜,都是自己亲力亲为。如果实在不愿意做饭的,那就去食堂吃,简单随性。”

不等底下人质疑,她话锋一转。

“但是,厨房卫生打扫、水池清洗、厨余垃圾的处理,这些事情是公共厨房都需要做的,由楼道清洁员完成。

除此之外,走廊设有水池、晾晒绳,大家晨起洗漱、洗衣晾晒非常方便。

走廊、水池、公共厕所、洗澡间,都属于公共卫生,都有清洁员每天打扫。将大家从繁琐的、重复性的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把时间与精力投入到更感兴趣、更有意义的事情上去。

读书、看报、听收音机、学习、工作、闲聊、会友……

人生乐事无数,希望我们能在这栋知青宿舍楼里安居乐业,爱我所爱、行我所行,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做一个让自己快乐的人!”

底下一片寂静。

陶南风抬起眸,静静地看向台下。

教授们都认真地看着陶南风,似乎在斟酌着如何提问。

想到徐喜琴和自己相濡以沫的日子,陶守信的眼中有泪花闪动。

徐喜琴从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大小姐到出国留学、再到回国任教,事事亲力亲为,带孩子、炒菜、洗衣、扫地,从来没有埋怨过一句,反而温柔安慰自己:“先有好妻子,再有好家庭。”

如果没有徐喜琴的奉献,陶守信根本不可能有现在的成就。

吴贤玲看着台上熠熠生辉的陶南风,声音有些哽咽:“果然,不愧是徐喜琴的孩子!”

当年徐喜琴在系部思想讨论中,提出的“家务劳动社会化”可以说是极为前卫,发人深省。当时有男老师嗤之以鼻,觉得徐喜琴的思想腐朽堕落,可是吴贤玲却对她仰慕不已,觉得她说出了事业女性的心声。

当年徐喜琴改变不了这个世界,可是她的女儿成长起来。

陶南风,将“家务劳动社会化”这一思想贯彻进建筑平面设计中,非常了不起!

第92章 抄袭

片刻的寂静。

走廊外站着听小礼堂声音的学生诧异地伸长脑袋往窗、门处张望。

“怎么回事?”

“怎么突然没有声音了?”

“陶南风说的家务劳动社会化, 非常好的思想啊,为什么大家都没反应?”

语音刚落,掌声轰然响起。

似潮水涌上河岸, 卷起沙滩上的贝壳、沙砾、脚印……待到潮水退去时, 一切变得干干净净、清清爽爽。

如狂风刮过树林,树梢摇动、枝叶乱晃,没有一只鸟儿能够在风中飞翔。

上一篇:白泽寄生 下一篇:九零之读心神探

同类小说推荐: